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k Gulde Clemens Hirschfeld 武明扬
现代在auto motor und sport的首次亮相是在1991年第19期的评测里。在那场测试中,伊兰特在操控、转向和制动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款韩国三厢轿车拥有不错的性价比,登陆德国第一年的销量达到1188辆。如今,现代与同盟品牌起亚的整体销量比那时增加了150倍。
德国汽车制造商代表车型:
奥迪A5 SDortback
BMWi3s
奔驰CLACoupe
奔驰GLC F-Cell
大众途观
数据统计
在技术和品牌形象上,原本定位于廉价车品牌的韩国汽车制造商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燃料电池汽车上,韩国品牌遥遥领先于德国厂商:在德国汽车制造商将重点放在纯电动汽车的当下,现代已打造出拥有出色品质的燃料电池汽车Nexo。2030年前,起亚和现代联盟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年产量将达到50万辆;2025年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的数量将达到40款。在全球前四大电池制造商中,来自韩国的LG和三星占据两个席位。韩国汽车制造商很有可能得到了本土电池制造商的帮助:相比于同级别竞争对手,现代和起亚车型拥有更强的续航能力。
为了全面了解处于领先地位的德国制造商与表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的韩国品牌之间的差距,我们分别从两个国家主流品牌的量产车型中各挑出了五款进行对比。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会对每款车进行详尽的全面测试,而是对其关键属性给予更多关注:我们对比奥迪A5 Sportback和起亚斯汀格的舒适性和质感、现代途胜和大众途观的空间和日常实用性、起亚ProCeed和奔驰CLA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水准以及BMW i3s和现代Kona的纯电动车性能。此外,我们还对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奔驰GLCF-Cell和现代Nexo进行了对比。
韓国汽车制造商代表车型:
起亚斯汀格
现代Kona Elektro
起亚ProCeed
现代Nexo
现代途胜
BMW i3 vs.现代Kona Elektro:现代携全新Kona挑战宝马碳纤维纯电动车的领先地位
现代
大容量电池为现代纯电动车带来续航里程的优势。驾驶者可通过位于方向盘上的拨片切换能量回收等级
BMW
i3虽在续航里程上不及前者,但界面友好度更佳:宝马将可续航区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后驱系统为i3带来起步优势
事实上,宝马并没有忽略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2013年,慕尼黑汽车制造商推出i3,并实现了近2万辆的销量。轻巧而坚固的碳纤维车身与铝质底盘的搭配,加之后轮驱动和低重心布局,宝马为i3赋予了出色的运动驾驶特性。
功率达184马力的BMW i3s身姿矫健,由静止至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7.2秒。噪音低、转弯直径小以及座椅高度接近SUV等优势使这款车拥有非常不错的日常实用性。
在这6年间,宝马纯电动车搭载电池的容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从22千瓦时增加至42.2千瓦时。尽管如此,耗能效率上佳的BMW i3(14.7千瓦时/100公里)在续航里程上依然不及现代(15.6千瓦时/100公里):在测试中,搭载64千瓦时电池组的Kona Elektro在续航距离上较前者多164公里。此外,就成本而言,现代在电池系统上的成本较宝马低2600欧元。然而,考虑到Kona的交付时间,这一判断或许是个伪命题——现代将在一年多以后启动这款长续航纯电动车的交付。
多种能量回收模式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等待后,现代将交付给消费者这样一款产品:一辆集简约设计、宽敞空间、灵动气质和易用操作于一身的纯电动SUV。驾驶者可通过方向盘上的拨片选择能量回收等级,从而调节松开加速踏板后减速度的大小,而非i3车主在收起加速踏板时感受到明显的制动力。
当连接直流充电桩时,Kona支持100千瓦的充电功率;但当连接到交流充电桩时,现代纯电动车的劣势非常明显:在连接22千瓦和11千瓦三相充电桩的情况下,Kona仅支持单相充电,即充电功率峰值分别为7.4千瓦和3.7千瓦。2019年底,现代将推出三相充电设备以实现与i3同级别的11千瓦充电功率。
技术参数及评分
结论:
i3仍然是一款质感上乘的纯电动车,但其电池已无法与高昂的价格相匹配。就技术先进性而言,现代汽车更胜一筹。
奥迪A5 sportback vs.起亚斯汀格:作为起亚品牌售价最高的旗舰车型,斯汀格能否撼动A5的强势地位?
