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

2019-11-13 13:56张亮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北京100084
新生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藏品产品设计博物馆

张亮.中国机械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北京.10008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博物馆数量显著增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巩固健全博物馆教育成果、宣传推广博物馆文化资源和改善博物馆经济疲软现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文化的探索、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指在博物馆实体购物店或者网路销售平台售卖的,创新性提取、运用馆藏文物的资源以及相关元素等设计、制作的融观赏性、纪念性、实用性、收藏性为一体的特殊商品。这些商品承载着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文化、历史等信息的同时,并被赋予地方特色和艺术信息。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有助于人们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博物馆的文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具有一般商品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是文化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产品时既要考虑参观者的外在消费需求,同时要深入研究博物馆的文化背景,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这样设计出的产品将会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是纪念性。文化创意产品一定要拥有很强的纪念性。因为游客购买在参观博物馆是购买的文化创意产品,很大程度是出于产品的纪念意义。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参观者对所参观景观的体验和感受的纪念。

三是美观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更需要有美观的外形,这样才能引起参观者的关注,才更能引发他们的购买欲望。文化创意产品的美观性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造型,而且还体现在色彩、材质、装饰以及工艺等环节上。

四是实用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兼具美观性和实用功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追求艺术的美感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功能和质量。

五是便携性。文化创意产品是否便携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设计时要考虑文化创意产品的携带因素。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现状分析

(一)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强调艺术同领域之间、艺术与非艺术领域之间构建桥梁,并且通过广泛应用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与机械工业文明相结合。而博物馆作为艺术品等文化资源收藏的主要场所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功能文化复合体。随着商品经济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博物馆逐步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来源地。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经济为博物馆、美术馆等展览机构的发展、运营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系统。可以说,西方国家在博物馆的收藏与展览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发展方面,西方国家同样处于前列。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高度认同与大力支持下,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纷纷引入“文化产业”概念,设立产业实体,构建销售平台,将营销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创造经济收入、提升品牌形象、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

1.国内开发概况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参观博物馆作为深入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方式。面对参观者人数剧增的局面,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大型博物馆纷纷制定有关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规划与策略。基于政策的支持、设计界的重视、产业经营的完善,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已经取得巨大成功。2005年成立80周年之际,台北故宫博物院提出“时尚故宫”概念,并且推出“典藏文物创新设计活动”,将自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面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骄人成果,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认识到文化创意产品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截至2018年底,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达1.1万多种,线上线下同时发展,两条腿走路。多渠道共同营销使得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年销售总额突破15亿元。相比于国家级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多数地市级博物馆只是蜻蜓点水,文化创意产品只是躺在商店里“做做样子”。仅少数博物馆开始开发了较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2.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区域差别明显。多数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情况较好,但是地市级城市开发滞后,县级城市几乎没有。由于文化知识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东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除陕西以外的西部地区的发展都处于低水平区域。由一线城市到县级城市、东部至西部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别。

二是同质化问题突出。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销售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商品,这些旅游纪念品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相关性较弱,美名其曰“文化创意产品”,实则只是印了logo的“拿来主义”产品。出现不同地区博物馆却销售相同文化创意产品的情况,而这些产品大多是没有特质区别的“流水”商品。同质化严重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不能吸引参观者购买消费,导致博物馆的文化创意商店形同虚设。

三是产品质量低劣。除个别大型博物馆有自主研发的能力,我国多数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披着文化外衣的低档产品。从小商品批发市场采购的名信片、钥匙链、冰箱贴等商品外观粗糙、质量低劣,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气质形象不符。这样非但没有为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进行延伸,反而破坏了消费者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

四是设计创意不足。缺乏创意是中小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无从下手,缺乏整合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的能力。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往往设计不够深入且创意不足,对社会审美趣味的定位不够准确,设计开发的产品相对刻板单一。

三、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

整合、提升博物馆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和文化内涵,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一)设计原则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当遵循品牌识别原则、系列化原则、包装适度原则和持续创新原则。

1.品牌识别原则。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当建立独有的品牌并形成品牌效应。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品牌意识,突破普通商品范畴,将博物馆的文化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突出博物馆文化资源的独特性。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向参观者传递博物馆的文化,打造博物馆品牌,促进自身转型发展。在产品设计上应当考虑吸收更多更具识别性的元素,在增加博物馆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通过创意设计凸显了博物馆的文化及品牌价值。

2.系列化原则。产品系列化是被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所广泛采用的方式之一,屡见不鲜,被消费大众熟知。通常而言,系列化创意产品一般采用相对较为统一的设计手法、形象、色彩、图案及材料,创意主要来源于博物馆典藏文物元素符号。博物馆系列化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应当综合考虑消费大众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同时更要做好需求引导。通过设计使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时尚生活中,既确保产品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也能够消费大众转递文化和艺术的关系。将博物馆最为珍贵、最受欢迎的藏品或者最为精彩的内容融入系列产品的设计,在产品的主题、类别、造型、图像、颜色等各方面体现精选藏品的魅力,赢得消费大众对系列产品的购买信心和欲望。让消费大众在参观游览博物馆时,轻松自由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艺术。

