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回声
——纳西民歌传承组曲《愿》音乐会述评

2019-11-12 20:09吴学源吴琼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本场纳西族纳西

·吴学源 吴琼

2018年7月29日晚八点,“纳西民歌世家”——和文光先生全家四代同堂在昆明马家大院举办了纳西民歌传承组曲《愿》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是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云南省文化界有关领导及专家莅临了本场音乐会。当晚,他们全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民族音乐盛宴,音乐会不但体现了他们对纳西音乐的全面继承,并对其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贡献。

本场音乐会的演出人员以“月亮姆”家族为主,包括“月亮姆”民歌家族第二代传人肖汝莲老人,是著名纳西族民歌非遗传承人,现年86岁;第三代传人和文光先生和他的夫人和国芳女士;第四代传人达坡玛吉(本场音乐会导演)、达坡阿玻、和金花;第五代传人达坡马洛;以及特邀纳西族青年笛子演员杨泽民。音乐会共展示了九首作品,采用专家——和文光先生和主持人——刘伟先生对话的形式,将作品一一呈现,这种对话的方式不仅使本场音乐会的氛围更为轻松愉悦,也为现场的观众消除了语言的隔膜,使之更深入的领会到纳西音乐的深层内涵。作为纳西民歌的传承组曲,“传”和“承”贯穿在这九首作品中,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风格。

第一种风格的作品是为“传”,即对纳西族民间音乐多维度的本真展示,包括纳西东巴音乐、民歌、器乐等,较为全面的展示了纳西音乐的特色与魅力。这一部分作品在《东巴吟诵》《栽秧调》《日归》(酒歌)《笃》(纳西“白沙细乐”调音曲)《月亮姆》中得以充分体现。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古老的原始信仰祭祀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是纳西民族文化的根,它包涵了纳西族的民族文字、民族历史、哲学思想、民间文学、民族宗教、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医药等等。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念经时所唱的祭祀歌,歌调低沉忧伤,有些近乎于朗诵。音乐会从和文光先生的《东巴吟诵》开始,来自远古的声音神圣而虔诚,这种开场仪式体现了策划者成熟的考量以及对纳西文化深沉的了解与尊重。

千百年来,纳西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民歌独具一格,旋律单纯质朴、粗狂悠长。从艺术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叙事歌、短歌、山歌、田歌、小调,按其内容可分为劳动歌、习俗歌、山歌、小调、情歌、丧祭歌、儿歌等。本场音乐会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栽秧调》(和秋香、和金花对唱)《日归》(肖汝莲老人演唱)和童谣《月亮姆》,展示了纳西民歌的独特魅力。

纳西族的劳动歌曲内容较广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它涉及犁田、栽秧、收割、打场、舂米和采药、筑墙、推磨、织麻等方面。《栽秧调》是纳西族人们在栽秧时为了统一节奏产生的劳动歌曲。歌词中多用语气叹词,意为“等等我、等等我、大家一起往前走”。该曲节奏自由、演唱时速度缓慢、风格较婉转。纳西族民歌的演唱有其独特的风格,其喉颤音的使用也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游牧民族对羊鸣叫的模仿。在这首曲调中,和秋香与和金花两位歌手将纳西颤音的唱法展现得淋漓尽致。纳西民歌演唱形式多样,除独唱之外,有歌颂爱情的男女对唱、有在劳动、歌舞中产生的齐唱、领唱与合唱等。演唱形式的多样化,必然会产生复调与多声的形态,《栽秧调》就是一首模仿式复调手法的民歌,两位歌手一前一后,彼此衬托,淡化节拍、重音,形成为相互交融、绵长优美的双声部线条。此曲也在2008年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荣获原生态唱法“银奖”。

《日归》是由“月亮姆”民歌家族的第二代传人肖汝莲老人带来的古老酒歌。纳西族自古就以喜好饮酒高歌而见于记载,每逢年节和喜丧事,包括孩子出生、满月、成人及祭祀活动,都要开怀畅饮。可说酒同纳西人的一生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酒文化广泛存在并根植于纳西人生活中。纳西的酒歌作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纳西人的一生。肖汝莲老人是和文光先生的母亲,今年86岁,声音依然非常醇厚悠扬,沧桑且富有张力,充满着岁月的沉淀。她作为“月亮姆”民歌家族的长者,将纳西传统民歌相传,倍受大家尊敬与爱戴。

