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形态对于雕塑的塑造与运用

2019-11-12 11:45殷悦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线条雕塑

殷悦

摘要:雕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又被视为空间的艺术,我们常常以“苍劲”,“强劲的生命力”,“独具感染力”等辞藻来形容它。因此我们说它们是建立在空间视觉感知上的艺术作品,缺少视觉观看的环节就无法得到这种感触,所以想探索雕塑的本质首先要从视觉感官上感受体验。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写道:“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求人们首先要记住: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正如一个活的有机体不可以用描述一个死的解剖体的方法去描述一样,视觉经验的本質也不能仅仅通过距离、大小、角度、尺寸、色彩的波长等去描述。这样一些静止的尺度,只能对外部‘刺激物(即外部物理世界送到眼睛中的信息)加以界定,至于知觉对象的生命——它的情感表现和意义——却完全是通过我们所描述过的这种力的活动来确定的。”。[1]

关键词:雕塑;线条;自然形态;表现形式

一、自然形态的概念

“自然”的概念宽泛至极,整个完整的宇宙都归属于自然的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在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全部现象所组成的完整系统就是自然。大自然赋予人类创造力的灵感与启发,这些创造力来自对生物,非生物,或者源于自然界事物再加以想象力和虚拟性的自我创造而产生的灵感。“自然形态”是在自然体系中所产生的客观世界中固有的,并且不经人工处理所有可感知感知到的物体的现象和形体,泛指再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设计与自然之间一直紧密相连,远古人类创造的第一步就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通过从自然形态中选择最美丽、灵动的形态或者是提取所需的某一部分,再通过反复的思考琢磨,将其提炼与概括,并将艺术家的精神内涵揉入其中,将形象或夸张或抽象又或者是简化,从而使原始的自然形态和纹饰完美结合,以达到形神结合的艺术体现,这是设计智慧与自然形态的完美结合。

自然形态指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等等。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

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和流于轻率的缺点。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2]

二、自然形态与雕塑造型的关系

(一)启发规则结构

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的各种有机形态,我们可以从这些视觉上的形象中提炼出所需的形态,再以此为参考融入造型的雕塑。或者直接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有机形态,再加以雕琢修饰。例如意大利现代主义雕塑家福斯托·梅洛蒂(Fausto Melotti)的作品中频频出现动物、植物和星球等元素。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发掘,提炼出生动写意的弯月的形态结构,从而完美地将作品的内涵传达给观众。他的作品结构灵活,例如《 La Neve(1973)》中融入自然环境中的雪花,营造出一个颠覆而又平衡的空间,最终得到一件异想天开而又生动有趣的作品。他的作品明显融入了许多自然环境中的元素,从大自然中提炼出丰富的自然元素,巧妙的融入到作品当中,并以此抒发自己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独特感官体验。

(二)启发意识

人类对自然界了解甚少,如果人们想要正确认识自然并发现事物的真相,必须不断地跟新观念,整体的分析理解,再从中汲取所需的元素融入作品。融入自然形态元素的作品可以带给观众全新的感觉,凭借对原有对自然界事物的认知再加以艺术家对该元素独到的理解与融入作品中形成的全新的观念可以使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冲击力。

三、人与自然的统一

“天人合一”的观念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哲学尤其重要,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思想始终围绕着人与自然、生活的渴望和对道德社会需求的实现两者的统一。 自然界外的美与人类生活的发展,运动的节奏密切相关,内在的情感需求与统一的伦理节奏之间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四、用雕塑线条塑造自然形态

线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体现我们民族和审美文化以及情感表达的独特载体,更是对于时间空间的一种深刻解读。以线描为手法的绘画表现形式由来已久,其独有的艺术张力表达出独特的审美意识,先前的艺术家以繁杂的自然形态为原型,从中发掘提炼出的绘画语言符号,是一种抽象、概括的绘画语言,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也表现了我们民族对于宇宙的认知、向往和解读。

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语言莫过于线条,它的形态、形式和结构等元素的结合作为特征来表现事物,抽象性、概括性、直观性是其特征。有的人把中国画比喻成“点和线的协奏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以线条作为创作手段的独特创作形式,代表性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家客观对象的独特艺术创作手法。

以线为主的造型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审美意识为主导,表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的不再是定格时间的视觉上的真实,而是为观众精心筹措的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之旅。以线为主体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它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更是中国画的基础。无论是传统的国画,还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不断发展的新理法,线造型的含义和性格既反映了中国人观看事物的独特眼光,更表明了中国绘画艺术注重人的理性精神,注重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于具体的作品,表现线的形式,是根据移动视角的态度来观察整个世界。这种主观性,学术上称为散点透视。因此,中国人看事物以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方法,同时兼顾了几个不同的观点及不同视角所观察到的事物集合处理提炼后的表现,创作出使观众的视觉感官感到舒适和满足的盛宴。

这种以平面表达空间造型的观念源于中国传统的空间形式,以及中国的哲学,再加以时间提炼、深化和概括至今,最终形成当下独特的造型观念。以线条表达事物的空间,是由线的粗细、长短、转折和弧度等等因素体现,线的细微变化既可形成无数不同的表达,表现出中国画对于自然形态独特的表达。因此,自然形态与线的造型的融合表达不仅体现了宽容阔的造型传达能力,同时升华了作品的主观审美价值,超越自然绘画形式,使作品的意志传递更加深刻。

线条于传统雕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雕塑的一个显著特色即突出表现了线条的特点,例如以柔和的线条传达灵动的美感,又或者以厚重的线条来表现坚毅和沧桑。中国传统雕塑更注重写意,对写实性没有过多地注重,更多是通过写意手段表达神韵与情绪。西夏时期的雕塑虽然简单明了,但用粗犷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面貌神态,以此表现出西夏人的精神内涵。将自然形态以线条的形式概括,并且融入雕塑的概念在西夏时期就已经存在。

如何找到雕塑中自然形态的表现形式,激发灵感以选择不同的视角,并寻求独特的精神见解来追求创新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众多成功的画家借助各种自然形态的特征表现,以此传达艺术家的哲学思考和个人的情感情绪。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不同的自然形态展示于观众。自然形态造型的另一方面,是寻找表现非常规形态下的造型,并赋予其生命意义和思考过程,再传达独特的审美思考,营造独特的视觉叙述感受,来充分反映其社会的功能和影响社会价值的作用。所以,如何将自然形态带入自身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形态,而又具有美学特征和学术个性,并成功融入艺术家自身所要融入的精神内涵,是优秀作品所必备的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家赋予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对自然事物的形象特征规律所表现,并将这含义有力的输出给观众,让作品的表现和表达既汹涌澎湃又细致入微,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9.

[2]百度百科“自然形态”词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AA%E7%84%B6%E5%BD%A2%E6%80%81.2018-8-13(2019-1-22).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线条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编辑动态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