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2 SectionB 2b的阅读语篇为例

2019-11-13 03:10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主旨思维能力笔者

陈 霞

宁波市鄞州蓝青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因而,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多样。英语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包括预测、思考、寻找信息、理解意思和意图、讨论等环节。这些环节都是思维的过程。然而,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或停于文本表面信息的提取和理解,或限于词汇、语法知识的巩固和操练,致使阅读过程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课实践

本文拟以笔者执教的一堂阅读示范课为例,阐述如何在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活动中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文章是一封由残疾人Ben Smith写给Miss Li的感谢信。因为Miss Li的捐助,Ben在志愿者机构Animal Helpers的帮助下,得到了一条经过特殊训练的狗Lucky,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变化。作者通过详叙自己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使命感。

(一)读前——导入话题,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启阶段。教师可通过视频观赏、头脑风暴、情境模拟、随意交谈等导入方式,巧妙地呈现话题,激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标题、赏析插图等手段,鼓励学生对文本主题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头脑风暴,激活发散性思维

本文中的Lucky是一条经过特殊训练的狗,它能帮助主人分担各种家务,如取东西、接电话等。为了激活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小狗帮忙做各种家务的视频,并依次提出如下问题:

Q1:What is the video about?

Q2:Is it a common dog?

课堂活动在轻松活跃的视频中拉开序幕。笔者在有效地帮助学生热身的同时直接切入话题:“a special trained dog”。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见图一),发散思考狗在我们生活中充当的各种角色与功能。在视频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给出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反馈,如:“open and close the door”“help the blind”“carry things”等。在本环节中,笔者通过启动与文本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巧妙地呈现了新单词并充分发散学生思维,在有效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图一

2.读图预测,促进推理性思维

与阅读文本配套的插图生动、形象、信息量大且表意直接,往往是阅读内容的缩影,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文本的主旨。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它可以帮助学生自上而下地认识篇章。通过解读插图来预测文本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从而促进推理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阅读文本前,笔者先呈现教材插图(见图二),安排学生观察、描述插图内容: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笔者随后呈现新单词“disabled”“wheel”“difficulty”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辨别词性。之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展开丰富合理想象并推测图中人物关系:What can the dog help to do for this disabled man?Do they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How do you know?在呼应头脑风暴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图片并进行合理推测,探究文本主旨。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激活相关语言,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欲望,更能培养学生根据文本相关线索进行推测的能力。

图二

(二)读中——概括主旨,品读细节,训练思维

读中阶段是学生理解文本、整理和加工信息、构建和内化新知识、积累阅读体验、概括主旨的过程。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阅读活动,梳理文本框架,归纳文本主旨,品读文本细节,深挖文本内涵。

1.整体阅读,概括主旨,训练系统性思维

在读中的起始环节,笔者先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通过各段落主题句的寻找,概括各段落中心思想并归纳文章主旨大意。笔者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从局部阐述到整体提炼,帮助学生训练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思维能力。

Q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Q2:Why does Ben Smith write this letter?

文章是一封感谢信,遵循信件的通用格式。正文依照“开篇—叙述—结尾”模式,结构清晰。文章第一、四自然段首句和尾句即为中心句,二、三段分别叙述了Lucky到来前后Ben的生活情况。文章中心突出,易于学生分析、概括段落主旨(见图三)。

图三

学生在回答Q2的同时也能较好地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Ben thanks Miss Li for changing his life.以上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注意整体阅读,学会概括文本大意,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告知学生快速阅读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如文章的首段、尾段以及每段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2.巧设任务,梳理细节,训练准确性思维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各个段落,开展细节阅读。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准确获取语篇信息,理解句意,感悟文本内涵,训练学生准确性思维。根据文本特征,笔者引导学生先仔细阅读第二、三自然段,随后再合并阅读第一、四段。

活动一:问题引领,获取细节

文章的第二段详细记叙了在Lucky到来之前,Ben在生活上、精神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文本的细节(见图四),为深化主题奠定基础。问题链设置如下:

Q1:What are Ben’s difficulties? How did he feel?

