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网友发帖称:自己微信回复老板一个“嗯”,结果被老板批评:“和领导和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微信的基本礼仪。”此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女孩深感委屈,不仅主动曝光此事吐槽老板,以寻求网友声援,还准备辞职走人。然而让女孩想不到的是,大多数网友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纷纷质疑女孩“玻璃心”,认为她确实应该学习基本的微信礼仪。而且,老板能够主动对她说这么多,看似严厉,实则是在帮助她成长,她应该心怀感激才对。
一个“嗯”字引发网友这么大的关注度,说明这是一件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值得关注的事情。女孩是不是真的“玻璃心”暂且不说,但她回复老板一个“嗯”字的背后,暴露出其基本微信礼仪的缺失,却是一个客观事实。尽管这样的微信礼仪,只是一种约定俗成,但这样的约定俗成,确实值得遵守。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网民默认的网络生存法则,否则可能处处碰壁,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添烦恼。
为什么一个“嗯”字就可能引起老板不满?因为这一个“嗯”字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敷衍、不耐烦、不礼貌。但如果再加上一个“嗯”字,变成“嗯嗯”,就显得热情、积极,也礼貌了很多。多一个字还是少一个字的微妙差别所导致的不同表达结果,就是这么明显。尽管我们无法从语言学、交际学、心理学等角度来分析一个“嗯”和两个“嗯”的区别,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区别客观存在,并且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除了这个引发热议的“嗯”字,不妨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人在微信沟通、聊天的时候喜欢发语音,这样确实快捷很多,但是在使用语音聊天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地点和时间。如果对方正在开会,或者已经到了深夜休息时间,你还用语音聊天,对方要么不方便接听,要么接听会影响他人。这就是一种微信礼仪。如果不知道该不该用语音,不妨先发行文字给对方,由对方来决定,这样就礼貌很多。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很多都是在各种网络工具上完成的,所以懂点包括微信礼仪在内的网络社交礼仪,很有必要。
(选自《南方日报》)
【素材解读】
在日常交谈中,我们把“嗯”“哦”作为回应,未必会引起对方不适。因为人与人面对面交谈时,除了言语,我们的语气、表情、肢体动作都能使表达更丰满,我们给出回应的同时点点头、笑一笑,就会使简单的一个“嗯”或“哦”显得不那么单薄空洞。线上社交则不然。因聊天是隔空的,看不到对方表情,也听不到对方语气,对方此时究竟状态如何,是敷衍还是诚恳,是愉悦还是厌烦,我们只能透过对方的只言片语加以想象。
试想,我们怀揣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与对方沟通某事,期盼能得到对方同样热情的回应,等来等去,却只等到一个“嗯”或“哦”,尽管这意味着对方已收到信息或赞同提议,但单薄的一字回应,浇熄了我们怀揣着的热情。
社交固然沒有特定礼仪,但人们约定俗成之中会有表达和认知习惯。我们的表达最好也能契合这类习惯,多些“走心”并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但却能带来不一样的表达效果。说到底,为白屏黑字赋予温度和情感,也能少点误解和隔膜。
【适用话题】
微信礼仪;社交礼仪;语言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