陈竹 谢宇婕 张琳 尚昱彤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早在2015年,杭州市政府就已制定了《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建成若干个高标准的国际化社区;明确指出,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改善适应外籍人士、海归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环境的现实需要。【1】其目的在于着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工程,以国际视野加快推动城市功能国际化发展。
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等国际会议和赛事为杭州国际化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但这对杭州市建设国际化社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推进城市国际化,是市委、市政府新时期在高起点上推进杭州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2】因此,如何把握机遇、立足实际,针对在杭居住的外籍人士的需求,建设有杭州特色的品质国际化社区,将是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国际化社区建设增强杭州市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外联系日益密切,杭州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飞速向国际化都市发展。社区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构成部分的微单元,也是最能体现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小社会。【3】国际化社区的建设将为杭州市国际化发展增添光彩,增强杭州市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际化社区建设提升杭州市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国际化社区”不专门为外国人服务,其核心是以和谐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让社区居民真正体会到国际化氛围。【4】建设国际化社区虽然是以进一步满足外籍人士的需求为直接目的,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杭州市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国际化社区是参照国际化标准来建设和管理,具备良好的规划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先进的物业管理以及具有国际化的社区治理模式。杭州国际化社区建设能够为社区建设提供参考,提高杭州市当前的社区建设标准,提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领杭州市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国际化社区建设助推杭州重塑“世界天城”。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与杭州结下了历史情缘。他在闻名于世的《马克•波罗游记》中列举了自己所游历的十多个中国的城市,其中介绍篇幅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是杭州,他赞誉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国际化社区建设将把杭州本土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融合起来,使杭州重新符合外国人眼中的“世界天城”,重现古都繁华。
正如华金•阿朗戈所言:“移民研究的最大祖滩在于移民是极复杂的事情,复杂就复杂在它的形式、类别、过程、主体、动机上,复杂在它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背景上。”鉴于此,我们的问卷的设计将剔除复杂因素,而将重点聚焦在贴合外籍人士生活特征的因素上。问卷发放地点选择江干区四季青街道,调查对象涵盖了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在杭主流外籍群体,各地区人数相对平均在发放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
从样本主体的基本情况来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的外籍人士性别比例相对平衡,年龄主要分布在30-65岁之间,工作类型以在企业工作为主。
从样本主体的在杭情况来看,在杭州长期居住的比例较高,多数在一年以上,一般通过房产中介和公司安排选择居住地点,并选择和工作朋友一起居住。大多数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这与外籍人士的就业情况以全职工作为主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1)对社区娱乐设施和治安设施的需求
我们发现,由于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的国际化社区多为高端社区,对硬件设施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基本不存在社区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但外籍人士对于娱乐设施(活动中心、健身房)和治安设施仍有较大需求。
(2)对社区周边支持设施的需求
社区支持设施是社区周边的能对社区起到重要支持作用的配套设施。从调查结果来看,外籍人士需求程度较高的社区支持设施包括便利店、超市、诊所、医院、俱乐部等。这部分社区支持设施属于一般性支持设施,即外籍人士生活所必需的支持设施;而学校等设施则属于特殊性社区支持设施,即只是处于某个特定年龄段或者生活状态的外籍人士对这些设施有需求。虽然这类设施在目前需求程度不高,但随着杭州市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家庭的形式在杭州生活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对于教育设施需求的上升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3)对多语言环境的需求
语言能力既是外籍人士的优势,也是他们在杭州生活的主要障碍。因此,创造多语言环境是建设国际化社区的基础条件之一。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外籍人士对于路牌、建筑标牌、商店标牌、社区通告等的双语标识需求非常强烈,对于路牌的双语标识需求最为强烈。这体现当前在杭外籍人士对国际化多语言环境的渴求,同时证明了在当前杭州国际化社区建设中要立足外籍人士需求,创造多语言环境。
(4)对参与社区活动的需求
开放、多元、包容的社区文化,是国际化社区的一个重要特点。社区活动是外籍人士参与社区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在社区层面开展的活动较为丰富,同时社区对于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活动也是相当重视的。但是由于语言交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有所欠缺。从社区活动的调查内容来看,外籍人士更希望参加“中国传统节日”和“志愿活动”这两大类社区活动,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和社区品牌活动。在所有的社区活动大类,通过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籍人士中的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参与需求。
