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宏耕
暮春的一天,去乡下看望老妈,不经意间看到了前面那家人家的杂边地上一棵楝树正开满了紫色的小花,碧绿的树叶间淡紫色的楝花散发着悠悠的清香。不知是否好久没有见到那样的小花,还是童年时楝树给我的美好印象的缘故,此时的我竟然对那楝树特别的亲切!不知不觉打开手机相机拍下了一幅幅楝花图,也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在六七十年代的苏南农村,楝树可以说是农家栽种的一种常见树木。由于其生存的能力非常强,又不需要特别的管理,因此,那时的农家周边到处可见其身影。
要说与楝树的情缘,当从采摘其果实开始。
楝树的果实,呈椭圆形,未成熟时是青色的,成熟后会变成淡黄色或黄色。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玩具基本靠自己制作或发现。当然没有钱是一个因素,但也不仅仅是没有钱的问题,就是有钱人家也很少从商店里买玩具的,因为那时候我国的工业还很落后,制作的玩具品种很少很少。
儿童向来有玩的天性,没有玩具就自己找呀。于是,楝树的果实就成为一种天然的玩具。
楝树果还未成熟时,我们就拿来长长的竹竿,找到结满果子的楝树,两只眼睛盯着楝树果,两只小手举起长长的竹竿,使出浑身力气一下一下地向楝树果子打去,于是,一束束楝树果就噼里啪啦地向地面砸了下来。青青的楝树果整理后就被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当作子弹,你扔向我,我扔向你,打得不亦乐乎。文雅的玩法是将楝树果当弹子,在地上挖几个洞,比赛谁滚入洞内的“弹子”多,还有的把它装入皮弹弓,用来打鸟,但由于其体积较小,能打到鸟的极少,大多是把鸟吓跑而已。就是这样,那青青楝树果为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此后,我对楝树果就有了一种亲切感。
楝树果成熟后,据说可以用来制作白酒。这是小时候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一种说法,到底如何我一直没有深究。但采摘后将楝树果卖掉换钱的事情是千真万确的,据说收购的楝树果运到工厂后就是去酿酒的。
不知哪年开始,村子里来了收购楝树果的人,他们一路宣传着说,楝树果值钱啦,可以卖啊,谁家有楝树果卖,快拿来换钱啊!从此,村子里的楝树果成了香饽饽,每年的楝树果还未完全成熟,楝树果就被采摘下来,出售给楝树果收购者。尽管那时的楝树果一斤才三分钱,但对农家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因为那时农民的收入实在是低啊!从此,楝树成了一种摇钱树,采摘楝树果也成了一项副业,除了自家的楝树果可以自己采摘外,公家地上的楝树果就成了众人抢夺的目标。为了多采果子,后来,有不少人家就将其他树木砍掉种上了楝树。
小时候的我自然也是一位楝树果的采摘者,每到秋季采摘时节,放学后将书包放下,就手握竹竿,提着竹篮找楝树去了,装满一篮子就拿回家放好后继续前往采摘,直到天黑没有力了才回家。空闲时整理干净,就等楝树果收购者上门收购了。卖掉楝树果换来的钱除了上交父母一部分外,大都被我用来购买文具用品和课外书籍了,这样不仅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为我阅读课外书籍提供了一些条件。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对楝树、楝树果充满了深情和敬意!
直到读书离开家乡后,采摘楝树果才成为了过去式。后来,楝树果也不值钱了,再后来,不知是谁编写唱起了“蚕豆开花黑良心,楝树开花苦透心……” 的民谣,于是,人们为图个吉祥,不仅农家门前屋后没有人栽植这种树了,就是原来的楝树都被砍掉了。无怪乎现在到乡村去就难得一见楝树了。但在我的心里,楝树的分量还是很重很重的,毕竟它曾为我的生活添过彩呀。
那棵黄杨树,离开了它生长了五十多年的那片肥沃的土地远去了。如今算来,离开我也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但那棵树却仍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在我心头萦绕,难以忘却。抑或它承载了我的乡愁?
说起来那棵树既普通又不普通。那是一棵小叶黄杨树,普通的是它跟其他树木一样在阳光雨露下生长,不普通之处在于那棵树的树叶四季常青,且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因此,要见到其粗壮的状态不是很多,大多在其不太粗壮时因种种原因就夭折了,如我家这样粗的同类树木在方圆几十公里内也不多见了。
那棵树离开时,我就在现场。作为主人之一,可以说是重要的见证人。
其实,那棵树的离去,完全是因为我、弟弟及母亲的出卖。
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弟兄之间商量后与母亲一沟通,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与从事树木买卖的中介人很快谈妥了那棵树的出售价格。
于是,在第二天那个晴朗的早上,从事树木买卖的人在中介人的引领下,扛着挖掘工具早早就到达我家那棵树所在地的现场进行了挖掘。待我从城区驱车赶到现场时,他们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只见树干周边挖了一个很大的泥土墩。挖树的人说,这样做是为了粗壮的树根不会被挖断,连接树干的粗树根越多,树木就越能在移栽后更好地成活,而那些隐约可见的细密的树根即使裸露在外也不会对树木移栽造成太大影响。看起来,那买树挖树的人确实是具备专业技术的。不一会儿,就完全掏空了树的根系。在我看来,此时应该可以起吊搬运了。但他们为了不损伤树干还取来粗粗的稻草绳子绑在了树干上,这样即使有些磕磕碰碰也不会损伤树木的外皮了。一切准备妥当,接下来才是起吊,装车,起运。
起吊时,我一直注视着吊车、树木、空间,只见那棵树被吊车起吊离开地面到空中后,好像不听使唤似的摇头晃脑,依依不舍的不时回头看看起吊后留在地面上的大坑,回望那过去的生长之路。直到树的根部率先被放到卡车上,那棵树才无奈地躺了下来,树梢还一翘一翘地抖动呢。
为了更好地运输,挖树的工人又将一些枯枝小枝修剪掉然后将树干捆扎在车子两边的铁栏杆上。确认没有问题后,买树的老板一声令下,于是载着那棵树的卡车引擎就响了起来,然后一路沿着乡村公路向外面的世界奔跑了起来。
就这样,那棵树奔向了远方。究竟去到哪里,我也不知道。问从事树木买卖的那位老板,他也不肯说出详细地址,不知里面有何秘密,他只告诉我说是一个私人别墅的主人要买,其他信息一概不告诉我。如此,对我来说,那棵树的去向对我来说就成了一个谜。
那天,我特地跟着那辆装着那棵树的卡车行驶了一段路程,也算是我为那棵树送行吧。回到家我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那棵树的“出行”照片,并配上了如下一段文字:“在严舍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的黄杨树今天远行了,但愿它在他乡生长得更好”这是我的真心祝福,也是我的感情使然。说实话,这样隆重地为一棵树专门发布一个微信在我的微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见我对那棵树的感情之深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你对那棵树感情之深,为啥要卖掉它呢?