物有所值——这是奥迪始终坚守的信条。A5 Sportback基础款车型的价格为41700欧元,较搭载2.2升柴油发动机的起亚斯汀格低400欧元。但事实上,为了能够达到与后者相同的配置水平,奥迪的购买者需要额外加装1.2万欧元的装备。在车漆光洁度、缝隙均匀度以及车灯配置上,奥迪的优势明显。
自内而外的豪华气质
向上提起门把手,拉开无边框车门,奥迪工程师对铸造铰链等细节处的精雕细琢无不展现出德国汽车制造商精湛的造车之道。无论是发动机盖下方,还是行李厢内,焊缝、电线连接和密封点均被隐藏到了难以察觉的位置。
奥迪对座椅剪裁的要求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成为汽车内饰领域内毋庸置疑的标杆。事实上,斯汀格同样不会给人廉价的感觉,并且红色皮革内饰为这款车的标配。此外,在空调出风口和镂空式扬声器上,韩国汽车制造商向豪华车品牌借鉴了诸多元素。然而,起亚中控旋钮的铝质外观无法掩饰其塑料材质的事实,在实际使用中无法体验到Sportback旋钮金属材质咔哒声的听觉享受。
A5的隔音效果非常出色,使驾驶者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发动机天籁之音的享受上。同时,就自动变速箱与发动机的匹配而言,40 TDI搭载的双离合变速箱的响应速度、顺畅度和平顺度同样在斯汀格2.2 CRDi之上。Sportback的悬挂调校虽然同样偏硬,但驾驶者只需通过按钮便可对悬挂的舒适性进行调节。
結论:
斯汀格确实是一款引人注目的产品,但在对细节的处理上经不起推敲。在乘坐舒适性上,A5保持领先。
奥迪
汽车潮流时尚的引领者:按钮和旋钮精致的金属质感和高分辨率显示屏诠释着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商对品质的卓越追求。奥迪对皮革缝合线等细节部分的处理非常考究
起亚
设计质感显著提升。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一些在细节上的不足:不同部件之间的间隙宽度不均、使用大量塑料材质以及车门连接件外露
现代途胜vs.大众途观:作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卓越实用性的代表之作,载客、载物和拖车对这款大众SUV来说皆不在话下。事实上,途观的本领不止这些
现代
48伏电池系统虽占去了部分储物空间,但全部位于可滑动行李厢底部盖板之下。C柱较宽,对驾驶者的侧后方视野造成影响
大众
集后排座椅灵活性、储物格实用性和宽敞的车内空间等诸多优势于一身:途观的行李厢容积高达1655升,载重上限较途胜多62千克,可牵引2.5吨级拖车
对SUV来说,车内空间、灵活性、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重要程度在驾驶操控之上。现代途胜和大众途观均以日常实用性著称,但哪一款更胜一筹?
在空间利用率和储物灵活性上,途观是同级别车型中毫无争议的标杆。在与现代途胜外部尺寸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大众SUV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宽敞的头部、腿部和标准座椅空间,储物空间较前者多出约100升。途观的后排座椅支持纵向移动,可提供更多乘客腿部空间或储物空间。在三段式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途观的最大储物空间为1655升,途胜为1503升。
现代SUV后排座椅支持加热功能,长途舒适性得到了保证。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车的后排座椅只支持4/6比例折叠,储物空间无法匹配其SUV的定位。
得益于整洁的驾驶舱布局,途胜的易用性较途观更强。然而,由于C柱较宽,途胜的后向视野并不理想。现代SUV的前排座椅位置较高,侧向支撑力略低。在黑暗环境下,倒车影像画面的颗粒感较强,易用性较差。
集性能和舒适性于一身
现代SUV搭载最大功率侣5马力,最大扭矩为400牛·米柴油发动机,性能强劲,但依然略逊色于大众更强劲的TDI发动机。在交通拥堵路况下,48伏电气系统和皮带式起动机缩短了现代SUV发动机的工作时间,但在测试期间的油耗并没有较大众车型表现出优势。当行驶在高速公路和乡间公路时,途胜的驾驶敏捷性远落后于搭载选装DCC悬挂和选装驾驶辅助系统的途观。从制动性能来看,两款车由100公里/小时至静止的制动距离均处于35米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中上水平。
技术参数及评分
结论:
途观的售价远高于途胜,但物有所值。
奔驰CLA Coupe vs.起亚ProCeed GT:搭载MBux的四门CLA Coupe与起亚猎装车型的娱乐功能对比