(5)对参与社区治理的需求
吸收外籍人士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是当前很多国际化社区进行中外交融的一种新方式。但是,我们从调查结果中发现,由于外籍人士对中国的社区治理结构缺乏了解,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治理存在诸多困难。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总体而言,外籍人士对参与社区治理的需求并不强烈;相对而言,“加入社区社会组织”和“参加居民大会”是外籍人士需求较高的社区治理活动。
(6)对现代城市信息的需求
城市信息能为外籍(境外)人士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外籍人士对医院、图书馆、饭店和教育这四个方面的城市信息需求程度较高,且对图书馆的需求程度最为强烈。外籍人士对于相关手续办理处需求程度不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对于相关手续的办理有一套较为完整成熟的体系。
伴随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企来京创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口来京居住、工作、生活。目前,北京已有4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成为第二大世界500强“总部之都”。2011年北京共接待了111个国际会议,在全球排名第十位,已跻身于国际会议旅游之都的行列。
2004年,麦子店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国际化社区的理念,参照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推进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扩大社区民主管理、加强社区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建立一个国外机构与本地机构共同安居乐业、外籍居民与本地居民共处、本土文化和国外文化相互交融的新型国际化功能社区。
北京发展国际化社区的经验是服务为先、文化融合、政策保障。麦子店街道通过不断实践,深入探索“融入式”国际化社区建设模式【5】,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中外居民的交流融入,是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科学尝试,也是促进社区建设积极应对发展环境、主动服务北京城市定位的有益实践。
上海市从近代以来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国际居民人数及国际社区建设水平均处于国内前列,城市国际化水平高,其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经验是全方位推进国际化【6】。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社区,而是很多社区的综合体,自规划建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古北国际社区已成为上海外籍人士集中、建设成熟的国际社区之一,据统计,上海三分之一外籍人士长期定居于古北国际社区。
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社区的处女作,在建设之初,便将国际化、欧式化融入新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之中。街角、社区一隅遍布的咖啡馆、会所、饮品店、外国餐厅、酒吧等商业配套都颇具国际化风情。相比传统的中国式小区配套,古北新区内的社区配套更偏重休闲、享乐,而这正好可以让外籍人士在异国感受到家乡的亲切。当然,古北新区还有一些中大型的商场,如水城南路边的古北鑫茂购物中心等,可满足外籍人士的购物需求。
国际化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必然趋势。G20后杭州大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用社区国际化建设推动杭州国际化建设,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响应十九大会议精神,共建“美好生活”社区的重要举措。
当前杭州国际化社区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按照什么标准推进国际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外籍人士对国际化社区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多语言环境、社区治理和活动的参与、社区周边支持设施、城市信息需求等方面。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对杭州国际化社区建设提出建议:(1)由于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国际化社区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都比较好,因此更应该把重点放于娱乐设施建设上面;(2)社区周边对社区起到重要支持作用的社区支持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要,应根据社区实际、结合外籍人士需求,多建设超市、医院、俱乐部等外籍人士需求度较高的设施,让社区生活更便捷,也要考虑到外籍人士长期居住问题,适当在国际化社区周边建设学校等教育设施;(3)应在社区制作多语言路牌,让外籍人士在社区内生活也能享受到在杭州的许多交通站点、旅游景点等多语言环境的待遇;(4)在社区活动参与方面,应设置中国传统节日、邻里亲善活动、社区品牌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让外籍人士喜爱活动、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也提升其社区治理参与度;(5)互联网时代,真实的社区之外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虚拟社区,国际化社区也是如此。【7】社区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高效信息服务,提升外籍人士生活便利程度。
此外,打造国际化社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舶来与本土的关系,当下与长远的关系。【8】
当前,国内外有许多国际化社区建设的成功先例,可以供杭州市借鉴。比如我国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社区成立国际化社区建设办公室和国际化建设顾问团,制定了信息服务“双语引导牌”,对外籍人士实施语言教育和培训等;再比如深圳市梅沙街道东海岸社区建设国际“国际友人联络站”为外籍人士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各类文化交流培训等活动。杭州国际化社区建设可以在立足杭州实际的基础上,参照实践证明可行的案例,借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国际化社区建设标准,在建设杭州国际化社区的过程中制定更为高效、合理、科学的标准。除了国内经验外,纽约、东京、新加坡等一系列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也值得学习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