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宗镐
2002年4月18日,经过近20小时的旅程,我终于到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作为“西柏坡首届龙之声国际文化艺术节”的代表,我们乘上由组委会准备的大巴士,迎着朝阳,一路欢声笑语,向革命圣地西柏坡进发。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向东是华北大平原,距离石家庄约90 公里,向西可进入太行山腹地,宁静隐蔽,交通便利,能攻能守。这一地区曾被当年在此指挥战斗的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7年3 月18 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这里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的蓝图和许多重要战略决策,都是在这里研究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在新中国建立后曾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也是在这里开始构思,形成初稿,打下基础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在这里还亲切接见过从上海或香港经山东进入解放区的民主人士。
一种共同的特殊的感情——对西柏坡的崇敬与向往,把300多位爱好文学、文艺、书画艺术的与会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一起。大家一路风尘,个个精神。年龄最高的李善勋老人,已年88岁,是原国民党傅作义兵团副参谋长。还有来自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国际友人。西柏坡的革命传奇和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岁月,以及改革开放后西柏坡重新焕发的柏坡精神和许多反映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深吸引了大家。
西柏坡的早晨,金色的阳光格外亮丽,平坦的道路两侧,绿树成行。代表们兴致盎然地走向离住地不远的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正中矗立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5 位书记的青铜雕像,艺术地再现了西柏坡时期党的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动人场面。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只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打垮国民党800 万军队,把人民解放战争血与火的乐章演奏得如此神奇莫测。原国民党12兵团司令黄维,被特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去西柏坡看看。当他站在保持当年原样的解放军总部兼军委办公室门口、面对屋子里几张桌椅板凳,几部手摇电话机和墙上挂的军用地图等一些极为简陋的陈设时,不由感到震惊,他由衷地发出感叹:共产党伟大,国民党当败。
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0 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 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解放军总部旧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以及中共中央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和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旧址等。中共中央旧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对每一个与会代表,都是一次最深刻最难忘的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教育。旧址通过一间间普普通通的小平房,一件件简单朴素的办公生活用品,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岁月,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这里为缔造新中国日夜操劳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1947 年3 月18 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于3 月26 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将党中央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前委和中央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地区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 月11 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7月12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委经过审慎选址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中央前委,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15 天,于1948 年3 月23 日东渡黄河,经河北省平县,于4月11 日到达晋察冀军区驻地城南庄。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进驻西柏坡。毛主席是5月26日到达西柏坡的。
党中央、毛主席来到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前夕,战局非常紧张,毛主席的工作格外繁忙,他同其他战友们经常围在小桌旁,研究战局,运筹千里。他们办公室里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由毛主席亲自起草的三大战役作战方针,和许多指挥全国战局的文电、指示,都是从这小山村里发出的。然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却异常简朴、艰苦,从他们办公室和寝室里用过的用具和物品,同他们肩负的重任——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怎么也无法协调。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解放军总部,只是一间普通农舍,不到35 平方米,桌上一部电话机是旧式手摇的,墙上的作战地图,由于红蓝铅笔缺乏,有时只能以土法染成的红蓝毛线标志,其艰苦条件可见一斑。
西柏坡纪念馆,是1976年按柏坡岭自然山势兴建的。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分上下两个中空回廊式四合院,整个陈列共分为12 个展室(含前厅、序厅),运用大量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辅以绘画、雕塑、摄影、景观和电动图表,系统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艰苦卓绝的伟大革命实践。
不少同志边看边在自己本子上摘记,有人还低声说,这是重温革命历史,是接受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没有这段历史,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西柏坡人有句涵义深刻的话语,叫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对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在中国革命特定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特殊贡献的最好的注释。
我们在纪念馆了解到:三大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 年1 月31 日结束。历时4 个月零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 万余人,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三大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三大战役期间,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翻身了的解放区人民行动起来发展生产,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妇女们昼夜为子弟兵加工粮食,赶制棉衣、军鞋,照料伤员,千百万民工手推、肩挑、车拉,用他们的双手、双脚、双肩支撑着前线战争的需要。据统计,三大战役中我支前民工达856 万人,小车101万辆,担架36 万副,粮食8.5 亿斤。解放区人民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了这场人民战争。这对国民党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得道者多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参观西柏坡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