MBUX的全称是“Mercedes-Benz User Experlence”(梅赛德斯-奔驰用户体验),由戴姆勒于2018年随奔驰A级一同发布。置身于车内,两块10.25英寸宽屏显示器为用户带来出色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使用体验。屏幕显示效果清晰并且可读性极佳,拥有非常灵敏的触控反馈。除了在显示屏上进行触控外,驾驶者还可以通过位于中控区的触摸板完成滚动菜单和改变地图比例尺等操作。
这套系统支持LTE制式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在线音乐服务和广播节目,并拥有停车位查询、出行和实时交通报告等功能。此外,该系统还支持DAB数字信号广播和导航等模块化选装。驾驶者可通过远程应用实现手机与车机的互联,例如远程解锁或授权他人使用汽车。得益于基于云端自然语义理解的语音助手,MBUX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得到了充分认可。
语音控制反应不佳
ProCeed虽然是一款全新的车型,但起亚为其搭载的信息娱乐系统却非常陈旧。8英寸显示屏看起来很高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指令响应却非常缓慢。此外,语音控制系统仅能识别少数指令。
该系统支持导航和广播等基础功能,但这并非影响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未装备数据通信模块构成了这辆车无法忽视的核心劣势:在行驶过程中,驾驶者需要将手机作为WiFi热点以实现在线交通信息的同步——这样的使用体验无疑会让驾驶者更倾向于拿起手机并打开谷歌地图。硬件的节约是优化价格的前提:这套拥有JBL音响系统的导航套件售价仅为890欧元,与MBUX的价格相差甚远。
技术参数及评分
结论:
奔驰昂贵的MBUX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出行和在线功能,以及非常优秀的显示效果,相比之下,起亚的车载娱乐系统仅支持基础功能。
起亚
弹出式8英寸触控屏。用户需确保手机连接以实现实时交通提示功能。该车搭载电容式Qi无线充电设备,储物格实用性出色
奔驰
两块10.25英寸大屏组成了一体式数字化仪表及中控区显示系统。MBUX系统将驾驶者的语音指令傳输至外部服务器进行处理
现代Nexo vs.奔驰GLC F-Cell:除“F-Cell”标识外,GLC燃料电池车型在外观上与常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几乎没有差别。Nexo先人一步迈向未来
新能源汽车涵盖了多种类型,氢燃料电池汽车便是其中之一。现代Nexo和奔驰GLC F-Cell采用相同的原理,即通过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得益于此,两款车均避免了充电时间长和电池系统质量大等劣势。
就重量优化而言,Nexo更有话语权:作为一款专门面向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的产品,Nexo仅搭载1.5千瓦时的小容量备用电池。相比之下,奔驰F-Cell更像是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GLC的改造,以确保9.3千瓦(有效充电功率)的充电设备能够在半小时内完成充电过程。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种优势仅体现在理论层面:在经济模式下,电池仅支持32公里续航。此外,该技术的实现是以对空间的占据为前提,导致了这款车行李厢地板的位置较高和储物空间较小等不足。
对燃油车车主来说,加氢操作非常容易:预付加氢卡、打开加氢盖、插入加氢枪,仅此而已。此外,压力为700巴的设备仅需5分钟便可完成对车辆的加氢。燃料电池版GLC搭载365牛·米电动机,两个碳纤维储能罐可容纳4.4千克氢气。由于压力容器需设置在车辆下方,奔驰燃料电池SUV的离地间隙较常规版本降低至12厘米。搭载更强电动机的Nexo(395牛·米)在离地间隙上较前者高4厘米,可容纳更多氢气(6.3千克)。
此外,韩国汽车制造商在能耗优化上更胜一筹:在实际测试中,Nexo的百公里耗氢量为1.3千克(GLC为1.6千克),续航里程达到484公里,较F-Cell多出177公里。鉴于德国境内目前只有约70座加氢站,奔驰车主需要在出行前对其行程进行详细规划。相比于纯电动汽车,天气和温度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能力影响有限。不仅如此,燃料电池还能够在-30℃的环境下工作,较纯电动汽车优势明显。
性能达到柴油车型水准
打开发动机盖,现代Nexo的燃料电池上采用横置布局,较GLC的纵向布局更加紧凑——奔驰将电池放在原本为四缸柴油发动机的区域,其四周仍有较大空间。就效率而言,燃料电池汽车的能效较柴油车高约60%。
