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广播记忆

2019-11-13 01:57郑建伟
当代党员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广播站乡政府喇叭

郑建伟

70年风雨兼程,70年乡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农村的容貌有了大变样,比如身边的村广播站。

关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脑海中最美好的回忆,是当时竖立于池塘边上的那个大喇叭。

那个年代,广播是我们贫穷的乡村里唯一传递信息的工具,这种信息从乡政府广播站发出,再传输到各个村落。

当时因经济落后,为了节省成本,各村就选择位置较高、人群集中的地方,用一根水泥杆竖立起一个高音喇叭,方便传达重要信息。

那时乡政府广播站每天播放三次,第一次是从早上6点半到8点钟结束,第二次是从中午12点钟到下午1点半结束,第三次是从晚上6点钟到8点半结束。

每天清晨6点半,伴随着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村上的高音喇叭准时开播,无形之中成了叫村民起床、开始新一天劳动的信号。

在那个缺少娱乐活动的年代,常常在清晨中惊扰我美梦的乡村广播,却也给我单调、枯燥的童年带来不少快乐。

傍晚太阳即将落山,大部分村民还在田地里干农活之时,村上的廣播喇叭先是提前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接着就传出广播员动听的声音:“下面播送电影消息,今天晚上7点半乡政府放映队将放映电影……”

放学后在晒谷场上与小伙伴们疯玩的我听到那消息,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便立刻回家,去叫哥哥和姐姐早点煮晚饭,吃完饭好去看电影。

当时乡村信息闭塞,唯一能听到国内外和本地消息的渠道,只有广播。

乡村广播,为我们那时沉闷、冷清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娱乐元素。有时在田地间劳作的父母,听到广播里播放他们熟悉的歌曲时,也会忍不住跟着广播声哼唱起来;五音不全的父亲,一听到广播里播出侯宝林、马季等名家的相声时,也在一旁乐呵呵地傻笑起来。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广播里播出刘兰芳的《杨家将》和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时,我的心便随着电波一起上下起伏,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惊喜和震撼。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乡广播站常播出一些农作物打药、施肥等技术讲座,各村上交公粮、收购活猪等方面的通知。

最让村里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那时候因交通不便,每当中考和高考后,广播里就会高声播出村民子女考上中专和大学的消息。

听到这些消息,大家仿佛自己子女跳出“农门”一样,带着一脸喜悦,见面就热烈谈论。

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设备渐渐进入农家后,曾经响彻乡村上空的喇叭被人们慢慢抛在角落。

如今,三十几年过去,偶尔在梦中,我还梦见有着乡村广播的那些傍晚:屋顶上飘荡着袅袅炊烟,池塘边那些肥胖可爱的鹅、鸭迎着余晖,在动听的广播音乐中慢悠悠地回家……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猜你喜欢
广播站乡政府喇叭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星球广播站
我们班的“大喇叭”
最·佳位·置
喇叭盗窃案
最佳位置
同步阅读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