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吉木萨尔县红桥煤矿的巷道揭露、钻探、物探、等地质勘查资料的调查;以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等理论为指导;对矿区的工程地质、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分析;从而为合理规划、开发矿区的煤炭资源,促进矿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矿区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红桥煤矿 工程地质 瓦斯 自燃 环境地质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b)-0076-02
新疆吉木萨尔县红桥煤矿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南14km炭窑子沟河畔,行政区划属吉木萨尔县大有乡管辖。其工程地质及其开采技术条件较为复杂。
1 工程地质
1.1 岩石力学特征
井田内地层由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含砾砂岩和煤层组成,以粉砂质和泥质岩石为主,仅局部见有砂岩和含砾砂岩。呈陡倾的单斜状态产出,节理不发育,由岩层界面演化形成的裂隙中等发育,砾岩、砂岩中有一定的孔隙。本次在ZK202孔南槽和北槽煤层顶底板分别采集了4组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样品,分析结果反映各组样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接近,南槽煤层顶板、夹矸、北槽煤层顶板(相当于南槽煤层底板)和底板岩石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3.1MPa、4.4MPa、11.6MPa和11.8MPa,按照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分级标准,岩石强度属于软岩类;干燥状态下南槽煤层顶板、夹矸、北槽煤层顶板(相当于南槽煤层底板)和底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15.9MPa、17.6MPa、30.1MPa和32.7MPa,软化系数分别为0.19、0.25、0.39和0.36,均小于0.75,属于易软化岩石,饱和状态下易软化变形或碎裂,力学强度大幅度下降。天然状态下南槽煤层顶板、夹矸、北槽煤层顶板(相当于南槽煤层底板)和底板岩石单轴抗拉强度分别为0.9MPa、1.4MPa、3.6MPa和2.1MPa,内摩擦角分别为40.0°、29.9°、28.4°和33.7°,凝聚力系数分别为2.04、3.91、6.90和5.46,反映煤层顶底板岩石抗拉强度和抗剪断能力差,根据钻孔岩心统计的RQD值在25~75之间,反映质量等级属于劣的~中等的岩石。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岩体质量系数介于0.1~0.3之间,岩体质量等属于“坏”的类别。
1.2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井田内煤层厚度大,岩层陡立,原始沉积层理较发育,经构造变动破坏后又产生了一定的构造裂隙;煤层顶底板以粉砂质和泥质岩石为主,属于易软化的软岩类;井田西邻炭窑子沟,受河流测向补给影响,岩层有一定的富水性;所以本井田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稳定性较差,可能产生片帮现象,井田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2 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2.1 瓦斯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煤炭公司联营煤矿储量简测报告》显示井田内废弃矿井当年瓦斯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煤层瓦斯含量及成份组成与相邻区域开采同一煤层、开采方法相似的矿井基本接近,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必然增加,建议设计和开采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生产中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矿井瓦斯局部聚集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2.2 煤尘爆炸性
井田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反映:火焰长大于400mm,岩粉量达80%,鉴定结果为井田煤尘具有爆炸性。
2.3 煤的自燃倾向等级
井田内未发现煤层自燃,废弃矿井生產过程中未曾发生煤炭自燃。
井田内各煤分层及组合分析结果:氧化样着火温度309℃~313℃,原样着火温度312℃~316℃,还原样着火温度313℃~319℃,氧化-还原着火点温差4℃~7℃,按照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分类标准,属于不自燃煤。
相邻的富通煤矿揭露的煤层露头曾发生过自燃。
根据以上分析,井田煤层有自燃的可能性,未来矿井设计及开采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封闭采空区,清理落煤,加强井巷通风,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确保安全生产。
2.4 地温
经勘查,井田内未发现地温异常。
3 环境地质
3.1 井田环境地质现状
井田地处博格达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山前平原,海拔1130~1174m,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起伏不大,基本为平原地貌和洪积台地地貌,相对高差2~4m。
井田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燥。10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冻土厚度1.0~1.4m。
勘查区主要土地类型为裸土地,中东部为旱地。
该井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基本设防烈度为Ⅶ度。
煤矿为地下开采,设计生产规模9万t/年,属小型矿山。
矿山目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由于采空区顶板冒落,井田西部废弃矿井采空区发现有一处地面塌陷和小规模的地裂缝,塌陷坑平面形态长方形,剖面形态为锥形,上口规模一般为3×15m,最大深度8m,目前已处于稳定状态。
3.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和综合评估
3.2.1 预测评估
井田为平原区,远离山区和冲洪积扇区,没有充足的碎屑物来源,预测分析矿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小。
矿区地表松散堆积物不发育;区域范围没有大规模抽排地下水和油气资源的活动,所以不易产生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危险性小。
井田范围内煤层顶底板多为粉砂质和泥质岩石,岩层倾角68°~72°,饱和状态下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小于40MPa,采空区顶板管理办法为全部陷落法,采煤工作面最小阶段垂高(h)20m,可采煤层累计采厚(M)22.13m,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1]参考性附录中经验公式Hc=0.5M和Hf=100Mh/(7.5h+293)+7.3计算,未来矿井采空区塌陷产生的冒落带最大高度Hc=11.07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Hf为107.21m。根据《煤矿地质学》[2]冒落带高度计算公式:H=M/[(K-1)COSα](α为岩层倾角;K为冒落系数,一般取1.3)计算,冒落带高度为215.68m。又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中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H=(M/0.15)COSα和Hd=(2~3)H计算,冒落带高度为50.46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00.92~151.38m。而矿山开采上限深度为60余m,现状调查矿山已发生地面塌陷,所以预测未来矿山开采区域可能发生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災害,不但破坏地貌景观,破坏耕地,还会威胁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及人身安全,其危险性大,矿山扩建设计和开采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3.2.2 综合评估
未来矿山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总体评价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3.3 地质环境问题
(1)井田煤层结构较复杂,顶、底板岩石稳定性差,开采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矸石,堆放地表可能发生自燃,堆垛高度过大可能产生崩塌灾害,露天堆放影响地面自然景观,矸石风化裂解后随水流入河谷会造成河流污染。
(2)煤炭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尘或撒落地面,或随风飘散,可能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
(3)矿井废水排放也是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未来矿井每日排水近3000m3。水内含煤泥等悬浮物及多种重金属,长期排放可能对地表水体和土壤产生轻微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S].
[2] 杨孟达.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3] 张荣立,何国纬.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