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

2019-11-13 13:56丁法营焦作大学法政系河南焦作454000
新生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思想

丁法营.焦作大学法政系.河南焦作.454000

引言: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层面,更应该注重实践操作,以此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综合能力。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参与中,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发展现状,认清国家体制民情,并以此增长自身的学识才干。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分析与思考社会的发展现状,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加深其认同感。

一、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信息共享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充分彰显了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不管是从信息的沟通、交流,还是在信息的交互方面,互联网的出现,都显示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通过互联网,高校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及时的资源信息共享,让不同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以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质量。

(二)信息全球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由于互联网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传播快等优势,人们对时政新闻开始越发敏感。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带来了社会中的各类敏感话题,这也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

(三)信息多样化

信息化时代的出现,了解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探究欲望,更多的是想要多方面、多样化的信息。而互联网视角下,信息多样化正在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特征。由于信息内容五花八门,加之信息量的巨大,互联网作为当前社会中范围最广的虚拟信息平台,更好的彰显了自身的多样化特征,以此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

二、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思政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想比较于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费时费力,互联网的出现让思政教育开展变得简单、便捷。信息瞬时性的优势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青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受教育方式,只需通过互联网就可简单获取信息。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务必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紧随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力争在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大环境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优势。通过信息渠道的拓展,充分挖掘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教育方式将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通过对思政教育知识的讲解、讨论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导,旨在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但是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教育针对性较强,且教育范围十分有限,反馈信息不够及时,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出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师若想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就要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这也是困扰教育者的一大问题之一,如何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合适的思政教育,是教师解决学生思政教育的头等大事。同时,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持续时间较短,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特定人数的影响,很容易引发“剧场效应”。若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只能通过反复多次的方式,而这也必定会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二)教育者面临的权威挑战

在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多样化的信息不仅交流便利,同样十分发达,学生只需要简单的登录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接收到各种社会信息。在信息真伪的识别问题中,教育者甚至会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较而言,多数教师无法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从而丧失其在教育界的威信,这就在一定情况下,消解了思政教育的成效。

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信息的收集渠道,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了社会中的多维化信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束缚,学生开始自主收集信息。同时,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接纳、理解信息,告别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束缚,不再是单一、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思考,将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汇总与识别。

受到我国传统思政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有着十分崇高的身份。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受业、解惑,因此,也在无形之中掌控了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学生心中,具备了较高的威信,受到了来自学生的崇拜与敬仰。但是随着如今信息化时代的高度发展,互联网飞速崛起,让教师这种沿袭至今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三)思政教育过程面临挑战

传统思政教育多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注重课堂讲课,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进行思政教育辅助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通常要对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进行仔细筛选,力争利用符合学生情况的例子,集中精力进行高强度思政教育,以此改变大学生的言行,实现思政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但是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其思想领域处于空白状态,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务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思政氛围熏陶,才能保证大学生端正自身思想,拥有健康、积极的思想意识。

在如今的互联网背景中,信息的教育已经不止局限于传统校园内,更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但是网络消息鱼龙混杂,其中有大量消息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阻碍。对于部分信息辨识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极大的危害。网络中的信息有多数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的困惑,也在无形之中销毁了校园教育的成果。信息化时代的不可控性,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平添了几分难度。

三、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都已经在各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式方法的有效参考,切实革新了思政教育内容,旨在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互联网以其开放性特征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教师的参考与借鉴更加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收集与归纳更加简单。因此,教师在推进思政教育的同时,务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在推动传统思政教育理念的同时,促进自身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增强,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在信息收集期间,可以有效提升其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中,多媒体的出现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的出现,教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不仅是对思政教育的一种促进,更是一种对当今教育形式的有利推进。

四、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多样化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书本限制,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的眼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筛选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记忆。身为思政教育者,教师应通过互联网激发学生对思政的求知欲,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质量。

(二)重塑思政教育观

观念是一切实践的先导。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无论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忽视,教师应始终坚持教育内容方面的创新与发展。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社会需求。思政教育的开展务必遵循民主化特征,并以此应彰显的时代特性,时刻以时代发展为主线,调整自身的教育工作者地位。

教师应重点发挥其教育载体的作用,尝试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力争通过彼此之间的高效互动,寻求教学目标指向一致。积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巨大的合力,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三)强化互联网阵地的管理

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的受众人群之一,多数大学生已经将互联网融入到生活学习之中。高校应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力争维护好互联网平台的积极氛围与健康环境,根据不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与特征,针对性的为学生设计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力争坚守好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互联网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中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身为高校教育者,应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效率,发挥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创新学生思维模式。积极迎合互联网视角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努力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