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娟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第二小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212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最小年龄6岁。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所以家庭、社会都把学生的成才希望寄托于学校,对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和社会参与教育过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各类优秀人才,更需要较高思想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只注重学校教育,忽略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创新能力,这不符合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探寻适合寄宿制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去找寻不同的方法辅助完成学校教育。青少年在其成长阶段除了学校教育外,影响其最多的就是家庭和社会,这就需要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去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对学生都会起到教育作用。为了增强环境育人的效果,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学校文化长廊利用经典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各班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板报、展板、图书角等的育人效果,要在教室醒目位置陈列《小学生守则》、《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等宣传标语,在相应的位置悬挂或者张贴学生素质目标等宣传用语,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使得我们的学生时时沐浴在校园环境所营造的德育教育氛围中。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块墙报、每一张宣传画,甚至每一块草坪,每一颗树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
加强校园师生行为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的任何一名教师对学生的成长都要尽到的教育责任。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全体教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所以我们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遵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按德育工作的规律办事。所有任课教师都有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要进行个别谈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满腔热情地关心“困难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充满关爱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努力塑造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学校。
开展对家长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德育工作水平。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 召开家长会,教育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做好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时克服家庭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充分利用人人通、微信群等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管理。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增强教育子女的针对性 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意见,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开展家校联合互动活动,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效。开展教师对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建立家访工作制度及其它相关制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交流等方式,学校、家庭互通情况、共同参与、加强合作,增强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克服工作盲点,提高工作效果。
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的一些实践活动:去祭扫烈士墓、去敬老院表演节目、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陋习向社区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义务劳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我跟文明走”活动,倡导学生与家长签订文明协议,共同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道德水平……少先队是儿童自己的家,是学生锻炼能力的最佳阵地,通过学生自我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组织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校内的各种丰富的少先队活动必不可少,如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成立“红领巾广播站”、一年一度的“少先队六一活动”、“校园艺术节”及常规的“课外兴趣小组”等。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之最后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目的。
与派出所、交警队、社区建立广泛联系,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法制辅导员等,不定期地给学生作报告和讲座。邀请社区干部作形势报告,介绍家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为了建设家乡而奋发学习的积极性。邀请派出所干警作法制讲座,请他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向。让同学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小节,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法律的框架内。遇到问题时不意气用事,而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邀请交巡警作交通法规讲座,让学生了解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以及不遵守交通法规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在受到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又受到珍爱生命的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有助于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学生向好方面转化。
在经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越来越多地完成着协同作战的任务。不管青少年在校受到的是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还是在家庭社会受到的品质教育,虽然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同,但本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