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力
摘 要:“一带一路”是一项筑梦世界、实现共赢发展的世界性倡议,旨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必然愈发紧密,由此凸显高校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使命,以实现民心相通的价值旨趣。该文正是基于此,开展对“一带一路”战略导向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为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大学 国家交流与合作办学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159-02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可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是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秉持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的原则,积极强化合作,为推进民心相通保驾护航、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需求区域教育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最终提升区域性教育的影响力。该文正是基于此,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导向下我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意义和途径,为促进大学内涵式发展,建设“双一流”高校添砖加瓦。
1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价值审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家兴。“一带一路”建设,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是否具备一茬茬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在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是否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是重要内容,这是由教育的开放属性所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等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其他国家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历史,通过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和办学经验,最终提升办学能力,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导向下,对我国大学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具有重要的价值考量。
首先,“一带一路”为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提供新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我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办学的主要模式是“引进来”模式,即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学习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以此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实现我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方向转换,把交流与合作的对象转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以此提升区域性教育实力。同时,在交流与合作的模式上,既注重“引进来”又注重“走出去”,即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与输出比较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开展高层次境外办学、开办全日制留学生教育、开展学位项目吸引等方式,以此来提高我国大学教育的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
其次,“一带一路”为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赋予新使命。“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获取知识、创新思想的集散地,对于提升国际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具有更加重要的民心相通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民心相通。通过中国与沿线各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办学,交流教育心得、分享教育成果、共享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互助,进而加深了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培养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为取得文化认同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必须要肩负民心相通的使命,通过教育交流和合作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撐,实现共赢发展。
最后,“一带一路”为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指引新方向。曾几何时,我国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基本定格为“引进”“吸收”和“学习”,几乎都是在追随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及时跟进,并通过大量引进西方国家的人才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缺乏中国特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难以得到传播、传承和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更广泛的自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实现从积极参与到主动谋划的角色转变,以角色转变来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方向转变,面向“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的热点,集聚各国的优势教育资源,在某个领域、专业开展深度合作,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
2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实施5年多来,成果显著,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发展,中国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办学将愈加紧密。对此,我国大学必须要谋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势有为,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方式,以实现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2.1 高水平“引进来”“规划式”走出去
“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人文交流先行的理念,人文交流的目标在于取得文化认同,实现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的其他各项建设筑牢文化根基,高校作为人文圣地,理应在此发挥突出功效。对此,必须要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和“规划式”走出去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方式,将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来”,以实现中华文化与他域优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同时,把沿线国家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引进来”,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建立合作办学机构,对其进行吸收利用,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此外,在大学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中,我们也要主动“走出去”,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到沿线国家,通过创办“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方式,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认同力和影响力,进行实现文化的共融和经济的发展。
2.2 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关键在于人才,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重要指向,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内嵌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我国大学要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与沿线国家的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一方面,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要强化针对性、特色性,比如:针对各国语言差异的问题,在高校设置小语种,强化语言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语言交流,使贸易往来更加顺畅、便捷。另一方面,积极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渠道,比如: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拓宽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渠道,通过“交换生”策略赋予更多学生海外学习的机会;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通过大学交流日,高级人才讲学,文化讲座,研修访学活动等方式,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实现高水平合作办学。
3 结语
总之,在“一带一路”战略导向下,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将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人才输送、友好外交、民心相通、经济建设等方面。对于大学而言,必须要认清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价值和使命,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交流与合作办学模式,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叠加的合作与交流方式,打造跨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联盟,最终提高区域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孙晓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5):37-38.
[2] 刘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