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梅
“蜗居空间通常是指50 ㎡以下的空间面积,是一种紧凑型微型化的空间属性。我们无法将一般的家居布置空间设计巧妙地运用到此空间中,这是一种个体与普遍的差异性,在整体设计这一观点上,无法事具细微地考虑到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家具这一物质形态不仅仅是家居空间的功能属性的本质体现,也反映家居设计空间布置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下,我们不再是像过去一般仅仅满足于房屋以及家具的功能性的最基本的属性需求,随着时代的步伐,我们逐渐将一个设计产品的形态是否符合其功能美,材料美,科学美,不再是单一的功能需求,将”美感“这一词融入与设计之中。产品的审美往往是通过新颖性和简洁性来体现,而不是依靠过多的装饰才成为美的东西,它必须是满足功能基础上的美好的形体本身。尤其是对于紧跟时尚潮流的年轻人来说,即使在经济能力受限的条件下,也需要追求多元化,多样性的设计,将形式与功能一体化模数化。
而当今的现代设计正是要考虑不同的年龄段以及不同身份地位层次的设计,这才是当今设计的本质,多层次多方位多元素的整体设计观的现代设计的本质属性。基于这一点出发,在“蜗居”空间下,提升其空间附属的功能使达到这一目的。如家具的多样化多功能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满足相应的群体而设计出的具有前瞻性,功能化,系统化的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其主题的所需的功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了设计的本质,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设计,这一研究设计语言对其相关领域起到借鉴的作用,这也是对于设计师的一种挑战与设计思维的表达。
1.多功能家具的整体组合统一性。整体组合统一性指的是设计功能的复合性,经济性,美观性于一体的设计。多功能家具不再是以往我们所赋予其固有的功能本质属性,而是行星的创新性的设计,不再是满足以往简单功能而是逐渐趋向多样化多功能的复合设计。如将床板折叠,转化为餐桌或采取升降等内部结构装置,可自动化升降折叠,根据其人工智能进一步根据信息口令转化为储藏柜电脑桌等多功能的再设计。将从组织结构中进行改造,不仅仅是造型色彩等基本外在物质的转变,更是本部空间结构属性进行不同功能之间的切换,真正的做到形式于功能于一体的设计。与原本的设计中流行的“形式追随与功能”的单一的功能主义加之以深化,这也是设计应充分展现的形式,形与质的融合。
2.多功能家具的美学效应系统化
多功能家具在定制时就应该考虑其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的用途,造形结构与其色彩搭配度相一致。这种多功能家具所面对的主要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简约、含蓄、实用、低调但似乎又在寻求一丝不同的元素。造型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形是设计的基本语言,造型与造物是密切相连的。任何实在物都有形的存在,形是视觉可见的,触觉可触的,它包括色彩和质量的概念。
1.经济、节省空间。对于住房面积的微型化的中国市场来说,绝不是因为像日本那般国土面积的狭小,绝大多数都是经济压力所迫。在小户型购买家具陈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济是否在其承受能力之下。功能是否满足基本需求使用范畴,结构尺寸是否符合人体基本尺寸要求,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等众多因素之综合的设计观。
2.舒适便捷。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可以定位于从人体工程的角度深入解析,在狭小的活动区域中如何在其视觉色彩形态与结构基础之间做到完美的融合。这也是好的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与深入的探讨。好的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素符合人体工程学便是其一大主题。
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并没有降低了对生活的追求,反而在设计上更加的人情化地符合相当的消费主体地需求,同时也对新型家具市场产生一定的刺激消费,成为未来家具行业的主要的发展潮流。相信在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与材料的共同作用下,多功能家具也迎来发展的高潮期,未来多功能家具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具有市场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