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 成都天府新区煎茶幼儿园 61022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该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支持幼儿地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众多的乡镇幼儿园来说,教育环境地打造,却一直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环节.
限于财力的单薄,硬件环境一般都非一次性整体建设完毕,一般都只有面积狭小的教学楼,户外运动场地几近于无.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力度,拟对我园进行扩建,新增一座教学楼和扩大户外操场等.由此,我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新的环境怎么做?旧的环境怎么改?
(1)环境创设随意、固化.
此前,我园缺乏对空间的整体规划,幼儿园大环境中虽然也有各种游戏活动材料,但是堆砌的痕迹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我园教师对于游戏环境的创设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到位,没有总体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游戏的主体性不明确、不突出,显得杂乱、零散、随意.
(2)空间利用效益低
我园对幼儿园大环境和班级的可利用空间的价值挖掘非常不够.比如廊道、楼梯间均有可开发的空间;班级环境中各类材料的摆放不够合理,占用了游戏空间.
以中班为例.开学后我们发现班上小朋友真的长大了不少,最近还发现他们一直在研究昆虫,对各种各样的昆虫特别感兴趣.有的小朋友喜欢蚂蚁,有的小朋友探索蝴蝶,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和交流,我们便把5月的主题确定成了《虫虫虫虫飞》.在主题墙里我们分别呈现了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蚂蚁和蝴蝶.我们用树干来装饰把墙面空间划分为两大部分,一边是"蚂蚁大猜想"的主题,另一边是"蝴蝶的秘密"的主题.我们以"家园合作,幼儿参与,挖掘特色,因地制宜"为核心创作思路来贯穿整个主题墙的制作.通过"话"蚂蚁(蝴蝶)、"画"蚂蚁(蝴蝶)、寻找蚂蚁(蝴蝶)、制作蝴蝶标本、呈现蚂蚁(蝴蝶)活体供幼儿观察等的方式让幼儿对蚂蚁和蝴蝶这两种昆虫有了充分和全新的认识.我们在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本地的乡土特色,用麦秆、竹条、柳叶等随处可见的材料编织成一个个小笼子,用于装各种收集到的昆虫来布置在班级里.我们的主题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探索进度一步步的将孩子们的研究和探索成果呈现在墙面上,当主题墙创设到一定的完整性时,我们也带领孩子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和欣赏这些成果,同时,将孩子们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做到逐步替换和丰富.
针对"新的环境怎么做?旧的环境怎么改?"的困惑,园长带领教师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地讨论,终于有一天,大家意识到,若将"新的环境怎么做?"和"旧的环境怎么改?"割裂开来,就注定不会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大家把幼儿园的环境做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用整体的教育理念指导全园活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尽量利用原有的环境,同时,还考虑幼儿园大环境同班级微环境的呼应.
在制作和投放区角及环创材料时,教师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投放的材料没有最大程度去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在思考是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好,还是材料太多,幼儿不会用材料,没有切实的操作起来.后来发现,材料越多越丰富,对孩子的创造和表达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所以,材料一定要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发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一定要关注幼儿的个体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幼儿可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