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我所在的学校首当其冲进行了改革。
与其他高职院校重理轻文的情况一样,我所在的院校首先支持学校各重点专业课程的改革,其次是普通专业课程,进行了“校企合作”、“厂中校”、“实习顶岗”、“产学合作”、“学徒制”等一系列注重实践与社会需求的教改项目。而另一方面,对于艺术类公共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非常小,可使用的资源也非常少,但原本与本科院校内容相似的公共选修课程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若不及时改革教学,将会落后于社会。
2015年,《舞蹈鉴赏》课程改革正式开始,纵观各种资源,最适合当时处于摸索阶段、方向模糊的我的教育实践是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行动研究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以一种实践和严密的方式进行研究,是研究成果为合计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总是开始于这样问题的思考“我该如何改进我的工作”?它是开放的、自我评价的,并广泛运用于各种指导关系以及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帮助实践自己的价值观。这几点与我所处的情境非常适合:我的问题是“如何使我的舞蹈鉴赏教学更有效?更有用?更先进”;我所处的教研室是一个优质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院虽不能给予我优质的资源,但我可以向已取得课程改革成果的教师们学习专业之外的通用授课之道;我既是一线教师,又管理校大学生艺术团,可研究的对象非常充沛、直接、配合,实践机会非常多;网络、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课程改革的资料。这一些因素都使我觉得行动研究非常适合我。我称我的这次教学实践为“在反思实践与行动研究中前进”。
行动研究一般由反思(诊断、鉴别)、计划、行动、观察(分析、评价)几步骤组成循环,反思实践是行动研究的一种,是由教师自我引导的逐步解决问题的反思过程,以此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实践,并改进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2)。
遵循以上步骤,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邀请教研室与学院几位优秀教师对我的《舞蹈鉴赏》课程进行听课并评价,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意见,并将所有教师们、学生们与自己不满意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我制订行动研究的计划始于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和设想,在行动研究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又是我对具体情境问题的认识及我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情景条件的综合。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听取、学习校内外优秀教师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分析舞蹈与高职学生的联系与意义,对《舞蹈鉴赏》课程制定改革计划。总体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可不断地补充、修改计划以适应当时条件。再根据计划对《舞蹈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实践,密切观察学生们在实践中的反映,通过作业及时测试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根据计划中发现的问题寻求答案。最后通过评价、反思对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再进行分析、学习与实践。以此循环,到目前为止,《舞蹈鉴赏》的课程改革还未结束,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有待改革。但相对于从前的课程体系已取得非常大的变化,学生反馈较从前有较大提高。
思考本次教学实际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细化观察。高职教师行动研究需要具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严谨性,其严谨性来自自省螺旋的重建时刻(观察和反思阶段)(3)。本次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将使《舞蹈鉴赏》课程具有高职特色,使其具有社会性、职业性和艺术性。它既要区别于专业舞蹈系院分析舞蹈结构、学习舞者表演、研究编导创作的类似鉴赏课程,也要区别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单一介绍舞蹈美学与史论、通过舞蹈作品赏析提升艺术修养的鉴赏课程。高职的舞蹈鉴赏课程应该更多地为专业服务,在提升学生舞蹈审美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其专业的热情,搭建其专业与艺术沟通的桥梁,这是我改革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常观察不同专业的学生平时的学习特征,以及与舞蹈产生的联系;到寝室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能够与艺术与舞蹈产生的联系;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观察艺术、舞蹈与其关联性,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反映,不断调整课程的师生互动模式。不断地观察、记录、思考为我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二.深入反思。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原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思,我发现以前自己以前备课是以自己教师的角度为中心,只想着自己怎么去教,自己要做什么,也就是说只备“教法”,注重教育的量,而忽略教育的质。反思后我认为备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想着学生怎么去学,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支持,学生当下的学习活动是否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做支撑等等,更注重学生的“学法”。在备课时,我对教和学的重点也有了不同的认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考虑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精神。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也有了变化,即从“师生分离”到“共同学习”,师生一起学习与练习,一起进行艺术项目创新。通过反思,我发现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对于课堂中求知欲强并喜欢参与实践的学生可以推荐至大学生艺术团进行专业的舞蹈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潜能。
三、学习型的教师文化的形成。课程改革的很多理念和策略都是颠覆性的,教师无法复制以前的教学方法,要用新的方法去探索更适合学生的学法和教法。这无疑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一个教师想独立地去做好一件事情几乎不可能了,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学习、讨论。我的教研室除了利用教研活动一起交流、研究教学问题外,还经常互相听课观摩、前往外校交流学习、参加不同类型专业培训并互相共享学习成果。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师之间的研讨成了家常便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本次教学实践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是教学实践所需的硬件与软件的匮乏。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实践所需的音乐教室、舞蹈教室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现有教师与课程的现状。其次,教师本人能力有限,一些制度上的完善无法单独完成。比如在舞蹈鉴赏课程改革中提到,参加此课程的学生需要参加至少两次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并撰写反思。但如果学校主管学生活动的部门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供学生们选择,此项改革就无法圆满完成,存有缺憾。另外,作为研究主体还需挑战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量,为课程中跨学科的内容做准备。舞蹈的种类、表现手法、文化历史、一般规律,包括交叉学科的艺术问题等方方面面的话题,都需要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专业学习与跨学科知识体系学习,否则无法达到教学实践的要求。
通过反思实践和行动研究进行课程改革获得的进步也是巨大的。首先,形成反思的专业习惯。其次,唤醒了我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不断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有学者指出,行动研究能够改变教师对自己发展的理解,即除了专业发展之外,还有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4)。
接下来,教学实践还会继续进行。通过对之前工作的观察与反思,我将会对以后的工作做一些调整。比如对于课堂教学的深化反思:对于课堂中学生自由讨论的状态的把握,在学生缺乏自觉性的情况下对于互动环节的把握,利用情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团队协作力的培养等。另外,我还希望将善于反思的观念传递给学生们,希望他们也能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完善自己。
(1)Janet Smith 《有效的教育实践》 2017 PPT P88
(2)Janet Smith 《有效的教育实践》 2017 PPT P97
(3)金辉 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与路径 《中国高教研究》2012 (12)
(4)Chattin-McNichols,J & Loeffler,M.H.Teachers as
r e s e a r c h e r s:T h e f i r s t c y c l e o f t h e teachers’research network.
Young Children.1989,44(5) P20-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