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军
此成语最初见于《鹖冠子·天则》,原文是:“夫耳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意思是说: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
三国时代魏国邯郸淳编的《笑林》中,还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楚地有一个贫苦的读书人,他闲居家中,不去好好劳动,却想意外发财。有一天,讀《准南子》这本书,书中说螳螂捕蝉时,全靠树叶给它遮住身体。他想,人要是得到那片树叶,不就可以用来隐身了吗?
想到这里,楚生立即放下书本,跑到树林里东找西找,总算他有运气,终于发现有一只大螳螂躲在一片树叶背后,举起双臂朝蝉扑去,他也顾不得看螳螂是否捕到了蝉,急忙爬上树去摘那片叶子。
可就在这时候,树叶纷纷下落,与原来地上的树叶混在一起了,他只好将地上的树叶都带回家,然后一片一片地拿着树叶遮住眼睛,问他的妻子说,你还能看见我吗?起初,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可是楚生一连几天,总是这样一片一片地遮住眼睛一次又一次地问,妻子实在被他问烦了,便改口说,看不见了。
这一下,可把楚生高兴坏了,拔腿就往市场跑去。他一手举着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一手就去偷人家的东西。当场被人抓获,扭送到县衙,县官问他为什么偷别人的东西,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说,我用这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别人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嘛!
县官听罢,哈哈大笑,知道这是个书呆子,责备一番,就将他放回家。
根据这些记载和故事,人们就常用“一叶障目”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比喻为细小的事情或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体。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眼睛如果被遮住了,确实也看不到东西。
在临床中,有一种叫作“角膜翳”的病,在中医眼科学中被称为“宿翳”,就与一叶障目的情况差不多。“角膜翳”是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病情缓解或病愈后所遗留的角膜瘢痕。通常表现为黑睛(即现代医学中的角膜)上有白色翳障,形状不一,厚薄不等,部位不定,但表面光滑,边缘清楚,眼无赤痛。位于黑睛周边而未遮瞳神(瞳孔)者,视力影响较小;病灶位于黑睛中央而遮蔽瞳神者,可严重影响视力。根据薄厚、形态,大致可将该疾病分为四种类型:若翳菲薄,如冰上之瑕,须在集光下方能察见者,为冰瑕翳;若翳稍厚,如蝉翅,似浮云,自然光线下可见者,为云翳;若翳较厚,色白如瓷,一望则知者,为厚翳;若翳与黄仁黏着,其色白中带黑,或有细小赤脉牵绊,瞳神倚侧不圆者,称斑脂翳。由于是黑睛疾患后期,邪退正复,病变修复遗留瘢痕翳障,这时无邪正交争之象,故舌象、脉象无特殊变化。
关于“角膜翳”的辨证治疗,如清代黄耐庵著《秘传眼科纂要·论退翳难易》中说:“凡翳暴生者易退,渐积而生者难退;实者易退,虚者难退;外感六淫者易退,内伤七情者难退,厚而不滑者易退,薄而光滑如蝉翼如梅花者难退。”传统中医认为,这种病治疗相对困难,一般翳薄而早治,可望减轻症状或使眼翳消退;若年久翳老,用药则多难奏效。此病若用中医中药治疗,可用“四物退翳汤”水煎服,由生地、当归、红花、蒙花、羌活、白蒺藜、木贼草、黄苓等组成,也可配合一些外用点眼药。当然, 一定要去医院眼科找医生确诊后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角膜瘢痕一般很稳定,不扩大,也不会消失,一般无浸润等炎症反应,少数白斑因营养障碍可发生不易愈合的“粥样溃疡”,周边部角膜瘢痕不影响视力者通常无需治疗,若角膜瘢痕影响视力,则可以考虑接受角膜移植或人工造瞳术,视力通常恢复较好,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用基本药物和药典药物,必要时用环孢霉素A口服及滴患眼。其他治疗以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为主。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