3.包装适度原则。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进行适度包装,美化、保护产品的同时,也便于方便产品携带。让消费大众将心仪的博物馆“藏品”,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从“严肃”的博物馆带回平时生活中。对于产品包装的设计,应当与博物馆整体品牌形象相一致。即使是在设计缎带、标签等这些最基本的标准包装组件时,也要坚持把握一致性和文化性。适度包装产品有助于吸引消费大众的注意力和购买欲望,同时能够更好地展示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适度包装来突出产品的文化创意,同时体现产品中的文化和包装中的文化,使产品附加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4.持续创新原则。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文化是的根本,推陈出新是出路。只有在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上下足功夫,通过提升创意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再造”视觉形象,将文化休闲、艺术设计和创意理念紧密结合,赢得消费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以其蕴涵的历史典故和美学气质打动人心,被精心设计出来的每一件产品,都要体现出博物馆的品牌价值、历史文化、经营理念。

(二)创新思维

新理念新思路形成新亮点,新亮点产生新产品。设计思维的转换有助于产品探寻新的定位。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应当深度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从历史积淀中找出新创意和新价值,设计出独具特色、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产品。

1.表象思维。所谓表象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一个新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直观表象的视觉取舍,进而形成的以反映事物形象特征为主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而言,表象思维有助于人们更为直观地了解产品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合理运用表象思维能够增强博物馆形象识别性,更为明确清晰地传递设计意图和文化理念。表象思维运用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主要方法以下:

一是对博物馆藏品的复制。这是最为简单的设计方法,通常会选择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进行复制。在展示藏品产品的同时,也发挥了纪念收藏功能。根据设计需要,可以进行完整复制,也可以复制局部元素。

二是对馆徽元素的提取。博物馆馆徽有着巨大功用。博物馆馆徽是博物馆建筑形象的缩影,是博物馆重要藏品的展示。许多博物馆都拥有独具自身特色的馆徽,这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塑造品牌的重要一环。一个优秀的馆徽能够充分地体现博物馆的文化积淀和设计理念。围绕馆徽为设计元素设计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品牌魅力,加深对博物馆的印象。

三是对博物馆建筑的整体或局部造型元素的运用。博物馆建筑造型元素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常运用的设计元素,被应用于如明信片、记事本等日常用品中。

2.符号转化思维。符号转化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就是将文化元素以符号化、图腾化的形式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去,赋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以一种具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博物馆抽象的文化精神内涵,具体的运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彩的提取。色彩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于色彩的提取即是对原藏品色彩的保留或加以转换,并依据产品的属性及目标消费群来确定会选择冷色调、中性色调或是暖色调。其中对于色彩保留的部分,除了是对原藏品的还原,还有就是因其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说明黄色在清代是皇帝专用的颜色,象征着高贵、权力。

二是纹饰的提取。以纹饰为元素设计产品,则多是对原藏品纹饰的保留或加以此方法容易掌握,存在一定的弊端,各大博物馆纷纷效仿可能会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趋向“雷同”,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相对削弱。所以,让产品出彩就必须结合一定的工艺创新,在材料、印刷工艺等方面的加以改进,促使产品带给大众新的感观及触觉上的体验。转换。

三是整体或局部造型特征的应用。造型是实物最为直观的呈现,在以造型特征为主的产品设计。对于原藏品造型的直接运用,突出藏品本身的特色;或是对原藏品造型进行拟人化形象设计,让原本肃穆的藏品经过设计转化,变得更具有亲和力,让人们接近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接近藏品,接近博物馆。

四是功能转化。利用藏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开发;或者将藏品中平面的文化符号转化成为具功能性的立体造型设计。

五是材质运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材质应当依据产品特征及设计需要,可以是对藏品原材料的使用,亦可以对其他材料进行尝试。但首先要将对环保材质的应用放在首要考虑位置。

3.意蕴诠释思维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博物馆馆藏资源的物质的、无形精神等面向的内涵,深度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

一是藏品的特殊蕴意设计。我国历史上记载许多具独特内涵的器物,如青铜大鼎,因其上面装饰有饕餮纹样,在传说中饕餮是吃人的怪兽,以此作为是对上层社会的保护,所以鼎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权利的象征。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象征物,如“菜”同“财”、“松柏”象征“富贵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等。

二是从典故传说出发。消费大众对典故传说大多耳熟能详。因此,对于以历史典故为切入点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来说,更容易获得消费大众的关注。将博物馆藏品的文化意蕴通过述说故事的方式,自然地融入到设计中去是此类创意产品的特别之处。

三是从情感角度出发。充分考量博物馆藏品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或是藏品具有某个时期特定生活形态特征的呈现,再辅以适当的产品语言来唤醒,拉近创意产品与消费大众的距离,使其更能感受到产品所要传达的情感。

猜你喜欢
藏品产品设计博物馆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博物馆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