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摘 要】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各国发展的热点。常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文分析了常州市新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探讨了常州市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促进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为常州市制定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26.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9-006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9.029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Material Industry in Changzhou
ZHANG Ning
(Ch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new material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e new material industry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Changzhou is an importan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region, and its position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goals of new materials in Changzhou a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ew materials industry are discussed, an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industry in Changzhou are proposed. Thes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olicy of new material industry in Changzhou.
【Key words】Changzhou City; New Material Industry; Discovery of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材料工业被公认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已经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新变革的基石与先导[1]。新材料产业对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各国纷纷加快布局,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新材料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经济层面,成为国家取得经济支配权、政治话语权、军事主导权的重要砝码[2-3]。
1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1.1 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其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国内领先,特别在医疗器械、光电材料、汽车等领域优势明显。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截止2019年,常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6家,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超2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60家。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亟需通过“互联网+”改造提2017年度常州全市获评星级的278家企业名单分析可见,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常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包括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功能涂料(常州)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
1.2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特色鲜明、势头强劲
新材料是常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为加快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常州启动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新材料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式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上下游产业整合,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着重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研发、生产与应用逐步形成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产品技术走向国际市场。
从特色领域来看,常州是新材料产业在碳纤维、纳米材料、石墨烯三大前沿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以纳米新材料、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微纳制造、纳米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为核心的发展布局。常州市石墨烯产业通过组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集聚了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技术领先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建立了集科研、生产、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和基地,突出呈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1.3 常州市新材料產业布局未来、前景广阔
常州市企业众多、产业基础好、规模大、集聚程度高,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19年江苏省发改委省印发了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11个,6个项目与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包括常州时代三元锂电池、常州北电爱思特三元锂电池、常州国强太阳能智能运维装备、常州当升科技锂电新材料、常州星源涂覆隔膜、常州SK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使基础材料产业升级,特别是随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常州更应该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实现产品错位、产业协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常州将争取实现“五大目标”:
(1)创新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特色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初步形成,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印刷电子、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形成国内领先优势;建成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园区2~3个。
(2)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石墨烯创新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中心。
(3)创新创业活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基本实现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全覆盖。国际化开放创新格局全面深化。
(4)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科技与经济融合更加顺畅,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高。
(5)知識产权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0件;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3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对策
3.1 优化发展模式
目前,常州市新材料产业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需要加强,此外,企业新产品生产和开发以市场目的居多,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不强,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关注不够。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并不多,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关键材料和技术的突破仍然较少。当前新材料的高端产品和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手中,常州市总体来说还处于中高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发展阶段,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及技术的拥有量偏少,在高端产品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
3.3 增强技术集成能力
通用产品过剩,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加工技术及装备制造水平低,由此造成长期过多依赖成套设备技术引进又不能有效消化吸收的被动局面。国外企业在国内企业尚不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时,将产品高价出售;一旦国内企业取得突破,自主生产的产品能替代进口时,国外企业就会大幅降低同类产品价格,压缩国内企业的产品利润,以此打压和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常州市省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曾遭遇国际上类似的竞争阻力。
3.4 提高市场认可度低与加快产业化速度
当前很多新材料产品虽然有着优越的性能,但始终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受,出现推广应用难、产业化速度慢的问题。主要原因有新材料产品的科研和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新材料企业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长,风险较大;新材料生产企业与应用企业对接不畅,市场不明确。目前,由于缺乏较为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的新材料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仍是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3.5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设
在宏观管理层面上,如何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投融资政策体系、如何加大税收和政府采购扶持力度、如何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的合作及新材料国际标准制订方面的合作、如何加强宏观引导和区域协调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需要从构建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从国家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角度去研究,但目前这些方面系统的研究还十分鲜见。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经济构成,其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社会及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使基础材料产业升级,特别是随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常州应该抓住国际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实现产品错位、产业协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江洪,陈亚杨.国外新材料产业园初探[J].新材料产业,2019,(6):24-27.
[2]王艳秀.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与发展策略研究[J].2019,(5):16-18.
[3]肖劲松.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201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