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国北京2019  让错位的资源,成为献给世界的礼物

2019-11-12 06:45燕玉涵
南都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刘峰单车设计师

燕玉涵

单车改造by翁听煜

要是真的做个统计。这几天恐怕全北京脑洞最大、审美最好的人都聚集在了东三环的农业展览馆——2019年9月12—16日举办的第二届“设计中国北京”展会,聚集了国内外200多个设计品牌及独立设计师带来的作品,包括家居、灯光、面料、材料和概念性装置,与观众们分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展示着当下最前沿的设计趋势。

提起设计。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视觉上关于美的感受,很容易把它跟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比如日本的代表风格是极简、北欧的风格则是“性冷淡”。而说起中国设计,除了所谓的传统“中国风”之外,似乎很难找到有代表性的风格。

回顾几年前首次在上海举办的“设计中国”展览,彼时的中国依然是以制造产业和世界工厂的形象为主打,创意产业在努力追赶的路上。但在短短几年内,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这次展会上我们看到,设计和建筑已经成为了国内设计品牌的主导——特别是“可持续设计”的发展,年轻设计师们对于创新材料的探索和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

12 Hours rendering design for Design China Beijing 2019

垃圾的新生

自从“垃圾分类”成为我国今年都市生活的关键词之后,它就成了绕不开的梗。艺术圈也不例外。刚走到展馆外,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个由分类垃圾桶组成的大型艺术装置。这是建筑师孙大勇为“设计中国北京”所设计的特别策划装置——“LESS Is LOVE/少即是爱”。

LESS IS LOVE——少即是爱。这句脱胎于当代设计箴言“less is more”的口号。与原句有着看似相近,却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核。Less is more产生自20世纪的工业设计浪潮,高度服务于物质生产。看似追求“less”,实则诉求是“more”。

但孙大勇认为,当代设计师需要对当下和未来的自然环境负责,如今再以上世纪的“less is more”作为理念来进行设计创作,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的。若要创造人类真正需要和渴求的设计,就必须站在时代之外进行宏观的思考,去改变自身对于“more”的需求,收敛私欲把空间分享给其他的生命。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一个建筑的设计之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对当地的水源、土壤等生态环境是否造成改变或破坏,“不能因为人的贪婪,影响到其他物种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所以这一次,他从绿色生态的理念出发。“少”代表着节约时间空间、材料和能源。用少的时间投入、少的空间占有、少的材料成本、少的能源消耗获得实用的效益;它们的总和就是“LESS IS LOVE”。

“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孙大勇相信,“如果设计师可以让人们在根本上改变审美和价值观,那么‘less is love就更容易被大众所认同,垃圾分类和回收也会理所应当地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材料的新生

如果在展会上逛得久一点,你就会不断看到“可持续”这个关键词。当然,这在设计界已经不是个新概念,但今年的展会让我们感受到,年轻设计师们早已不局限于现成材料。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从设计层面减少、处理垃圾污染,将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新型的可循环材料。

在一个叫做“连联”的展台里,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咖啡残渣除了用来做花肥,或是放进冰箱当除臭剂外。还可以通过再次加工形成新的材料,再借助于3D打印技术,做成各种器皿,比如咖啡杯。

作为国内第一家线下材料库和新材料加速器,连联新材料研发出了10000多种创新材料,可以为全球设计师提供创造灵感。除了咖啡杯,它还展出了一种将可培育的细菌作为原材料制造出的抗菌和抗紫外线的染料。生物的循环和再生,在这里竟显现出一点哲学的意味。除此之外。它的研发人员还做出了大象粪便做成的纸,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来闻了闻,松了一口气,没有臭臭的味道。

这次的“设计中国北京”的另一个亮点,是跟北京高校展开的一系列合作。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叶帆同学展出了一组充满童趣的家具,矮矮的桌椅表面包裹着颜色缤纷的材料,这种材料摸上去软蓬蓬的,有点像棉花糖的质感。原来这是叶帆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它可以附着于家具外侧,在燃烧之后会变成水、氢气以及二氧化硅等无害气体。

