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红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时代的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生都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事实上很多企业有大量的岗位剩余,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着这种供需间不平衡的现象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都十分不利。这一方面是受到学生本身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企业工资待遇的影响。一个企业并不愿意为一个能力不足的人提供更好的待遇,他们招收到人才还需要进行培训,因此早就这种奇怪的工序现象出现。
解决这种奇怪的供需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很好的解决企业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也阻碍了这种模式的发展。
1.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热情不足
在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学校和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和倡导校企合作。但是关于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以及机制十分不健全,在校企合作开展之后,当企业没有见到应有的成就,企业没有获得利益之后,很多企业会单方面的终止合作。另外由于相关机制和法律的不健全,企业也不愿意进行更多的校企合作,他们担心学生实习期间发生意外而担责任,一旦出现这种问题会严重的影响合作关系。同时有的企业认为实习生的到来会影响他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泄露企业的机密。所以企业的合作热情也相对低下,这些原因导致校企合作一直没得到很好的发展。
2.合作程度不深
企业是一个盈利单位,他们的运行目标是创造更大的利润,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他们是以培养学生、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在乎是否盈利,同时其运行机制比较固定,不需要时常进行改变。这两者之间的性质直接导致校企合作会产生错位,有时企业需要人才时,学生不能够提去,而学校血药学生进行实训时,企业又不需要人力,这种错位关系直接导致校企合作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也进一步导致校企合作的程度不深入,很难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
3.缺乏管理机制、达不到理想的合作效果
校企之间对校企合作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不到东西、得不到锻炼,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实地的跟踪和考核,对学生管理制度也不严格,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校企合作只是一种表面工作,没能收获到理想的效果。
1.打造利益共同体
企业是一个盈利机构,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利润,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就可以以打造利益共同体来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和进行。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其科研设备为企业研发新的设备,为企业提供一定数据分析、产品攻关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将培养的学生推荐到企业去工作。同时企业就需要为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而这样培养的学生的能力是较高的,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也能解决学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中双赢的利益共同体就可以很好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2.校企合作办学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和学校运行机制不一样会造成奇怪供需现象的出现,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培养与企业岗位高度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企业,这需要校企之间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细致的思考,共同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技能。而在这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学校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适当的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于社会,从而是企业和学生收获最大的利益。
3.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机制
一个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是保证校企合作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和保证,这样才能使得一批又一批学生得到长足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也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新鲜学业及时的补充到企业之中。而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需要国家和政府出台相关的文件和法律进行约束,明确校企之间的义务和权利。同时工业可以为校企合作给予一定的方便和扶持,比如对于校企合作用地的花粉等,税收减免等予以校企合作大力的支持。另外企业和学校之间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根据企业的需要即使的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而且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打造师资力量,即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企业教师致力于对学生的实训能力进行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如果应用得当,能够使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都有收获,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而在校企合作中,要建立法律约束机制保证其合作的深度,使其长期稳定持续下去,从而达到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