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
【摘 要】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在医学上也已经成为追求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指出,全民没有健康,就不会走向小康,并且还要强调要将人民健康放在首要发展的位置上,以此来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助力全民健康生活。因此,本文通过弘扬养生文化,对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助力全民健康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养生文化;全民健康生活
在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学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不仅涵有保养、持护生命的含义,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延长生命的时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健康长寿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且我国80%左右的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要对传统的养生文化进行合理化的应用,改善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健身习惯,利于构建良好的全民健康生活。
1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1.1 饮食养生
规律的饮食不仅可以保护脾胃,还可以维持身体健康。如果吃不干净的食物就会对肠胃造成污染,如果暴饮暴食,吃生冷的食物就会对损伤脾胃,另外,五味如果过量也会对人们的脏腑造成损伤,情况严重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是农业大国,数千年来,国民都是以素食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传统的素食在饮食习惯上面和饮食结构上面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民数千年来一直以素食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食物极大丰富,不仅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在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上面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传统的素食逐渐高蛋白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为主,人们在饮食中如果摄入更多的脂肪、肉类,就会导致营养过剩,在加上人们现在缺乏锻炼,在生活中会出现的很多的坏习惯[1]。例如食用过度肥腻的食物,虽然可以直接给身体地提供能量,但是吃多了会使脂肪在体内堆积,易发生肥胖。中医学认为,厚腻的食物,属于甜味、油腻性的食物。从临床研究来看,这种食物如果摄入的过多就会发生胃癌;摄入过多高脂肪的食物,例如:肥肉、油脂等都会诱发乳腺癌、结肠癌,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2]。
除此之外,中医认为饮食还需要“谨和五味”。食物有五味之分,即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饮食有规律就会使人们的身体保持健康,五脏各得其养,反之,饮食过度,不协调就会使功能衰退,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在饮食上,要想补益精气,就是荤素合理搭配,将主食、副食进行平衡搭配,现代人们的生活中都提倡以谷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并适当的食用一些肉蛋禽类的食物,做大科学饮食[3]。
1.2 运动养生
中医学认为,养生一定要进行有规律运动,且符合自然节律。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在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活动能力,使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运动可以畅通气血,强身健体,强健脏腑功能[4]。对于养生要做到动静有度,如果运动量比较小,人们机体的反应情况就会逐渐减弱,其机能的状况也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反之,如果运动量比较大,人们机体的反应情况和机能状况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超过人们所该承受的负荷,长久下去就会使人们出现疲劳的现象,损伤筋骨、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古代醫家对运动养生非常的重视。在汉代,华佗就发明了一种较强的养生术,即:“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合理化引导来开展运动锻炼,以此来达到外练筋、骨,内练精、气的目的。太极拳又称为阴阳拳,它是历代医学家主要倡导的一种的养生术,这种养生术具有动静结合,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特点,适当的进行练习可以强身健体、训练人的反应能力,而且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在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上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5]。
中医还强调在运动的时候一顶要符合自然节律。最佳的运动时间在早晨,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肝主动,主筋脉,在早晨进行运动能可以疏通经脉,与自然界阳气升发相协调;运动非常不适宜在晚上,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比较虚,气门也是关闭的。另外,在运动的过程中天气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运动的运动时一定避开恶劣的天气:雨、雾、大风等,因为身体会被这些邪气所侵扰,而且还会不断减弱。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运动进行选择[6]。因为人们的年龄、性格、身体素质等是各不相同,所以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根据人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的运动,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少年儿童、青年、中年人、老年人分别属于人生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阶段。少年儿童和青年可以选择一些激烈的锻炼,例如:跑步、球类活动等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打太极拳的方式进行锻炼来修身养性,放松肌肉。
1.3 养生先养心,主明则下安
心理状况、生活习惯与自身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平和的情绪可以调和气血,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抗疾病的能力,使人们可以身心保持健康。近几年,社会的竞争力在不断加强,人们无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社会中都有很大的压力,使人们产生各种的负面情绪,对生活质量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长期如此,也会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养生要使人们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出现过激影响人体的气机,损害到自己的内脏。一个健康的心态对于养生来讲是非常的重要,只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才可以达到一个养生的目的[7]。人在生活中不要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心情,要恬然自安,淡然自得,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遇事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学会感恩,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要减少欲望,强化自身的修养,与人和平学会和平相处。俗话说的好,养心贵在静心,要静坐将杂念进行祛除,以此来心平气和 心如止水的心态,这样利于达到养生的目的。