燃料电池车和柴油车型在性能上基本处于相同区间,但前者的驾驶表现更加接近纯电动汽车。Nexo为前轮输出163马力功率,尽管在数值上较GLC低48马力,但从实际驾驶感受来看,现代Nexo比奔驰燃料电池SUV更加强劲。重量差异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原因:Nexo的重量仅为侣36千克,较GLC轻300千克。在由静止至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上,拥有更强牵引力并搭载后轮驱动的GLC(9.3秒)与Nexo(9.4秒)平分秋色。
毋庸置疑的是,弯道通过性均不是两款车的强项。在高速公路上,Nexo的最高车速为179公里/小时,明显优于F-Cell(160公里/小时)。当行驶在高速状态时,两款车的噪音均处于较低水平。驾乘者只有在下车时才会听到排水系统将水排出车外的声音。
技术参数及评分
在外部尺寸相近的情况下,Nexo的车内空间更加宽敞,内饰质感丝毫不逊色于奔驰。此外,这款车的操作易用性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向盘上设有两种驾驶模式和三种能量回收等级,驾驶者可通过拨片进行调整。Nexo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了语音、触摸屏和旋钮等多种操控方式,但相较奔驰全新MBUX系统仍显逊色。在驾驶模式、操作方式和能量回收等级丰富性上,F-Cell优于Nexo。此外,驾驶者还可以开启自动能量回收功能,车辆会根据地形和交通状况等信息实现对能量回收效果的优化。
价格永远是个绕不开的话题:F-Cell为用户提供了单月799欧元的无忧套餐,但在现实中,奔驰仅向少量用户交付了该车型。Nexo采用传统销售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支付6.9万欧元购买该车,并得到官方提供的5年保修。结论:
Nexo不仅是一款出色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更是一辆精致的SUV。相比之下,只有少数人能体验到的GLC F-Cell更像是一款展示奔驰技术实力的产品。
现代
续航优势验了韩国氢燃料电池SUV領军者的不俗实力。Nexo集成熟的技术和易用性于一身。高昂的价格是这款车的美中不足之处
奔驰
整合了先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全新的燃料电池技术。即便如此,插电式燃料电池版GLC依然无法达到Nexo的水准。此外,复杂的操作和实用性不足也成为GLC F-Cell的劣势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传统领域保持领先,但韩国品牌在前瞻领域更胜一筹。竞争仍在继续,德系车是否能守住汽车霸主的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韩国
在电池制造和核心技术上保持领先,是全球燃料电池领域的引领者。现代开发了可升级式未来驾驶舱
德国
在传统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可支持汽油机和柴油机作为动力单元)领域保持领先。在博世的推动下,全球最大燃料电池供应商即将投产
自30年前伊兰特首次出现在8uto motor und spor的测试以来,韩国汽车制造商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奥迪A5、奔驰CLA和大众途观帮助德国汽车制造商在5场对比的3场中取得胜利,但起亚和现代汽车同样表现出了不俗实力。悬挂系统及制动性能明显的劣势已不复存在。就舒适性、质量和信息娱乐系统而言,德国汽车制造商目前仍处于全球领先,但这种局面并不能让人放心。一方面,韩国厂商正在不断改进,现代正在开发一款面向未来驾驶舱并支持在线更新的信息娱乐系统;另一方面,现代在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更胜一筹。
在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的当下,整个社会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呼声日益强烈,而环保技术将是决定汽车厂商优劣的重要因素。如今,德国汽车制造商已显示出对电池采购的依赖,这将有可能对德国品牌占据全球汽车行业领先者的位置构成不利因素。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始终无法找到汽车制造商在经过了数十年研究后依然无法对燃料电池汽车加以足够重视的原因何在。
令人欣慰的是,博世在几周前宣布将大规模生产燃料电池。按照其发布的计划,2030年前,将有约五分之一的电动车搭載燃料电池。此外,宝马目前正与来自中国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共同在图林根(Thuringen)建立大型生产工厂,而大众同样将在2023年建造萨尔茨吉特(SaIzgitter)电池工厂。因此,我们仍然有理由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