其中原因,说来话长。
那棵树是一棵小叶黄杨树,是我的太爷爷还是我的爷爷种植的我们已经记不起来了。在我刚刚读小学的时候,那棵树就在了,是挺立在我家屋后的一片杂边地上的。1977年夏天,由于我家翻建房屋时那棵树占据的地方对建房有点妨碍,因此,我的父亲就将那棵树移栽到了西边与隔壁邻居相邻的那片土地上。移栽时,那棵树已经枝繁叶茂,树干有近2 米高了。至于具体的树龄因为太爷爷、爷爷、父亲都已经去世,于我们来说,只有母亲是现在唯一在世的上一辈人,然而她也不知道该树是什么时候种植的了,因此精确的树龄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无从确认,除非经过专家通过仪器进行相关的测定才行。但通过我们弟兄、母亲及周边人的记忆,推算起来那棵树的树龄必定在五十年以上了。
值得回忆的是,还在我读小学时,每当放学回家后,我、弟弟及邻居家小孩常常会在那棵树边嘻嘻游玩。不时会采摘其叶子在额骨头上撞击,由于它的叶子较脆,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为此,我们还用叶子来比赛谁撞击的声音大呢!每到初夏时节,树上会开出细小的比米粒还小的黄花来,不久就长出一个个球形且长有四个脚的看起来像寺庙里的鼎样的籽实来,我们称之为“香炉”。采摘后,我们就玩起游戏来。为我们缺少玩具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读初中后,由于该树木质坚硬光滑,我还用它的小树枝切成段刻过名字章及制作糕团用的印章呢。
如今,经过五十多年的生长,虽然树干已经有十多公分粗了,但据有关专家意见,按照正常生长速度,树龄这么长的黄杨树应该不止现在那么粗。分析起来,我知道其原因是由于该树所处的地方被隔壁人家的大树罩着,加上一直没有好好地施肥管理,才使得黄杨树本来生长就不快的本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导致了生长速度的极度缓慢。
近年来也有人劝我们自己挖起来再移植到一个有雨露滋润且阳光能普照的地方让它更好地生长。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么大的树要移植成功,没有一定的技术绝对不行。
再说,父亲走了后只有母亲一个人生活在乡下,加上那棵树的价值近年来凸显,不时有买树的人来看树。于是,母亲就有些担心,会不会在某个时候如月黑风高之夜被人家盗走。加上近年来,那棵树曾发生过树枝枯萎、树叶发黄等现象,有一年,母亲发现一只较粗的树枝慢慢枯萎了,她怕连累正常生长的树枝,就将那只较粗的枯萎了的树枝用锯子锯掉了。时序进入到2017年后,居然出现了整棵树几乎三分之一的叶子都发黄的现象,好在一个月后又恢复了原状,才解了我们之忧。
从此,我们不仅不敢移植,相反有了一个出售的念头。2017年春天后我每次回乡下,母亲都会跟我说起这件事。“儿子啊,还是快点将那棵树卖掉吧,也好赚几个钱,即使价格低一点也卖掉吧,就当先人没有种植那棵树好了,要是偷走了或者死掉了就一分钱都拿不到了。”如此,出售那棵树才真正提上了日程。
一次次的联系,一次次的谈判,价格始终是个难以逾越的坎。不是我们不接受就是买家不接受。直到2017年11月22日才出现了一个机会,终于谈妥了价格并于11月23日成交。于是,那棵伴随了我五十多年的黄杨树真的远行了。
其实,一棵树,在人生的长河里真的无足挂齿,但一棵树能伴随一个人半辈子,那也是不多见的,况且那棵树见证了我们家至少三代人的兴衰,其意义非同凡响。无怪乎有人说那棵树是镇家之宝。这样的称号我想也是当之无愧的。如今看来,那棵黄杨树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定会越来越远。但愿它如我那天在微信朋友圈里说的那样,在他乡生长得更好!但愿在某一天能传来那棵树的好消息,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今天,我对那棵树的怀念,说到底就是一种乡愁情结,就是回望那来时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