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里的一个早晨,太阳悄悄地爬上了窗台,我赖在床上,享受着双休日的惬意,顺手拿起遥控器,电视里《信中国》正在热播,我突发奇想,一骨碌爬起来,准备去书城走走。
好久没来江南书城了。记得也是一年的春天,我带孩子来这里买书,那时候没有这么多人,书架上的书也没有这么多,二楼的咖啡屋有不少人在用免费WIFI聊天。如今不一样了,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图书,屋子里,满满的都是人:老人、孩子、学生。在最不显眼的角落里,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坐在地上,腿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聚精会神地抄写着什么。我赶紧拿出手机拍下此景。有些心疼他,就跟他聊了几句。这才知道老人是附近的农民,来这里是看农业书籍的,想找找播种与下肥的准确间隔。他告诉我,他起早走了二十多里路才来到这里的,已经走了好几家书店。说着话,他神采奕奕地眯起眼睛,那神情,像春天般明亮,充满活力与期待。“你看,我都抄下来了。”他把褶皱的小本举到我面前。我心不在焉地翻了一页,立刻惊呆了,他的字写得太好了,简直就是书法家的杰作。再看眼前人,破旧衣裳,皱纹满脸,虽然精气神十足,却怎么也跟书法家联系不上。他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才到这里抄书的。他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农闲的时候,一有空,就练笔,田间地头、牛车马背上都流淌着他挥挥洒洒的墨迹。我被他的精神折服,被他的行为感动,不得不承认,高手在民间。我若有所思地离开老者缓步走向二楼,这里依然满屋子人,年轻的、年长的、高个的、矮个的,就连咖啡屋里都挤满了看书的人。
文学的春天被裹进了人们的心里,让我在这里遇见……
我习惯在春天打开自己,细细回想走过的那些春天的日子。小时候,跟着爸妈去田间地头扶犁播种,去大片田里挖蒲公英;中学的时候,用刚冒芽的柳枝吹哨子,用一种愉快的耳语来为这个季节命名;大学的时候,拉着男朋友的手去草坪上放风筝,猛然感觉到自己在飞腾;人到中年,我却在春天爱上了朗读与写作。
春天是诗人和画家笔下的宠儿。她从故乡的云际落下,落在我的发梢、唇上、心底,也落在了我的笔尖、书柜、电脑里。鸟儿又叽叽喳喳地開始丈量天空了;远处的田野,一棵棵小苗奋力地向天空生长;似曾相识的燕子,又在修筑自己的新巢了。阅读与写作也像极了春天,你勤奋地耕耘,大量的词汇就会破土而出;你用心阅读,很多暖流就会从心底涌出来。写作就是生活,就是因为爱,因为春天。
北方的春天不长,还偶尔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去;有时候,一声雷,也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劝也劝不住。春天虽然有些不讲理,但仍好得让你期待与向往。文学的春天亦如此。
作者简介:曹广华,高级工程师,系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黑土地文学社社员,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吉化文学协会会员,龙潭文学协会会员,东方文学社社员。曾在《工人日报》《中国石油报》《吉林日报》《江城晚报》《吉化报》上发表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