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剧集会火起来吗?

2019-11-11 12:27韩小凌
综艺报 2019年18期
关键词:题材现实

韩小凌

以适合的集数去满足在信息社会长大,更加习惯大信息量、快节奏叙事方式的观众,可能正是中国电视剧、网剧的一条出路。

中秋前几天,各大公号纷纷转载的“电视剧和网络剧主管部门拟出台关于推进国剧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消息备受关注,主要涉及电视剧管理的三条规则——如果说有全剧本才可以立项拍摄和针对演员薪酬、制作费比例的核查,只是对于近几年电视剧管理规定的明确和落实的话,对于电视剧“注水”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即鼓励制作40集以下(网剧30集以下)剧集,可能是近期各种消息里颇为值得探究的话题。

在成熟的中国城市中产中已经热了很多年的英剧、美剧,很多是以10多集的迷你剧集方式制作播出的,当然其中一些佳作会陆续推出第二季、第三季……欧美谓之“迷你剧集”的长度一般是10-20集,每集40-60分钟,制作精良程度在普通的电视剧和电影之间。那么,在时下的政策引导下,中国的迷你剧集制作会火起来吗?

其实回顾一下中国电视剧不长的历史,一些至今被公认为优秀代表作的作品,如《北京人在纽约》(1994年,21集)、《凯旋在子夜》(1986年,8集)、《便衣警察》(1987年,12集)、《围城》(1990年,10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001年,23集)等,多数也不超过30集。往往口碑好、集数多的电视剧是历史题材电视剧或者室内剧,前者因为情节所跨越的年代较长、人物众多而以长剧集的方式出现。由名著改编的最为著名的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不过36集,杨洁导演的《西游记》也才40集。

纵观那些口碑好、品质上乘的电视剧,集数比较多的基本集中在古装历史题材剧,其次是近现代背景,故事时间跨度较大的剧集。现今多数现实题材剧,往往在40集上下的边界徘徊。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实题材里具备足够大的时间跨度和人物命运起伏的作品并不多见;另一方面,现实题材在场景制作等方面相较古装、年代剧要容易一些,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在行业明确鼓励创作者关注现实生活,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的导向下,以适合的集数去满足在信息社会长大,更加习惯大信息量、快节奏叙事方式的观众,可能正是中国电视剧、网剧的一条出路。近期出现的一批爆款迷你剧集,所关注的题材大多和观众日常生活有关。迷你剧集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基于社会现实,有时效性地去创作剧本,并因为其短小精悍的体量得以快速制作完成、播出。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于2018年4月20日开拍,同年7月16日杀青,共10集,2019年3月24日首播,同年4月21日播毕。《我们与恶的距离》制作费4300万新台币,約合人民币860万元,后被HBO亚洲以投代购,得以在更大的市场播映。从资金周转的角度来说,如此快的制作、播出,理论上对于投资方是一件好事,投资小,周转快,口碑好。

随着一些题材、品质俱佳的迷你剧集的出现,Netflix、HBO、Fox国际等电视台或视频流媒体平台已经开始在中国台湾进行更多迷你剧集的开发制作。

如此好处多多的迷你剧集是否可以迅速在国内“火”起来呢?其实未必,其中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剧本。越是精练的剧本越不好做,现实题材剧本需要投入的精力远大于那些架空的、虚构的题材。《我们与恶的距离》剧本创作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完成,短短10集内容,编剧对剧中所涉及的心理学、法律、精神医学等,都做了大量研究和田野调查——毕竟越是贴近生活的内容越容易被挑剔。二是商业模式。过去平台认为长剧集容易带来观众黏性,因此更容易招商。迷你剧集显然不具备这一优势,那么是否可能开拓其他收入来源呢?

无论如何,随着电视剧、网剧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行业内外环境的共同压力下,迷你剧集也好、互动剧也罢,让更多的类型和模式得以尝试,让市场更为丰富生动,总是好事。

猜你喜欢
题材现实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欢乐颂2》《乡村爱情9》立项2016年8月立项表分析
梦与现实
剧版《非诚勿扰》《精绝古城》立项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