在家具旁还摆放了一个小展台,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物”,即在果汁中添加海藻酸钠,滴入含有钙离子的水中后,海藻酸钠和钙离子在小球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膜,原本的液体果汁就会变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球球。虽然这种技术现在还未被叶帆应用到具体的设计中,但这依然是她对创新材料的一个探索。

快递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之而来的却是快递附属品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了巨大负担。于是北京服装学院新材料设计研究中心的学生们开启了“快递塑料回收计划”,他们想尝试以更好的方式回收利用這些快递塑料品。

他们发现,通过再造的快递袋具有柔软有弹性且耐磨的特点,表现出类似于“植鞣革”的性能,这样的材料几乎可以运用到包体的每一个部分。且适用于各种包型。

在这一系列材料的制作过程中,他们保留了快递上细碎的有色部分和有趣的文字作为装饰花纹,组合了多种彩色纹样,搭配不同的箱包版型。当给这些包赋予了文字和色彩后,仿佛每一个包都是有性格的。

他们还把这种材质用于制作饰品。经过高温热压后,原本的材料呈现出了一种类似于石材的视觉效果,再配以简洁的几何形金属托,大面积的灰白色系和金属线的组合使饰品显得精致而简约,有种时下流行的“性冷淡风”。

这种抛去了繁复的结果和色彩设计所展现出的产品风格,与现代极简主义的生活潮流不谋而合,真正做到了“简单也是一种美”。

摩拜的新生

关于共享单车的命运,已经被讨论过很多。这个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提供便捷代步工具而产生的产业,由于过于激烈的市场和资本竞争。很快由美梦演化成了生态灾难。很多单车因为使用和维护不当,不得不提前“退休”,有些甚至还没有到达报废阶段,就已提前被抛弃。许多城市郊区,都出现了大量废弃共享单车堆积成山的“垃圾场”。

去年,独立设计师翁昕煜在回国后,目睹了共享单车的“垃圾山”场景。让他非常震撼。“我觉得人类现在创造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最后会落到哪里去?这还是一个很盲目的状态。人们买一个东西回来,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最后怎么从你的家里消失的。在人与物的关系里,用与被用的,是一种最表层的关系。我们也许还应该关心它是怎么来的?它最后是否有去向?”这个不怎么美好的单车坟场场景,成了翁昕煜的灵感来源。“我觉得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想做一些有趣也有意义的事”,翁听煜说。于是“再利用共享单车”项目就此诞生。

在研究废弃的摩拜单车时翁听煜发现,单车的很多设计非常时尚经典,很多零件都可以和家具设计结合,比如第一代轻骑款的车架曲线,就很符合人体工学。在本次“设计中国北京”的展会上。他带来了自己设计改造的作品“废弃摩拜单车改造家具”。比如用自行车架的S形曲线部分作为主体,构建起的躺椅;又比如用自行车前叉做的立灯,前叉的自然造型在他看来非常优美,而上面本身带有的小管道一样的细节,可以通过电线,这些刚好做灯具可以用到的,于是就被他保留了下来。

Cabana by陈冠丹

通过这一系列家具,翁昕煜不仅希望废弃的材料能得到重生,希望消费者能关注到“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并意识到自己与产品之间所需要产生的内在联系。“我们希望以设计重新想象日常来延长单车的生命,也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但他并不想自己因为这个“可持续”设计而被标榜。“垃圾分类、旧物交换、废物利用、减少白色污染、减少不必要消费……设计师能做的事情很少,集合每个普通人的力量才可以共同做出改变。”在翁听煜看来,进行“可持续”的思考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可持续”也应该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遵循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献给乏味世界的礼物