肖奶奶的再次登场是在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月亮姆》中,《月亮姆》是这个音乐世家的家族传承歌调,这个家庭组合也被命名为月亮姆组合。《月亮姆》是肖汝莲奶奶从其母亲那里学来的一首童谣,每逢中秋佳节,全家人在院子里祭拜月亮,焚香祈祷,将月饼等食品供给月亮神,诵唱《月亮姆》共度佳节。有意思的是,此次《月亮姆》的演唱加入了肖奶奶的曾孙女——达坡马洛,四世同堂共同演绎月亮姆家族第一代传人流传下来的童谣,既生动又感人,体现了真正对纳西民歌的传承,也增添了本场音乐会的深度与厚重。

本场音乐会为全方位展现纳西音乐的魅力,特邀年轻的纳西器乐传承人杨泽民带来“白沙细乐”中的笛子独奏曲——《笃》。“白沙细乐”是流行在丽江纳西族中的一部古老的音乐,也被称为“纳西古乐”;相传始于元明时期,原本是纳西族木氏土司府中的礼仪音乐,乐器、乐曲均由内地传入,从乐曲名称看来自元南北曲,乐器名称均为汉语;清雍正二年改土归流以后,木氏土司被废除,土司府乐工流散民间,这部音乐逐步演变为纳西族民间的丧祭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一些纳西民间歌调、东巴音乐和舞蹈后,音乐曲调和表演形式逐步本土化和民族化。早期的曲调已经消失,现在尚遗存的曲调有:“笃”“一封书”“三思吉(三股水)”“姆咪妩”(公主哭)、“啊哩哩格吉拍儿”(美丽的白云)“跺蹉”(赤脚舞)“括蹉”(弓箭舞)“慕布”(挽歌)等八首,是一份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音乐会第二种风格的作品体现为“承”,即以传统纳西民歌为基础进行改编的一系列作品。这一类的作品是根据纳西族原生音乐的旋律音调、节奏、多声、和音为素材,以纳西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为内涵创作,富含纳西原生音乐风格音乐作品。本场音乐会通过和秋香(达坡玛吉)的代表作品《万物源》《中国画》《愿》的依次展现,表现了纳西族音乐人的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万物源》是和秋香根据纳西传统民歌《酒歌》及《哦姆达》进行改编的作品,作品将两首民歌有机结合,力图表达纳西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生命的爱,这种对家庭回归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在歌曲中有着强烈的表达,正如歌词中所唱:青稞酒醉心窝,月亮落进山谷里,温暖的火塘边,静静的坐着岁月里的老人,慈祥美丽;青稞酒醇香甘甜,盛着红红的火苗,古老的歌、万物的源,就像我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抱,那是我生命的源点。

对于作曲家而言,真正的“纳西古乐”——“白沙细乐”是获取“纳西元素”珍贵的素材。《中国画》一曲也取材于“白沙细乐”乐曲《美丽的白云》和《三思吉》。“白沙细乐”作为纳西族民间的丧祭音乐,歌词本意表达的是安魂曲,曲风悲切、委婉,而《中国画》则转变思路,改变曲风,将传统的乐曲立入新意,带来一种全新的又具有纳西风格的作品。就歌词来说,作词者罗章斌与李树琼从美术的视角,别出心裁地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中国画”,有山、有水、有声、有情,到处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天蓝歌甜、众乡亲品硕果丰年”的和谐、幸福的生活景象;从旋律来看,作品巧妙运用纳西古乐——白沙细乐乐曲,并通过现代而时尚地编曲,使其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流畅,词曲的完美结合,充分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深情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片片真情。