2 全民健康,从我做起
对于古代文人而言,把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看的非常重,而且也会将其当成自己的责任。中医养生文化可以保持身心健康,但是需要自己努力的去完成。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健康饮食,规律生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养生保健来讲,不是要寻找什么名院名医,也不是吃什么珍贵的药材,而是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战胜自己,对于吃什么、如何吃、什么时候休息,怎么运动都不需要我们在医院进行,对于这些来讲我们都可以自己进行决定。我们要想构造一个全面健康的生活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的饮食进行合理化的控制,加强锻炼。另外,还要对自己的心境进行适当的调理,不要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要积极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做恬然自安,淡然自处。健康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最好的医生也是自己,只有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可以身心保持健康。
3 养生文化对构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3.1 体育养生文化对构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
中华传统的体育养生史,非常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身心之間的和谐, 同时这些观念也已经成为现代化健康观念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中华传统的养生文化与更快、更高的西方体育相比,更加注重“养内”, 注重自身身心的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非常强调劳逸结合,适度的锻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比以前的时候更加注重体育给人们生活和身心带来的好处。在传统的体育养生中有很多的运动都不仅仅局限在外在的形式中,而且它还关注其内在的含义和功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内外兼修的作用非常先祖,这种运动是其他运动所无法代替,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当前形式下,要想构建一个良好健康生活,就要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发扬,并进行亲身实践,以此来更好的促进身心健康。
3.2 饮食养生文化对构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
张仲景曾经提出过在饮食上所要遵循的原则:“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并且还提出了饮食养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另外,“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所以要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进行量身定制,通过合理的饮食来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增强自身抗病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体内毒物的排出,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从而构建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养生已经经历过历史性的沉淀,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大部分的年轻人会因为工作忙,在饮食上不规律,没有时间估计合理的饮食,无暇对营养进行搭配,甚至有的人都不吃早餐,长时间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还有部分人喜欢偏食挑食,正餐以零食为主,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对于经常性额参加聚会也会危害身心健康,导致养过剩。传统食疗主要是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思想,食物要扶助正气,要建立科学、健康的饮食结构,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合理注重饮食养生,对营养物质进行合理化的摄入,一定要在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多食用高蛋白、含维生素类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并及时补充营养,除此之外,还要将传统的饮食养生理念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中,从而更好的防治亚健康,增强人们的抵抗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健康的问题,就要中国式的方法进行解决。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说过,在世界文化当中,只有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我国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几千年来都对民族健康文化起着独特的、积极的作用。在新时达的背景先,中医养生独特的优势已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健康生活主要途径,利于国家今后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医养生文化精髓,将健康医学理念进行有效的传播,并将养生文化合理的应用,从而构建良好的全民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岩,代春敏,贡连勇.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构建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J].饮食保健,2018,5(44):266.
[2]范淑红.应用中医养生文化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策略研究[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2):170-171.
[3]胡振宇,高翔,黄艳,等.大健康视域下江西龙虎山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6):3-5.
[4]孔伟.基于儒家养生文化视角下的曲阜休闲体育旅游研究[J].体育时空,2018,(22):186-187.
[5]张云龙,丁兴,蔡靓,等.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及其时节养生”手机APP软件的研发[J].医学信息,2019,32(1):10-13,17.
[6]张慧.河南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提升——以豫西百草园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5):44-48.
[7]谢俊君.基于健康促进目标的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现代改造”机制分析[J].体育时空,2018,(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