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燕 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小学
网络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条覆盖全球、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就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营养。语文来源与生活,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闭门造车,无疑是学不好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前导入、精读欣赏、重难点突破还是讨论探究,时时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的身影。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但是,多媒体技术仅仅还是停留在教师手中,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理解。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狼与鹿》时,课文通过一百多年以前,人们为了保护鹿而人为的大量捕杀狼,而导致整个森林被破坏的真实故事,教育学生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资料,并寻找想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的说明了“狼”何以是“功臣”,“鹿”何以成“祸首”的道理。但学生所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却远远大于我开始的设想:学生不仅谈到了“食物链”和大自然中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还谈到了目前环保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以及因为人类的无知和贪婪,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恶果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收集的具体事例与课文相互印证,借以表述较为深奥的事理。话题大到南极的臭氧洞,小到身边的一次性碗筷…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探究的热情,让老师都惊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内在的活力!
网络资源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起,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它的优势是任何一种技术都无法比拟的。但正因为庞大,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只能让人置身迷宫,如入宝山而空回。在学习活动中适当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迅速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创造性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逐步具备良好的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习作五时,教材要求学生选用提供的资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写作前,我带着学生明确作文旨在根据主题选用恰当的资料,加入自己的认识和想象形成作文。并和学生一起讨论除了书上提供的还可以搜集哪些相关资料,使作文更富有个性和创意。结合学生査资料的经验,总结搜集利用资料的具体做法:1、根据主题选择有用的资料,精选五六条为宜。2、资料尽量简洁明了,不要长篇累赘。3、可以适当的对资料进行剪裁和加工。4、搜集的资料要进行再选择,把需要写进作文的语句划上横线。这次写作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作文资料丰富多彩,内容别具一格。有的学生写到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有的学生写到了端午节和数字“五”的联系;有的学生写到了向外国人介绍端午节;有的学生写到了在吃粽子时,和家人一起说端午节;还有的学生绘声绘色的描绘人们在江面上赛龙舟的激烈场景…选择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体现出学生创造性利用网络资料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精心设计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与创造的舞台,是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快乐,是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的重要内容。
平时,学生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学习活动结東后,仅仅将这些资料归类收藏,储存在资料袋里,是达不到学习利用资料的目的的。因此,我鼓励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资料拿出来,加入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所思所想,确定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设计整理成剪贴读书小报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学习欣赏。这一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比赛竞争,常常可以看到非常精美的作品。比如学生设计的“菊花吟”,全是古今中外关于菊花的诗词,配以精心绘制的五彩缤纷的菊花图案;“桑兰姐姐,我想对你说…”图片、文字资料,搭配小作者的内心独白,体现出对桑兰的敬佩和关怀:“我的水上飞机”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历史,还有自己想象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得意作品:“沙漠之舟”介绍了野骆驼艰难的生存环境…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网络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阔,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了充满情趣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