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术佳 毕鹏杰 吕延枫 孙人杰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6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的作用,高校党支部建设要实现创新发展。创新意识能够增强高校党支部的活力。高校创新党支部建设模式要关注高校党支部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断创新其工作内容和形式。高校党支部肩负着传播党中央思想方针和保持党的活力的责任,创新党支部建设模式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育人导向,充分挖掘高校特色育人优势和所蕴含的育人元素,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标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1】。
把破解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重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依托,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考核标准,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通过高校党支部开展,先进大学生党员在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是一个艰巨而庞杂的工作,仅依靠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参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提高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教育事业的成效。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模式,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先进的党员。这些先进党员能够在参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更多的群众学生。先进党员对群众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够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创新提高了党员的素质,也间接地提高了群众学生的素质【2】。
创新党支部建设模式,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党员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日常的学生服务工作中展现创新思维。创新的思维可以通过党员与学生群众的相互交流得到传播,最终广大学生群众也能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可以将创新思维应用在学习和生活工作中,逐步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教师在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学生辅导员要把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管理等学生基层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新思政活动内容,创新学生工作思政理念;通过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向上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
党组织与团组织联系密切,学生党员是从共青团员发展过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团建和党建存在某些共同点。因此,实现党团共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节省人力物力。创新高校党支部的建设,需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群众基础。团组织能够为创新党支部建设工作贡献力量,促进高校党支部的创新【3】。党团共建的管理模式是对高校党支部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创新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校,以规制导,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学校领导对接学生中队,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开展;建立和落实专任教师联系班级的导师制度,辅导员管理年级深入班级、班主任管理班级联系学生宿舍的制度,实施高年级学生“学长助航计划”和同届学生朋辈辅导计划。发挥党支部、党员的有效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强大制导力,实现调动全部师生力量,实现全员育人,达到人人皆尽其责,人人都育人的目的。
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模式,是高校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遵循党支部创新的原则,实现党团共建,育人与党支部建设有效结合。中国共产党要适应新形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政党。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模式顺应了党的发展要求,发挥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