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陈红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黄埔小学
当南粤大地还在坚守着最后的一丝丝绿意,北方这座历尽沧桑,洗尽铅华的古城——西安,早已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我怀着敬畏之心,轻轻地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厚重的土地,唯恐惊扰了先贤们沉睡着的灵魂.借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训班的机会,与它来一场短暂而美好的相遇,虽并不足以让我穷尽这座城市一世的繁华,却让我有涤荡心灵、审视自我之宁静,更平添了一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使命感.
常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非真正走进,怎知与那数千年的悠悠岁月相比,人若沧海一粟般渺小与浅薄?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学多才的教授们,为我们打开一扇历史之窗,历史长河中的各种人物、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缓缓走来.跟随教授的步伐,我们去追寻传统蒙学之价值;赏中国古琴音乐之飘逸娴静;悟"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之定力;吟中华经典抑扬顿挫之韵味;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德礼精神!它们仿佛一股清泉,在我的内心流淌,重新定义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何谓文化?大到国家与民族的规章制度,小到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她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她虚幻缥缈、无迹可寻,却无处不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是先辈们几千年精神文明的积淀,既有"仁德循礼,人心所向"的政治主张,也有"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的礼仪精神,既有"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的伦理观,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传统哲学观.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后人的精神礼物,是混乱世界中的一片净土!
身为一线教育者,以理性的眼光反观现实,时常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之沉重.例如过度宠溺孩子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一味索取的孩子,他们宁愿自己吃苦,也舍不得让孩子掉一滴泪的教育观念,催生了多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中国巨婴式成年人.仍记得那一则新闻,18位复旦大学的学生进入黄山未开发景区探险,结果悉数被困.230名警察、武警和消防队员进山搜救,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才找到他们,而在救援过程中,一名警察失足掉下山崖,因公殒命.复旦学生脱险后不谈哀悼殉职民警,首先讨论是如何搞好危机公关,对民警牺牲麻木无情、不承认错误还推卸责任.让人愤愤不平!有父母以孩子不懂事为由,纵容孩子犯错、逃避惩罚,让"熊孩子"事件比比皆是.他们可能出现在火车、高铁、飞机上的任何一个车厢,在里面放声呐喊、追打嬉闹,偶尔还要骚扰你的座位,不小心弄脏你的衣服,你却等不到一句道歉,关键是他们的父母还要对你说一句"就算了吧,让着点孩子".我们也时常懊恼,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有的孩子在家里是"小霸王",到了学校也做起了"小霸王",稍有不满意的地方,便是哭哭闹闹.也许,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在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独立的精神方面,古代的蒙学经典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方法,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更有责任将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在文化上帮助孩子寻根,让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
对于我而言,不仅在生活、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更要努力教育与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素养,胸怀天下的人.
我愿意成为孩子文化浸润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