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鹏
【摘 要】目的:探讨双摇跳绳训练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影响。方法:以合肥市某羽毛球训练基地10~12岁运动员16人为实验对象,运动员随机分为双摇跳组(EXG)和跑步组(CON),8人/组,3次/周,总10周。常规训练结束后(EXG)组增加强度为(130~135 r/min)的跳绳训练,训练5Min,间歇3Min。(CON)组增加同等强度的跑步训练(172-180m/min)。动态平衡能力测试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进行评价。结果:(EXG)组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动态平衡等级(Grade)、最大旋转角度(MaxRot.Speed)、平均旋转角度(Rot.Speed)与(CON)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摇跳绳训练能有效提高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本研究为跳绳辅助羽毛球训练提高理论支撑。
【关键词】RS训练;羽毛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808.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9-01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54
60年代初级我国已将跳绳(Rope Skipping,RS)训练纳入到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训练中,近年来,全国U系列羽毛球比赛也将RS测试作为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之一,不仅在竞技体育方面,学校体育方面,RS已成为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不难看出,RS已成为青少年必然要掌握运动技能,跳绳带来的身体功效得到社会各个角度充分认可。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动态过程中利用球拍合理的将球进行还击,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取决于击球的稳定性,而稳定性往往受到击球瞬间身体平衡性的影响,在一些国家队训练中,以将似乎最不合理的“鱼跃救球”当作一种技术来训练,纳入到战术体系当中。即在身体重心失去平衡的状态下,能够很好的控制球并快速调整重心回位的能力。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越好,就能更加高效地通过完成高难度身体控制达到完成技术任务的目的。过家兴[1]在《运动训练学》中指出,7~14岁是发展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最有利时期,本研究选取合肥市某训练基地羽毛球少年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运用RS辅助训练进行干预,探究RS训练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此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合肥市某训练基地选取身高、体重、年龄、训练水平及训练年限接近的羽毛球专项少年运动员16人,均无踝关节伤病,实验前1个月均无下肢病症。随机分为2组,每组8人,(EXG)为双摇组,(CON)为跑步组。实验前进行均衡化处理。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仪器
动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工具分为电子设备和非电子设备,本研究采用效度和信度更高的由德国Dr-Wolff设备器械公司生产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采集数据,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因素对数据造成误差。本设备由电脑、传感器、踏板和扶手组成。受试者通过脚部控制踏板让屏幕中红点尽可能靠近中心,以获得更高的分数。
1.2.2 实验步骤
实验前先让受试者充分熟悉测试环节,测试时难度选为最难(10-hard),控制选为sensor+,测试开始前,受试者手扶把手,将两足放于踏板上,测试时,手离开把手,保持身体不从上下踏板上滑下,并尽量使红球停留在中心区域内;测试的时间为0.5min,间隔1min,进行2次测试,取最好成绩;另一方面,为减小实验误差,受试者脱袜进行,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1.2.3 指标测试
本实验指标有四个,能很好反应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分别为动态平衡等级(Grade)、最大旋转角度(Max Rot. Speed)、平均旋转角度(Rot. Speed)、动态平衡总得分(Score)。其中Score反映了动态平衡能力的具体得分数值,Score则宏观的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优劣。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后组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组内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前各组间的动态平衡能力比较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动态平衡能力四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无显著性意义,保证实验的可实施性。如表1。
注:各组间四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实验前后组内的动态平衡能力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后EXG组在Max Rot. Speed、Rot.Speed、Score数据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ON组测试在Max Rot.Speed、Rot. Speed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Score、Grade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经过10周RS辅助性训练后,EXG组动态平衡能力得到提高。而CON组在Max Rot.Speed、Rot.Speed方面得到改善,而总体动态平衡能力为发生改变。
2.3 实验后组间的动态平衡能力比较
由表2可以清晰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横向比较结果,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态平衡总得分、动态平衡等级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G组动态平衡能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各项指标提升均优于对照组。
3 RS训练对动态平衡能力结果分析
动态平衡能力是通过控制人体重心位置、维持稳定支撑的能力,对青少年运动员执行复杂运动任务时至关重要, 人体平衡维持机制简单来说由三个环节构成,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2]。本研究发现,通过双摇RS训练能够提高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机制:RS训练能够通过增强感觉输入,在RS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时刻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利用本体感觉处理好绳与身体之间位置,以对抗姿态稳定性破坏,从而刺激皮肤和关节感受器产生兴奋,这种外源性刺激增加肌肉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郜瑞睿等[6]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干预篮球运动员提高本体感觉能力很好支持了本观点。在本研究基础上,可以推测将双摇跳绳调整成为反双摇跳绳,这种刺激可能更好,效果更佳。因为在羽毛球运动中,有大量的动态击球过程是与反RS高度相似。所以说RS训练不仅可以提高羽毛球击球稳定性,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球感”;RS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肌肉的力量,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平衡的偏离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踝调节、髋调节以及最后的跨步调节。通过募集更过肌肉参加收缩,对平衡能力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中,慢跑行为干预的对照组中Max Rot.Speed、Rot.Speed指标发生改变,很大可能是由于跑步带来肌肉力量的增强造成的,虽然未能得到充分证实。可以假设在运动员能力可以达到的基础上进行三摇或以上的RS训练,从理论上训练效果应该更佳;RS训练能够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在跳绳过程中遇到不可控的情况(比方绳打脚)的情况,神经中枢要迅速对肌肉系统进行调节,这与动态平衡能力调节机理基本相同。Ozer等(2011)[3]的研究明确指出,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与神经肌肉训练提高了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下肢及躯干肌肉的控制能力有关,与此观点相同。
4 结论
双摇RS训练能很好改善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建议在掌握正双摇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反双摇或三摇以上的练习。
注释:①李树坤在《跳绳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影响》中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跳绳(130~135r/min)与跑步(172-180m/min)强度相同。
【参考文献】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6:224.
[2]李树坤.跳绳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影响[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2019:28-29.
[3]OZER D,DUZGUN I,BALTACI G,et al.The effects of rope or weighted rope jump training on strength,coordination and pro-prioception in adolescent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J].J Sports Med Phys Fit.2011,51(2):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