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子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

2019-11-13 13:56周海玲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拉仁关乡中心小学747500
新生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不公机会子女

周海玲.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拉仁关乡中心小学.747500

一、弱势群体子女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心理问题特征

弱势群体子女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自怨自艾、丧失自信、沉默寡言、遇事畏缩。每当同学之间谈及家庭、父母时,他们总是逃避这些场合。他们在校期间害怕填表、怕老师问及家庭情况。他们生活于自我的小天地里,很少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他们对别人的谈话及别人对自身的评价都十分敏感。有时同学的善意提醒,他们认为在与自己过不去,常常怀疑同学轻视、伤害自己,因而傲视同学,苛刻待人。久之,同学都与之疏远,造成了自己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二、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物质生活水平低下,住所环境的恶劣

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收入方面普遍较低,直接导致弱势群体子女的物质生活质量低下。从本地弱势群体数据库的数据可知,弱势群体子女家庭每月人均收入大都在500元左右。由于家庭经济方面的差距,弱势群体子女学生的穿着一般较寒酸、学习用具比较简陋,想参加一些活动却无法实现,无不使他们倍感自卑苦闷。有时同学和老师善意的询问和帮助他们会认为是窥视和嘲笑。如果老师和同学的误解了他们,更容易使他们的弱势心理趋于恶化。

而且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弱势群体子女家庭大多租住在简陋的老式民房,或住在破旧的祖屋,有些甚至住在各种临时搭建的棚屋中,人均居住面积3-10平米,且没有单独的厨卫,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环境,性格也会变得压抑和封闭,造成自卑、孤僻的心理。

2、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

(1)学前教育的缺失

高素质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但弱势群体家长迫于家庭经济状况,即使让孩子上幼儿园,也多选择收费低廉的私营单位,其在幼儿课程设置、幼儿教育管理等方面散漫随意,加上幼师自身素质的低下,学前教育质量可窥见一斑,将直接导致弱势群体子女在社会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上出现偏差,知识接受能力偏低。

(2)教养方式的不当

家庭是孩子人生学习道路上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第一套教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弱势群体家长文化、思想素质的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能力,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弱势群体子女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阶段,高中以上学历者只占小比例。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主要体现在重养育轻教育、重物质轻精神、重管教轻沟通等方面。

(3)父母榜样的不佳

弱势群体家长由于生活各方面上的不尽人意, 常情绪低落,稍不顺心 ,就拿孩子出气,使子女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中,严重压抑孩子个性发展,形成胆小、固执、逃避、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由于职业的关系,弱势群体子女的家长大都因忙于生计,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因而亲子关系疏远,亲子互动少甚至没有。而6-15岁之间,正是孩子性格、品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的家长不良习惯,如赌博、男女关系混乱。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地影响到子女。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低俗、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3、教育待遇的不公

一是课堂座位不公。在班级授课状态下,若课堂纪律松弛,不愿听教师的学生往往是坐在教室角落、后排。因此,弱势群体子女被安排在后排或角落里的情况经常出现。二是课堂发言及上讲台、黑板示范或演示的机会不公。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教学进度,发言的机会总是给其认为能配合的学生。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弱势群体的子女因为各种原因则很少有机会。三是受教导的态度不公。一些教师对弱势群体子女很少交往,很少谈心,很少家访。有时还在感情上排斥,在语言上讥讽、嘲弄他们。五是参与社会人际交往实践的机会不公。当班干部对于学生来说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书本上学不到东西。但是,在一些班级里,弱势群体子女从来没有当班干部的机会。

弱势群体中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由于人户分离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无法享受各种国民待遇。在入学机会上所遭受的与本地孩子不同的非国民待遇,无意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造成巨大的损害,人为地扩大本已存在的社会差距。同时,学校对这部分的学生的称呼往往是“外地来的”,无形中给这部分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压力和不安。另外,有些教师会用疏远、贬斥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考试时也不把他们的成绩列入总成绩,甚至他们的学籍并不被编入正式的档案中。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批评、责备、埋怨、歧视甚至人格污辱使得这类学生缺乏应有的安全感,缺少教育者应得的那种关爱。

猜你喜欢
不公机会子女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公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给进步一个机会
以貌取人,未必不公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不公和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