在一个个品牌展厅之间。一处类似于小剧场的地方显得有点跳脱,这里用红丝绒帘布隔绝出的一个复古气息十足的空间。当掀开帘布时,就像掀起舞台的幕布。在这里,垃圾桶被刷成了黄铜色,改造成了冰箱,和高档餐桌融为一体。廉价的烤箱被整齐得摆满一面墙,当做珍贵物品的储物盒。

垃圾桶by嘿黑实验室

装置艺术by孙大勇

北京服装学院-快递袋包

这是一家叫做“嘿黑有馅公司”的工作室。工作室创始人刘峰说,他和他创立的“嘿黑有馅公司”正是献给乏味世界的礼物。在研究了西方的黑暗主义体系与系统化设计后,他们酝酿3年,推出的是一个带有“实验室”性质的设计公司。“嘿!”似乎在“say hello”,和这个世界打招呼,“黑”带着点隐喻和自嘲的意思,而关于“有馅”刘峰则讲道,“‘馅这个东西很重要,放在一个人身上,‘馅就代表他的修养、内涵。有‘馅其实就是有‘料。在一个特别理性、物质化、解决具体问题的功能性工业产品身上,这个‘馅就代表着更多有趣的可能性。”

刘峰喜欢收集老物件。没事就会去北京的旧货市场逛一逛,他喜欢在那里淘点儿小玩意儿,与摊主讨价还价。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对话会让他对人与物充满想象,这也许会成为他天马行空的灵感。

比如刘峰桌上用的烟灰缸,其实就是他在英国某个酒店里淘到的一个老酒瓶,再高温把它烧软。“倒不是强调什么绿色可回收的概念,重要的是这个设计很轻松。设计一个作品时可以利用材料的某个属性,一个瓶子回到窑里,很随意的那么一下,就成了这样。”刘峰喜欢这种毫不费力的设计。

刘峰对德国式的设计并不热衷,他更喜欢崇尚人情味和灵感的西班牙、泰国或者荷兰、英国的某些设计。在他看来,很多看似轻松的设计中,其实却包含着设计师几十年的功力,这些作品不是用什么方法论推出来的,而是具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美感。

这次在“设计中国北京”展会上展出的烤箱储物盒,就体现了刘峰的这种设计理念。减价出售还包邮的廉价烤箱,完全可以用来储藏高级珠宝、雪茄、红酒,与看起来和自身毫不相关的“奢侈品”产生联系。

“这两年大家先是聊‘消费升级,最近又开始谈‘消费降级。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都是相对的。就像廉价烤箱是‘消费降级的代表,但它可以让消费水平不高的老百姓买到一个便宜好用的烤箱,这改善了他的生活,那么这就是一种升级”,刘峰想解构大家对于‘奢侈和‘廉价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也对共享设计很有兴趣。将原本并不能共享的私家车、私人房屋拿出来让陌生人来使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解构和建构。”

在刘峰看来,造物没有边界,工业、时尚等跨界元素联合就变成了设计。在廉价烤箱的设计中,不同工业产品的价值、品牌、使用方式等概念得到了解构和戏剧化的重新建构,这正是刘峰和嘿黑有馅公司所做的事情——给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甚至是垃圾桶重新赋能,让它们变成一件全新的产品。

刘峰很喜欢魏晋时期的文化,“那个时代缘起了一个词叫‘卧游,就是人躺著不动。心灵却在遨游世界。古时候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今天的一个省,但他的精神世界里却比我们更丰满。竹林七贤、曲水流觞或是国画中的留白,这些之所以令人叫绝,就是因为其中的想象力。今天我们得到的更多是物质的结果和工业的稳定,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了古人曾有的想象力。”

而刘峰希望自己和嘿黑有馅公司所做的,就是找回这种想象力,正如揭开红色幕布的那一瞬间,你总会想象背后是怎样一个舞台,“我们想做的就是神秘主义和充满戏剧感的东西,把你从这种现实主义中解救出来。”

猜你喜欢
刘峰单车设计师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我是小小设计师
Rough Ride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初冬月季
创意设计师
单车三人
天才设计师
爱情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