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村
中国新诗诞辰百年之际,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汉语诗人、诗歌研究者、普及推广者和读者等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其中,对汉语新诗的百年历程、取得的成就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展望,引发了高度关注。在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汉语诗歌生命力的健旺,深刻体认到,中华大地,从古至今,都是诗歌滋生繁衍的深厚土壤。
诗人白鹤林指出:“中国百年新诗,绝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汉语结构与文体形式的变革。其本质,是对时代生活与人文精神的一种深刻而必然的反映。”他为此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并以个人名义编著《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于2017年初出版发行,为中国百年新诗提供了一部建立在个人视野上的民间选本,得到了张新泉、龚学敏、杨克、雨田、田原等五位著名诗人、编辑家和翻译家的联袂推荐,着实难得和不易!
语村作为诗歌爱好者和对白鹤林知根知底的朋友,捧读此书,也大感惊诧、大呼过瘾!谨撰此文,就自己的读书体会,与诗歌同道分享。在笔者看来,《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感觉纯粹、点评专业、分析到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不是单纯的新诗选编,也不是专门的新诗评论,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彼此融合统一。近年来,有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和文学编辑,编著了不少关于新诗百年的专著。这些著作,要么只对经典诗歌进行汇编,普通读者大多无法有效阅读;要么对新诗作品进行学术化的解读,名词术语满天飞、云里雾里,使得普通读者望而却步,难以达到普及和推广之目的,也不能让更多的人有效领略新诗的语言之美、情韵之美、意境之美与艺术特色。
白鹤林编著的《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一书,可以说是目前为数极少的、由非学院及专业人士编著的中国新诗选本之一;同时也是新诗百年诞辰之际,国内第一本全面对百年新诗进行系统鉴赏研究的个人专著。它与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和文学编辑等人士编著的新诗选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在保证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参考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新诗在广大文学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包括大、中学校学生)中的普及意义。其编辑体例和语言风格,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和创新——其编排不按作家或作品先后排序,更回避诗家身份名头,而采用诗作者姓氏拼音顺序;其语言风格简明扼要,又精致生动,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介于西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与中国诗话的随性漫谈之间”,写起来轻松惬意,读起来通俗易懂!
《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一书,共遴选了111首文本经典、通俗易懂又篇幅短小的新诗佳作,每首撰写数百字不等的赏析文字,推介给读者。所选诗作者,涵盖出生于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各个阶段,既有沈尹默、胡适、艾青、何其芳、洛夫、北岛、舒婷、顾城、于坚、海子等诗界先行者和大家名家,亦有“70 后”“80 后”“90 后”甚至“00后”的实力新锐,可以说是新诗百年的一个缩影。
《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中的不少赏析文字,之前已陆续在 《诗林》《星星》《青春》《剑南文学》《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四川经济日报》《华语诗刊》(报)《重庆诗刊》等多种报刊、书籍和网媒发表,反响良好。在一些读者朋友的建议下,作者经过谨慎考虑和仔细修订,将书稿交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为新诗百年诞辰,奉献了一份好礼。该书既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又有较强的诗歌普及意义,在众多的新诗评介著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研习新诗之参考。
作者是一名70后诗人,怀揣一颗虔诚的诗心,骑一支笔,纵横于汉语诗坛——自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不仅成果丰硕,而且表现不俗——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媒体公开发表,部分作品比如小诗《孤独》在网上广为流传。有诗歌入选《70后诗选编》《中国诗典 1978-2008》《打破新天:中国当代诗歌选》(英文)等国内外数十种重要选本。曾获四川十大青年诗人、全国鲁藜诗歌奖诗集类一等奖、骆宾王青年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作者的创作,一直以诗歌和诗歌评论为主,也曾担任《剑南文学》特约诗歌编辑。而他撰写新诗鉴赏文字,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读诗笔记,目的在于训练自己的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写作,可谓发心纯正。后来,博客在互联网上兴起,他开始改变想法。2008年4月11日,他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贴出第一篇诗歌赏析 《“天下好诗”之:普珉〈在响亮的秋雨中静坐〉》。从那时起,他就有了编选 《天下好诗》的想法——把自己读到的、喜欢的好诗汇集成册,让自己可以天天读,同时也与所有爱诗的人一起分享。出于这个良好的愿望,经过八个寒暑的辛勤耕耘,方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用时下的流行语说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或者:天道酬勤,善作善成。
编选诗集和诗歌评论集,遇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最核心、最敏感、弄不好会遭人诟病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选诗的标准问题——在有限的数量和篇幅之内,选择什么诗、选择作家诗人的哪首诗来分析和点评,不仅体现了编选者的审美情趣,也表明了一种诗歌立场和主张。纵观《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全书,我们欣喜地发现,作者对诗家和诗歌作品的选择,既有专业的眼光和水准,又体现了很高的智慧,处理得既巧妙又得体。
作者秉持了一种独立的批评立场,排除名声和官阶大小、辈分高低和亲疏远近,对新诗百年历程、著名诗人及其成名作、代表作和实力新锐的佳作,进行系统梳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大众的阅读习惯和欣赏水平,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选择、取舍和分析、点评。因此,读者在书中看到的名家诗作,往往不是众所周知和广为流传的那些经典名篇,而是一些亲切、随和、率性和短小精悍、不经意间就会被诗评家忽略之作。因而对于那些名家、大家来说,此书有拾遗补阙之功效。作者坦言:“至于这些作品的选择标准,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个人的偏爱。”
作为一本中国新诗佳作鉴赏集,本书的编著前后共历时八年,作者所下功夫之深,由此可见一斑。但凡从事过文艺评论工作的人都知道,就事论事、就诗论诗,往往会不得要领,绝对是不行的!要评论一首好诗,尤其是诗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诗人的生活阅历、诗歌主张和创作历程没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领悟,是不容易说到点子上的,也是不敢下笔的!作者为了点评和分析好诗,所下的功夫是很深的,每一首诗的赏鉴,虽只有短短数百字,却能过筋过脉、入情入理入心,是很不容易的。对于这一点,只要读者诸君读上几篇,就会感受到,因此也就无须笔者在此赘述。
好诗亦须佳评。因为无论古今中外的诗歌,“酒好亦怕巷子深”的例子都是存在的。这就是诗评家存在的价值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做了一件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善事,做了一件为中国新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鸣锣开道的好事,善莫大焉、功莫大焉——对于语村的这一评价,时间过得愈久——也许要再过一百年来回顾,才会看得更清楚。毕竟,“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众神狂欢、众声喧哗的当今诗界。
当然,《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一书,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限于作者的接触面和阅览量,特别是受自身审美情趣和风格偏好的影响,对诗家和诗歌作品的编选,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遗珠之憾。同时,本书只编选了中国百年汉语新诗的部分佳作,却号称“天下好诗”,极易给人“头小帽子大”之嫌。因此,笔者建议,最好乘此书成功编辑出版的东风,再接再厉,编选一部国外好诗选,以让“天下好诗”名副其实。语村相信,白鹤林有这个实力,而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只要假以时日,或许就会有一部《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的姊妹篇 《天下好诗:国外诗歌一百首赏析》,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果如此,则诗歌幸甚!读者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