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态势语言作为非文字的无声语言,可采用目光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姿仪表、身体距离等方式,配合有声语言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亦可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于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暗示、引导、鼓励、批评、关心等目的。自然得体、真诚默契、灵活多样、至诚至爱的态势语言,会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声筒和搬运工,恰当的态势语言会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国际汉语课堂中,因师生间态势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和民族性,课堂管理中眼神的表达、微笑的时长、面部的表情、手势语、身体距离等态势语言使用不当都非常容易引起跨文化不解、不适或冲突。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如何使用态势语言,应秉持什么样的跨文化交际的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通过严肃注视可以迅速无声地整顿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赞许的注视可以使学生获得被认可的信号,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课堂中教师通过鼓励的注视可以鼓励不敢或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减轻学生的紧张羞怯感。在课堂管理中目光和眼神是教师表达真实情感最快速、最准确、最敏锐的手段。
国际汉语课堂中,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于目光和眼神的运用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对于多数西方国家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交谈时直视教师的眼睛是自信、真诚的表现,眼神躲避或闪离被认为是不专注或者不真诚的表现;对于大部分亚洲国家的学生来说:交谈中长时间直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不敬和无礼的表现,尤其是教师教导批评学生或异性交谈之时。中国教师期待学生在听教导或被批评的时候,低头不看老师的眼睛,而西方文化中的学生却从小被告知要直视老师的眼睛。当西方学生这样注视中国老师的时候,中国老师可能会误以为学生不服气、没有礼貌。
所以对于具有专业素养的国家汉语教师来说,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是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支撑,是减少跨文化不适与冲突的必经过程,教师要建立世界文化观,培养世界文化格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嘴角的上扬或下抑、眉毛舒展或紧皱、头部的轻点或摇动,都会随着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发生变化。教师的面部表情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思维的启发、学生的情绪调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来说话,向学生传递知识或情感方面的信息,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国际汉语课堂中,微笑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误解的一种表情,微笑的使用对象和场合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在亚洲文化中,微笑可以表示愉快、友好、欣赏,也可表示害羞、尴尬、生气、抱歉、拒绝、否定等含义。所以亚洲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时会用微笑来表示拒绝、害羞或羞愧,不能或不想回答老师问题,而西方学生会用微笑表示有意愿回答问题。如果国际汉语教师不理解这些特殊含义,就有可能产生误会。
在跨文化课堂中,西方国家的学生面部表情比较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而在亚洲文化圈的大部分学生面部表情比较含蓄平和,从面部表情较难看出内心的感受。这是因为处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学生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常常克制自己负面情感的流露,认为这是成熟和智慧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堂活动和游戏中要更加敏锐地观察并捕捉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变化,全面把控和调节课堂节奏和气氛,使教学实施过程成功开展。
教师手势和肢体的运用在课堂教育与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显示教师的态度、性格、情感、修养、气质,对组织教学、谐调师生关系、课堂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鼓掌、竖大拇指、拍手、ok、V型手势等积极的态势语言对学生表示赞许,形成浓郁的激励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启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教师通过静止性食指态势语言、抬手、招手、丁字手势等来组织课堂秩序,向学生发出指令等作用;但教师蔑视性伸出小指、蔑视性斜挑拇指、轻佻性捻动拇指、讽刺性鼓倒掌、渲怒性以掌(拳)击物、耳语性喇叭手势、威胁性挥动拳头的手势也会恶化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形象,挫伤学生自尊心,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克服自己的一些习而不察的触摸鼻子、骚耳朵、搔脖梗儿、打哈欠、拨甩头发、腿部抖动、双手撑住讲桌、用手玩弄粉笔或板擦、抻衣服、脚步蹬墙等消极体调性态势语。
在国际汉语课堂中,因相同的手势与肢体动作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示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手势和肢体态势语的使用要提前调查所在班级学生的文化背景,禁止出现学生文化中的消极态势语,防止出现不适、误解或冲突。如:翘大拇指这一在中国表示赞赏的积极态势语在日本表示父亲、在阿拉伯国家是侮辱性动作、在澳大利亚文化中是一个粗野的动作。再如:学生向上伸出小指的动作——日韩学生表示女孩儿、泰国学生表示想交朋友、缅甸印度学生表示想上厕所。但这一态势动作国际汉语教师不了解的话会误以为老师表达了对学生的轻蔑。再如:中国汉语教师做出的大拇指与食指围拢成一个圆圈的OK动作会被日韩学生误以为在表达钱,会让拉美学生误以为老师在做下流的动作。再如:缅甸学生双手抱于胸前的动作本是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歉意,却会被中国教师误以为学生的傲慢与不敬。国际汉语教师对手势与肢体方面的态势语言要非常谨慎小心,积累跨文化态势语的异文化内涵,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敏感度。
教师的身姿与仪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与“楷模”作用。教师举止姿态的要求是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稳重自然、精神抖擞。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身姿与仪表,主要体现为站姿、行姿、蹲姿与仪表。
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表现出优雅、自然的站姿,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挺拔向上之感,振奋课堂情绪。教师萎靡不振的站姿配以面无表情的情绪会给学生消沉之感,影响课堂氛围;女性教师建议步履轻捷、娴雅,课堂教学中不建议穿带有金属底的高跟鞋,一步一响的噪音影响课堂教学,男性教师建议步履雄健有力,展现英武刚健的阳刚之美;教师在拿取低处的物品或拾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时,不要弯上身、翘臀部,要使用蹲和屈膝动作,尤其是对于女性喜欢着裙装的教师来说要特别注意;教师仪表要让学生感到既满意又容易接受,既要有学者风范又要有师长气质,让学生产生信赖和爱戴之感。所以教师着装尽量以素雅、得体为主,遵循不土不俗不暴露原则,课堂上应该是亲切、大方的,体现教师职业特色,穿着要给学生留下成熟、稳重的印象。
尊重不同国家的着装和仪表要求是对汉语国际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很多国家对教师的着装有特别要求,如泰国要求女教师不可穿无袖无领上衣和高于膝盖的裙装。同时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来说,服饰也是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有效符号之一,国际汉语教师可着旗袍、汉服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也可穿所教国的民族服饰来增加和异国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异文化的适应。
《论语》有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其可作为对教师形象的描述: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不接触的时候,感觉他严肃端庄;接触的时候,感觉他性情温和;共事的时候,感觉他要求严格。教师身姿仪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于学生而言既起教育教学作用、又是行为之表率、立身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