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
南开大学 天津市 30007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发展,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改革创新,贯穿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后,到目前为止,我国大致上经历了5次改革,历时30余年。
第一次,1982年。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在于转移工作重心,将重心落在经济建设上。究其原因,行政权力在当时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主动性,再加上历史遗留原因,革命队伍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需求。在第一次改革中,权限下放,精简了干部队伍,为后续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次,1988年。此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理清党政关系,这是建立在第一次的基础之上的,也是第一次改革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注重职能的转变,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工作目标,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理顺关系。实质上,第二次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对往后的多次改革发展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次,1933年。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后续几年不断发展变化,在1993年迎来了第三次改革,主要特色在于树立新的改革目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于实现政企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此次改革中,行政管理的传统职能被打破,逐渐走向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职能内容,各级政府队伍逐级进行人员精简,分清职能,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作用。
第四次,1998年。在1993年第三次改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职能转变,充分实现政企分开,于1998年实施了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职能转向社会管理及宏观调控等方面,而企业掌握生产经营权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与此同时,相应调整国务院的机构组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重大意义且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
第五次,2003年。在前几次改革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完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依法行政为重要原则,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效果。
小康社会,不单单是以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为衡量标准,对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任务及目标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建设工作能够更加快速、协调地运转。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充分符合执政兴国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协调利益关系有一定的帮助,明确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除此之外,切实加强人民群众的引导,重点协调政府、人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注重培育和发展,逐渐建设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是重要任务,尤其近些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水平,从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速度较为缓慢,相对滞后,存在不少执法不严的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因此,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要针对薄弱环节深化改革,从而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事业发展一直是重要的主题及任务,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市场繁荣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其在一定发展阶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事业的迅速进步,导致行政管理体制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事业。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是重要任务,尤其近些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水平,从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速度较为缓慢,相对滞后,存在不少执法不严的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行政管理方式仍然较为传统、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过去,政府审批事项非常多且冗杂,政府办事流程也较为烦琐,长期下来,造成了职责不清、互相推卸责任等严重现象,再加上行政权力划分过细,项目审批程序繁杂多层,办事效率极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之后,行政虽然不断民主化,各级政府也积极相应,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支持行政公开等,政府运行透明度有所提高。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不少工作流于形式,未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人为因素仍然是主要因素,受此影响较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行政公开的程度由政府官员的主观认为、意识等决定,偶然性较高,缺乏合理性及客观性。除此之外,政府监督渠道较少且单一。监督渠道仅仅依靠政协进行监督,新闻舆论等渠道缺乏监督途径,制度保证缺失,政府监督明显不到位。
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职能角色仍然未完全转变。虽然在几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职能有所转变,但仍然不到位,尚未完全转向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的行使存在一定的过分干预的行为,再加上部分管理审批毫无意义,导致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基层考评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现代市场的逐步发展,为了满足发展需求,政府除了担任管理者的角色之外,逐渐也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建设服务型政府一直以来是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工作最终想要达成的重要目标。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做好角色定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尊重市场基础,注重资源配置,在管理方式上加强转变,改变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职能,设立公共服务职能相关的工作内容,制定工作任务。其次,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状态,逐步转向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及经济手段管理的管理状态。再者,政府要彻底改变管制公民、法人等的职能角色,尊重社会主体,并且积极为他们提供服务。如此,才能最终建立服务型政府,满足社会需求,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管理结构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及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职能,将政府承担的各种职能进行分类,并配置到各个相应的部门中去,包括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等。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坚持优化政府结构的原则,注重职能的最优化配置,各个部门之间要协调统一,明确各自的职能,综合管理结构,建立统一的体系。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府的服务范围也在逐步增加、丰富,往综合型方向发展。因此,管理结构的改革至关重要,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政府实施全方位管理,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结构的改革完善等,都离不开明确的职责分配和安排。首先,要积极建立起责任问责制。现阶段政府工作中出现不少失职行为,也有部分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谋一己之私利,导致社会人民遭受损害,国家财产也受到侵犯。因此,责任问责制必须充分建立起来,一旦发现有错漏或者违法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做到有责必究。与此同时,在赋予及明确职责的时候,要注重权责一致,权力与责任必须对等、平衡,逐级追究责任。其次,在责任问责的基础上,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内容,严格遵守“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个部门明确最终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将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坚决抵制危害国家利益、公民利益等的行为。
小康社会,不单单是以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为衡量标准,对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任务及目标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总而言之,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切实解决现存的问题和矛盾,积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