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职业教育得到空前重视,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生源呈明显的多样化,并且来自中专、职业高中的学生人数比例不断增长,生源不平衡性加剧,生源质量整体水平下降。公共英语教学目前就面临着生源复杂,教育背景不同、英语水平相差悬殊的巨大挑战。因此,厘清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对应的有效策略,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高职学生生源情况和学情,我们对四川天一学院638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485名学生没有参加高考而是通过单招考试入学,约占总人数的76%;有435名学生来自中专或职业高中,约占总人数的68%;有约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词汇量低于500词,2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词汇量达不到1000词;有56%的学生表示喜欢英语,想学英语,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学习没有成效,觉得学习英语很难;27%的学生不想学英语,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英语基础太差,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
该问卷调查反映出我校乃至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1)生源呈现多样化且中职和职高学生人数占绝大多数;(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低;(3)学生大多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或迷茫或已丧失兴趣和信心;(4)学生没有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机。以上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越来越突出,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高职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教学内容应该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能够实现与否。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首先,教材内容往往不能考虑学生基础,普遍难度较大,且大多偏文学性,不能结合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岗位需求,实用性不强,缺少职业性。其次,教材内容较多,按照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每学期64课时教学时间,每周4课时来看,要进行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课时严重不够,多数老师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蜻蜓点水似的教学,且大多停留在课文翻译和语法讲解上,导致综合语言知识能力完全得不到提升。另外,教材内容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一些教材单元主题随意性大,主题之间往往缺乏关联性,跳跃性太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碎片化,缺少连续性,不利于知识和能力的累积。
教学模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目前,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用传统满堂灌的方式,进行单词讲解、语法讲解、课文逐词逐句翻译,不断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而学生被动听课做笔记、死记硬背做练习题和考试。英语课往往成了语法课和翻译课,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能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一些教师虽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但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动。这种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
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决定着是否能够有效反馈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效的评价结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地促进教学、学习。终结性评价主要把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结果好坏的评价标准,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忽略不计。这样一来,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不重视平时上课的过程,只在期末考试临近前单纯地记忆和背诵考试相关内容,忽视英语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而这恰恰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基础稍差,但学习态度端正、课堂表现好的同学来说,又缺少公正性,影响其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认识到终结性评价的弊端,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但依然还存在局限性。首先,考查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与实际语言运用情况没有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英语水平,对教学、学习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另外,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生在英语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这种个体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不能达到用评价结果促进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更为切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更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在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生的英语基础良莠不齐,学习英语兴趣和需求存在差异,如果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势必不理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标准,以使学生在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达到最大程度个性化的发展。
同时,在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急需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专业人才,提升国民的英语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如何基于职业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介于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可以从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拓展英语三个模块层层递进地并分类设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基础英语模块主要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职业英语模块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会计职业英语、护理职业英语、建筑职业英语、IT职业英语、艺术职业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另外,可根据学情,开设英文影视欣赏、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教材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选择内容难度适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时效性的教材,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要考虑教材结构的合理性,结构要分级分类,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再次教材资源应该多样化和立体化,以教材为依托,呈现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提供在线数字资源平台,利用立体化、个性化、自主化和交互式的数字化平台,开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另外,教材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满足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由于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各不相同,很难选择完全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教材,因此,有必要根据自身教学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编写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按专业编写教材,体现教材的职业性,在打好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课时锐减,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为保障学习效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关键。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
首先,信息化背景下,优质的教材往往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技术关联教师、学生,用大数据服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以灵活易用的备授课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组织高效有序、教学效果反馈及时、教育评价有据可依。其次,在移动互联网学习环境下,可将微信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和蓝墨云班课等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作业与互动环节,使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全面呈现,教学管理智能、科学、高效,并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增加师生互动与沟通。另外,微信小程序和手机端学习App,如英语流利说、英语趣配音、薄荷阅读等都可以运用到自主教学模式设计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形成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终结性考核,部分院校已开始实行过程性考核,但考核的内容和维度还比较陈旧。过程性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构建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公正性,形成有效的教学反馈。大多数学校的语言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语言知识测试,听力为辅,很少涉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测试。因此,在测试内容上应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应该加强听说能力的评价,探索听说能力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听说能力的试题应该贴近真实生活,体现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评价方式可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分组活动、朗读、情景对话、课后作业以及期末终结性测试等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加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听说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内外听力任务、朗读、情景对话、英语电影赏析、唱英语歌曲等完成,读写译能力的评价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问、讨论环节完成,同时可以通过期末终结性测试进行全面的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困境普遍在。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的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探讨解决高职生源多样化、生源质量下降带来的公共英语教学难题,旨在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