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和合”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大众所认同的思想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各个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文化中都有所涉及,因此它是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思想。对于和合文化展开研究,除了可以使得各个利益方获得协调外,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上同样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减少社会摩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个人道德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和合”中的“和”指的是和谐、和平的意思;而“合”则是融合、结合的意思。【1】早在先秦时期,和合连起来讲,就是指在承认客观事物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把相互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中,并在不同事物融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精华部分,摒弃各个事物的糟粕部分,使事物之间达到最佳的和合状态,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前进。社会的文明会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的获得发展,在当今社会,“和合”通常理解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等诸多元素之间的平衡和谐和理想关系状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指的是自然同人类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天人合”的意思;其二指的是人和人、人与社会间的和谐,也就是“社会和合”的意思;其三指的是人达到了躯体同精神间自我的和谐,也就是“自我和合”的意思。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合理地吸收利用和合思想对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国际矛盾,在全球化形势下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求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人类因为生存和发展又对自然社会进行了改造,有时会发生破坏自然的现象,给人类社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和灾难。在古代的时候,各个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天人合一”的观点才得以产生,尽可能促使人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有些不法企业为了一己之利对环境产生了破坏、污染,例如重工业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污染,乱砍滥伐造成的森林植被的破坏,废烟废气的乱排乱放造成的雾霾和大气污染,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是一个带有全球性质的重要课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利用“和合”的思想去解决了该问题,可以算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人类必须在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再去对自然进行改造,以此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珍惜并合理地应用自然界所赋予人类的各种宝贵资源财富,才能使人类发展的更好,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和谐、美丽。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中,存在于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不同阶级之间,还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竞争无所不在,有胜利者,就有落伍者,当他们的利益相悖时,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对待这一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改变自己的心态,进而创造出人和人之间和谐友善相处的氛围。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说过:“归根结底,任何社会都是一种道德秩序”【2】尽量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合进去,合理满足各方的利益和要求,社会矛盾才能够逐步得到化解,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并且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中化传统文化里,对于祖国的和平和统一,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的,对于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予以坚决的反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伟大构想,体现了“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思想。“和而不同”其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港澳的回归。两岸同胞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种族,其中的文化语言也是相融相通的,因此对于任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和合”思想的影响,同时沉淀于民族思想的深层次中。我们应努力找到“和而不同”同“一国两制”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契合关系,从而去寻求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认同,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如今国际上的竞争十分激烈,文化竞争也不列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文化间不可能实现完全的一致,因此中华民族中“和合”思想,就凸显了其强大的融合力和亲和力。“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换句话说就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就是“和合”,不同因素间互相的融合,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性;一样的事物不可能构成矛盾,因此也不会产生运动,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各种文化只有求同存异,互相融合,进行创新才能使世界文化更加绚烂多姿,更利于根据各国实际情况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
所谓“和爱”意识,具体的意思就是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关爱,同时也体现了“兼相爱”以及“泛爱众”的思想。墨子说过,对于万事万物,都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去爱自己的至亲,去爱自己周围的人、事、环境等,还要学会推己及人,将爱传播出去,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接收到,这样才有树立“共爱”意识的基础,形成团结友善的处事原则。在党的十九大上,对于思想道德层面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深刻且具体的要求。其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3】里,对公民进行培养进而形成道德上的人格,是最佳方式。
“和合”思想简单讲就是用中庸、柔和、和谐的方式方法去调整、整合、统一。经过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为了满足各个利益集团的需要,和合思想与它最初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各方对“和合”思想理解与解释都不尽相同,为了使和合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相适应,有些解释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使它适应社会主义的潮流,“和合”思想开始逐渐的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它被现代人所深度美化,存在很大的危害性。
“天人合一”思想倡导人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在顺应和尊重大自然的前提下,再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也正是在该思想影响下,对于环境的爱护、对于资源节约的意识,并没有培养起来。古代中国过于重视“天”的作用,认为天命不可违,所以长期以来缺乏创造力,从“四大发明”的辉煌以后,就再没有出现过特别举世瞩目的科学创造,这与长期以来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禁锢了国人的思维,古代国人在自然面前,缺乏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力匮乏。
矛盾的普遍论认为: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矛盾无处不在,哪里都有矛盾,时时刻刻都存在矛盾,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举个例子就是,正邪之间是永远对立的意思,如果他们二者能够和谐,对邪恶的势力放任不管,那么这个社会和人民就要遭殃。分裂分子和爱好和平的人,如果他们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分裂分子去分裂我们的国家、分裂我们的民族,寻衅滋事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我们所生存的国度就永无宁日,不会像现在这样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任何事物,如果固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逐渐衰落是其必然结果,会被其他优秀者所赶上。改革也能够将其看作是革命,实质上就是采取非和谐的方式去展开,这过程中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才能达到使大多数人收益的局面。
对于和合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首先要承认差异的存在,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采取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让矛盾论同“和合”思想相互结合,进而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