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曾清点过,但家里囤有上万册书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我曾被初次上门的人和快递员质问:“你是开书店的吗?”自然不是,我不过是书的囤积狂而已。当然,我还囤了不少灰尘。
作为书的囤积狂,我时常收获两种体验:第一种是骄傲,瞧瞧,书都从地板堆到天花板了,不必别人来夸,自己都觉得自己博学。第二种是恐慌,一方面因为来不及读,另一方面听说家中书多会导致甲醛上升,而且地板会有一定的承重力。最近楼下装修,我的“塌陷”的忧虑值与健康忧虑值一起上升。
担忧归担忧,我还在继续囤书,此间我有一种犬儒主义的思想及强迫症:“知道读不完,又搞得家里脏且乱,何必呢?”因为囤会给人提供一种非理性的快感,以为拥有了什么东西,填补了什么空虚。
有时,我还找到个理由:“书在身边,到底方便,想看时可随时取。”我听说那种想看的时刻异常珍贵,哪能浪费在找书这种破事上。可无数经验证明,想读某本书时,我已经不晓得它散落在哪个角落、旮旯或夹层了。自然不能再买一本,最便捷之法是下载电子版(如果有)或到图书馆(如果有)借。有时我偏不信邪,翻捣起一个个书堆,被砸脚是常事,往往忙了一天,东搬西挪,还是找不到那本书。很多书,买了之后,隔个三四年我们才会再“碰面”,但依旧不影响我继续囤。
颇为偶然的,因一种外力,我与流行多年的断舍离之说产生亲缘感,之前我都觉得那是说着玩的。近来,本地图书馆与商业大鳄联合推出一项服务:读者可在网上选书,下单五本新书,快递到家,最长借阅一个半月后,还给图书馆便可,这期间不产生任何费用。老实说,我收到第一个包裹时,那感觉真不错,虽然一个半月后,我只读了其中一本。原本从图书馆借的12本书就来不及读了,原本家里上万册书就来不及读了,如今又添上这五本。不过,我发现囤书的欲望降低了,至少不想买那五本新书了。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最想满足的不过是购买欲而已,因为整个过程最“迷人”之处在于免费收包裹、拆包裹。免费满足了购买欲,原本的购买欲、囤积欲就降低了。
更进一步,我觉得囤书这种事情比较无所谓了。最起码,读过的书有好的,有不好的,不好的书为什么还要占地方?因而,我装了近期热门的一款二手书应用程序,到目前为止,共卖了50册书,赚了四百多元。真不错呀,我心想,卖这些不要的垃圾,还能赚点小钱呢!好像这些“垃圾”原本不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似的。与此同时,我有了种清爽的感觉,原来不必具备多高的家政能力,就能得到这种清爽感。
囤与不囤都能得到快感。书在读之外似乎有了另一种价值。当然,我尚未仔细想过,以后如果没有那项服务,也没有收书应用程序了,情况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