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酬岁月

2019-11-13 16:02张丹薇
对联 2019年3期
关键词:蝴蝶谷学诗格律

张丹薇

时光,轻轻穿过春日的和煦,夏日的火热,秋日的清凉,在冬日里静静沉思。“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岁月匆匆,日子简单而明朗。诗心恰是一杯酒,让匆匆凝结成温润,把简单濡染到幽香。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很喜欢老杜的这两句诗,有一种气定神闲的风度。宋人陈与义的诗句讲得更直接:“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浸润在诗词中久了,渐渐喜欢避开浮嚣,喜欢这一份与古人相处的超然,与自己对话的宁静。

灯里偶然同一笑,人生何处问多情。结识诗词,缘于家学。儿时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案上一杯清茶,一本厚书,灯下的祖父时而啜茶,时而沉醉地吟诵。我就稚气问背的什么书,祖父告诉我是好书啊,是唐诗。我懵懵懂懂翻开,答应祖父每天背一首唐诗。纳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然而我对诗的“初见”并没有一往情深。那时的我更像是个野小子,答应祖父背诗的事常常故意“忘记”。后来上学,直到大学毕业,我的语文成绩似乎还好,然而对于诗词,仍旧“美人如花隔云端”,竟没有欣之喜之引为“知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分在该来的时候总会来,或早或迟。工作后的第十个年头,一个夏日的午后,偶然间我闯入了网络上百花绽放的文学部落,叩响了一个叫做“蝴蝶谷”的诗词楹联群。群里的才子才女温文尔雅,最令人倾慕的是他们会写楹联诗词!我被四面八方的唐风宋雨包围,呼吸间都是诗词的幽香,从此我满心喜悦地拥抱诗词,做了蝴蝶谷的一员。“花落去,燕归来”,十年间蝴蝶谷几经曲折,渐渐衰落离散。然而我与诗词楹联,却再也没有分开。生命中有一些因缘际会,婉转到不可说,最好的莫过于,对的人,对的事遇上,不再分崩离析。

学诗的时候,也渐渐懂得许多诗内诗外功夫。

诗词有入门功夫,比如格律。古体且不说,倘若从近体学起,对仗和平仄是渡人的舟楫。倘若没有耐心学格律,就永远只能是心向往之,而手不能至。当听懂平平仄仄的韵律时,诗词才真正向我们走来。

《红楼梦》里香菱学诗,如痴如醉。黛玉教她精读王维、杜甫、李白,以这三人做底子,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黛玉无疑是高明的老师,学诗先要仿古,始能得己。学写诗词,一开始就率性而为,就永远只能是“打油”。一位书法大家告诉我,学书先要临古人的帖,不临帖而随意写的人,多少年也写不出名堂来。艺术都是相通的,细细想来,艺术和人生也是相通的。取法乎上,学诗如此,做事何尝不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与诗相伴的春秋多佳日,我与诗词也渐渐由新知到故人。我写春晴“案伏晴光暖,窗开兰气舒”;写秋思“鸿雁未从云外过,梧桐先自雨中看”;写冬梅“清魂修得同琼雪,谢却东风第一枝”。写七夕“碧海长帷,凉云翠幄,多情不见蓝桥鹊”;写中秋“云微月淡三分夜,露重箫吹一半秋”;写小寒“抛却诗书枕上闲,青灯对壁怯生寒”。写思亲“殷殷故里问安恙,不待登高已断肠”;写念友“满城灯火人迢递,一岁襟期梦有无”;写人生感怀“眼昧犹能凭外物,心愚却欲假谁人”……循着诗歌的河流,慢慢找寻内心渴望的光亮,以此酬答岁月。

猜你喜欢
蝴蝶谷学诗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蝴蝶迷案(下)
蝴蝶谷迷案
学诗4
学诗偶感
学诗
悬剑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
多角度展现蝴蝶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