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玲 邬媛媛.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及中坚力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就我国目前的形式而言,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民参加各种培训,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符合我国的发展的潮流,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赤峰市林西县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传统讲授,田地实践,实际操作机器等,开展了农业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最典型的培训方式以林西县糖厂为例,在春季与农民签订合同之后,为提高甜菜的含糖量,每个月会进行一次培训。另外特色养殖的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民除了种植业,还发展了许多其他项目,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在每年冬季的时候开展培训,包括新的项目,新的品种种植,反响都很好。
1.养殖大户培训型
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培训,尤其是采用身边的典型人物做出表率,带动其他人。这种方法在时间上不作规定,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交谈或者实际教学,包括新品种的选择,养殖的各种办法等等。政府部门还采取项目上重点支持,挖掘特色养殖业潜力,养鸡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表彰,此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支持,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开辟了新的致富途径。
2.农家乐培训型
农家乐是林西县农民培训的重要成果,乡党委、政府都大力的支持,还把农家乐庄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打项目。从规划设计、土地征用、信贷支持上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当地的土庙子村七彩山庄、五一村、二八地村的农家乐山庄,这些农家乐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依村依田而建,集特色种养殖、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成为沉寂山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和平村农家乐山庄为例,这里有特色养殖观赏区、采摘区、餐饮休息区,综合发展赢得了大量民众喜爱,为林西县的发展作出贡献。
林西县近年来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在农民培训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发展。虽然农民培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农民培训的展开,不利于农村农民培训的发展。
赤峰市林西县农民培训机构没有形成完整的机制,一些机构大都设在县城里,距县里农民有一定的距离,及时交通便利,这使参加培训的人需要花费大一笔费用。政府对于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缩水,直接导致农业技术整体水平提升缓慢。由于培训的农民数量大 ,类别多 ,现有的培训师资队伍在数量和专业结构上远远不能适应任务的要求。培训条件不完备 ,培训装备、示范基地建设落后,有些还沿袭黑板、粉笔、讲稿的模式。此外,理论不能和实践整合,理论多时间少,加之理解难,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农民年龄,素质的差异导致培训工作难度加大。各培训单位整合资源不到位,没有有效机制的统一领导、协调组织,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导致培训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效果也不理想。而现在的农业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等方面需要合作共赢,整合资源,需要在新兴产业的推动下,人们加强合作,形成一种大的体系发展。其次培训对象年龄、文化、从业特点各有不同,培训时并没有条件分班次、分层次、分行业,所以培训效果不明显。
从近几年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热情相对较高,但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农民参加培训是迫于压力 ,甚至把参加培训看作负担。农村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5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比较多,创新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形成固有的传统观念,不愿接受或者是不信任新的技术方法,信任自己日积月累得出的经验,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培训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愿接受一些系统的培训。农闲时分的农民时间较为充裕,他们总是聚集在一起讨论家庭、孩子、吃穿等方面,并没有学习及提高自我能力的意识,所以导致创新意识不强,新品质、新技术难以推广。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不愿接受新的技术,仍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的耕种,土地利用率低,效益低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培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形式,农业的关键阶段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是科学的核心。赤峰市林西也牢牢抓住关键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培训合作交流,在培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培育新时代的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