《愿》作为本场音乐会的点睛之曲,曲调改编自传统民歌《嫁女调》,歌词来自纳西族的灰姑娘版《牧牛姑娘》,表达一位女儿与变成小鸟的母亲的灵魂对话。他们在音乐的国度里是那样的相依相伴,在“月亮照进湖心,仙鹤奔向闲云”的美好意境里,让人们对生命中的轮回充满了美好的祝愿和想象。《愿》中的女儿对生命吟唱着:“月亮照进湖心,仙鹤奔向闲云。弯弯月亮哟,挂在树枝丫。遥望星空哟,仙鹤飞回来。凝视苍穹哟,花海在开放。清清湖水哟,莲花朵朵开。蓝天白云下,孔雀飞回来。牛羊满山坡,妈妈在歌唱。孔雀飞回家,朵朵莲花开。菩萨笑了,妈妈笑了。”

达坡玛吉空灵、悠扬的声音将观众仿佛带入了一个神奇的秘境,这个秘境中有花香、有鸟鸣,万物皆充满灵性。可以说,这首作品是一首词、曲、唱高度合一艺术佳作,表达了达坡玛吉对生命观的一种理解,就像佛教中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灵魂存在的,或许,她以一只小鸟的方式存在,或许她以一颗小草的方式存在,体现了纳西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观。

在这些上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使用传统民歌为素材时是谨慎的、尊重的。正如改编者达坡玛吉所说:“我父亲和文光先生说过一句话,‘民歌传承,改编比创作重要’。我一直认同他的观点,改编整合是对作品的保护的第一步。如果创作得面目全非,那么这首歌以后流到孙辈那里,源就被我们切掉了。我觉得传承的意义是把这些民歌DNA保护下来后,再去弘扬创新。所以,我面对这部分旋律是有敬畏感的,甚至非常小心翼翼。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一个音符、一个唱腔,都是符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从不敢自以为是的喊口号‘超越、创新、突破’。因为,我总觉得快节奏的经济时代,依然要有慢走的人群去坚守一些珍贵的东西。”所以,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用纳西族纯母语演唱的歌调,还是在汉语中夹杂着母语元素的歌调,在其旋律、节奏和编配制作中都融入了大量的纳西族文化元素,在创作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纳西文化的传统元素也得到了保留。

本场音乐会“月亮姆”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达坡阿玻也献上电视剧《木府风云》的主题曲《净土》,阿玻作为《净土》的原唱者,以其纯净、浑厚的嗓音用汉语和纳西语带来的演唱赢得了阵阵掌声。这首作品同样也是采用了纳西民歌的元素进行创作,在有效的采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运用较新创作语汇,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特点,又和纳西族原生音乐、纳西族文化之间有着微妙的、间接的关系作品,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田青老师说过:“对待我们的文化遗产,第一要保护,第二要传承,第三要弘扬,第四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本场音乐会——纳西民歌传承组曲《愿》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理念指导下进行。音乐会各作品的展示不仅传播了真正传统的古老的纳西民歌,更展示了经过整理、改编后的纳西“新民歌”,体现了“月亮姆家族”对民族音乐的坚守与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守望与弘扬,对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值得庆贺!

【注释】

[1] 肖汝莲:著名纳西族民歌非遗传承人,现年86岁,纳西民歌《嫁女调》《吟酒歌》《栽秧调》等近数十多首丽江塔城地区的民歌传唱人。

[2] 和文光,著名纳西音乐文化人、民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东巴象形文书法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丽江市民间艺人协会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

[3] 达坡玛吉(纳西名),汉名和秋香,纳西族青年歌唱家,就职云南省文联音乐家协会,云南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民盟中央艺术团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4] 达坡阿玻(纳西名),汉名和秋实,中央民族歌舞团纳西族青年歌唱家,东巴神乐创始人。

[5] 和金花,纳西族著名原生态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就职丽江市玉龙县东巴艺术团工作。

[6] 达坡马洛,今年6岁,达坡阿玻的女儿。

[7] 杨泽民,丽江知名的青年笛子演奏员,丽江市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丽江玉龙县歌舞团独奏演员。

猜你喜欢
本场纳西族纳西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得分王
安纳西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纳西鲁丁的微笑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
积分榜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