Q2:What was his friend’s idea? Why did his friend do so?

Q3:Does Ben like the idea?

图四

活动二:情境体验,加深理解

在理清内容细节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

Q1:How does Ben feel about having a dog?

Q2:Why was Ben so excited?

学生能快速地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理据,如help me out,cheer me up等。但由于缺乏实际的体验,学生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只能停于表面。随后,笔者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体验活动(见图五)。情境一要求学生闭上双眼,拿出英语书,并翻到第10页;情境二难度升级,让学生把双手放于背后,拿出一支笔,写下自己的姓名。随后,笔者让学生分享身体残疾者的感受:Is it easy to do simple things like that for disabled people?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去感悟为何Ben会对Lucky的到来感到如此地兴奋。

图五

活动三:依托图表,定位信息

文章第三段描述了Lucky的到来给Ben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笔者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段落并定位信息,完成一份关于Lucky的档案表,梳理Lucky的相关信息(见图六)。利用表格梳理文章的细节内容,条理清晰,方便学生精准定位并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图六

3.深挖文本,层层深入,训练批判性思维

准确理解文本信息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问题,深层次挖掘文本内涵,引领学生对文本标题、内容或者观点等做出合理的评价和质疑,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本的赏读价值,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逐渐丰富,思维层次越来越高,不断生成蕴含个人思想的语言。鉴于此,笔者对于文本的探究并未止于基本信息的提取,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层思考:

Q1:Does Ben get on well with Lucky?How do you know?

Q2:Lucky is a dog.Why does Ben use“he”instead of“it”to talk about Lucky?

这两个问题都是基于文本理解,却给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提供了机会。学生会因此去体会“Lucky”这个名字的内涵,去品味“I’m only able to have a dog helper because of your kindness”中“only”一词蕴含的作者情感,并由此去概括第一、第四段中作者所描述的“Lucky makes a big difference to my life”所包含的真正含义。这样的追问既帮助学生深层地理解了文本,又提升了学生思维。

(三)读后——促进生成,升华主题,提升思维

读后活动是语言输出和反馈的过程,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促进情感升华的关键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口、笔头输出活动,将文本内容、语言知识、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有机结合,以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内化和迁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在读后环节的处理中,笔者先引领学生重组语篇,实现生成理解,随后指导学生拓展迁移,升华文本主题。

1.重组语篇,促进生成,提升逻辑性思维

思维品质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读后的首要环节,笔者通过出示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重组语篇,梳理Ben,Lucky,Miss Li以及Animal Helpers四者的联系(见图七)。学生根据导图中的关键词,理清了四者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以此为依托对文本内容进行内化巩固,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思维导图巧妙地勾勒出房子的轮廓,旨在让学生明白对于Ben Smith而言,Miss Li,Animal Helpers和Lucky给他带来了家人般的保护与关爱,为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

图七

2.贴近生活,升华主题,提升创造性思维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阅读策略,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通过解读文本的语言与作者的意图,挖掘深层次的情感价值,并将其内化,从而实现情感价值目标。

从文本语言上看,信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使得读者有较好的代入感,因而在读后的第二个环节,笔者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以文本内容为框架依托,根据“Who do you want to thank?”“Why do you want to thank him/her?”“What was your problem?”“What did he/she do to help you?”“How do you feel?”问题链的引领,去思考生活中那些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设计并书写感恩卡,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通过分析、联想、判断、创作等思维活动,既帮助学生实现了“感恩他人”的情感主题迁移与升华,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启示与建议

(一)反复研读教学文本,以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

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文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和解码,领悟文本的深层含义,挖掘文本的主旨大意,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一起解读文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以及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铺垫、情境创设、思维导图架构等方式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使得思维的发展有真正的落足点。

(二)设计不同层次、深度的问题

阅读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指深度思维或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阅读过程中信息的提取、比较、分析、综合都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因而,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问题,既体现思维发展的渐进性,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思维品质发展是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合理运用教材,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才能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契机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能够探寻到有效的切入点,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主旨思维能力笔者
培养思维能力
老师,别走……
培养思维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主旨演讲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