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铭辉
近年来,全球化遭到来自美国等国家的质疑,西方国家在面对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时,政策不断趋向于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在亚太地区,2017年特朗普刚上台就签署命令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随后,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谈判也进展缓慢,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似乎也伴随着这一轮对全球化质疑的浪潮而陷入了低谷。
事实上,当前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既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也与自身出现的结构性变化有关。回顾亚洲经济的发展历史,亚洲经济体普遍体量较小,经济起飞前国民经济结构中投资不足。因此,借助出口导向战略,亚洲经济体一方面获得了亟需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依靠向美欧国家出口克服了自身经济体量较小的限制,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经济和经济发展。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其他东盟国家和中国大陆等经济体,其经济起飞和发展的最直观的表现——各经济体的贸易盈余,无论量的多少归根结底都来自于美国。亚洲开发银行对2007年亚洲的货物贸易出口进行分解分析发现,约71.1%的出口产品最终流向欧美等域外市场,仅美国一国就占全部最终需求的23.9%。与此同时,虽然东亚生产网络使得亚洲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并使得区域内贸易比重稳步提高至45.5%强,但这其中大部分却为中间品贸易,全部亚洲地区的最终需求仅占该地区出口的28.9%。时至今日,亚洲经济体受到经济体量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以消费需求为主的经济结构。这也是为什么以生产合作为主的亚洲区域生产网络(中间产品实现低关税或零关税)很早就自发地形成了、但是以消费合作为主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却长期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与发展,其对国际贸易投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中间品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60%,其增长率远超过了贸易总额的增长率。发达国家的生产高度依赖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参与融入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集中体现在“区域性”价值链中,从中间品的需求与供给关联看,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分别是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生产网络的核心。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国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例如,2003至2015年间,中国向全球出口的资本品中,来自东亚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比重从48.5%下降至33.7%,而来自全球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比重更是从66.8%降至47.8%。在此過程中,中国自身生产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比重大幅提高,这表明中国自产的半成品和零部件对来自外部的相同产品发生了竞争和替代。这造成了一个显著的后果,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价值链可能在缩短,相应地导致了亚洲区域内贸易的下降,而且这个趋势是结构性的变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生影响。因此,从生产角度,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也受到了结构性变化的影响。
2019年9月7~8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七次部长级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泛起的背景下,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也许将迎来以中国为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新情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已经进入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阶段,全球价值链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重新平衡也为亚洲地区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发展机遇。从生产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在亚洲地区打造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为基础的经济走廊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境外产业园区内,以基础设施投资和充分的政策优惠和服务打造贸易成本优势,构建新的比较优势,以非均衡的发展方式推动个别经济走廊优先建立起来,帮助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发展。这样,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就能够进一步参与到国际分工合作链条中,使得这些经济体能够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说亚洲经济体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延伸参与到东亚区域价值链上,亚洲地区新一轮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合作也将变得可行。
从需求层面来看,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最终消费市场对于亚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数据表明这些外部市场的容量也是有限制的。美国从东亚的进口自20世纪60年代起急剧上升,从13%升至1985年的36%,此后有所波动,但是进入21世纪后大致停留在35%左右。这表明美国为东亚提供的域外最终产品消费市场也是有限的。此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经济下滑并长期拖累亚洲出口的事实也反映了长期依赖外部消费市场所带来的脆弱性。从这个角度,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适时在亚洲地区加强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高质量、机制化的区域合作,以更大范围、更多成员的区域合作机制创造出新的消费市场,有助于克服传统亚洲地区内部消费不足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203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11.2亿人左右,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重甚至可以达到74%,其消费支出将高达12.8万亿美元。未来中国的消费水平是有保障的,中国将进一步为亚洲提供最终产品消费市场。因此,从完整的价值链构建角度,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进一步主动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有望成为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