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无论是报刊、超市的购物小票,还是食品包装,亦或是五颜六色的服装以及各类产品的标签等,都离不开印刷。而印刷产业链是否绿色环保,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消费安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已是大势所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活消费水平的升级要求,印刷出版业也与时俱进掀起了绿色风潮,在绿色印刷理念的推动下,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产业绿色化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全产业链推行绿色化
在北京举办的“2019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上,绿色发展成为出版印刷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本次大会上,行业内优秀企业分享了各自绿色化发展的经验,共同探讨了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绿色化实现路径和行业未来的绿色化发展重点突破方向等等。
会上,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指出,70年来,我国印刷业经历了“铅与火”“光与电”的发展过程,正加快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不仅印刷企业开展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治,而且绿色设计理念不断得到运用,绿色包装、环保包装研发方兴未艾,印刷业呈现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崭新 局面。
据统计,我国印刷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千余家企业、不到10万从业者,增长到2018年底的9.8万家企业、270.4万从业人员,实现1.27万亿元印刷总产值,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行業。据了解,我国自2010年起实施绿色印刷战略至今已有9年。9年来,印刷业绿色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绿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印刷绿色化不再是简单的印刷工艺和耗材“绿色化”,更延伸出深刻的 内涵。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在从源头削减做起,逐步推广使用更加环保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比如,使用大豆环保油墨、水性光油、免酒精润版液、环保洗车水、植物淀粉喷粉、不含苯或二甲苯的环保胶黏剂,以及逐渐增加通过持续森林认证(FSC)纸张的使用量等。
在过程控制方面,一些大型印刷企业也通过采用集中供气、集中供水和集中供墨系统减少固废产生;一些企业还通过使用润版液过滤循环系统,减少了90%的新鲜水用量。在末端治理环节,印刷企业主要开展了废气、废水和危废三方面治理。印刷业危废主要来自于印前废水和印刷废水治理后的液体危废,及油墨桶使用后的塑料内胆、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擦机布。目前,很多企业对危废的处置和运输都选择了有资质的第三方供应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除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治,印刷企业在节能降耗、减少排放、认证审核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印刷企业用电消耗较大,但通过改变能源管线和设施布局,可以节约用电,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例如,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将6台独立空压机改造为3台集中供气节能空压机,总输出功率下降超过20%,可节约用电量20%~30%,18个月就能收回改造投资。
绿色理念推动技术创新
近年来,绿色印刷战略的推进催生了新技术和新动能,为产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源动力。据了解,目前全国有1031家企业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绿色原辅材料厂商数量和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随着绿色印刷产值的逐年提高,环保技术装备也得到快速发展。
在本届大会上,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还介绍了绿色设计理念。比如,针对印刷行业,工厂车间绿色设计可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人力、更符合环保要求;文创产品绿色设计既可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也可实现材料节约与创意兼得效果。他认为,要实现绿色设计,需要倡导新的理念、应用新科技,实现生产的可持续性,重在生态、资源与科技、需求相协调。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彬认为,印刷业绿色化工程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颠覆性技术,要对目前现有工艺、装备、原料、信息获取、控制方式等实行改革和创新。此外,还要强化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在开展绿色印刷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研究。据了解,目前我国CTP(计算机直接制版)的装机数量达到1.5万台,在传统印刷升级改造的同时,印刷数字化进一步普及,智能印刷也在如火如荼地成长。
据悉,从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环保部发布《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至今,在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全国共有13亿册中小学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实现了绿色印刷,正规出版的大多数童书也都选择绿色印刷。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宝宝健康,妈妈放心!”已不再是绿色印刷的宣传口号,而成为我国少儿出版界的事实。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优秀青少年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实施以来,5年累计推出绿色印刷图书7000多种,印制数量超过1亿册。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科书全部实现绿色印刷;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中阶段教科书基本实现绿色印刷。作为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主要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来为合作的各出版集团、印刷企业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这项技术是桌面排版系统、互联网技术同CTP制版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确保内容准确、版权安全的前提下,契合绿色印刷和创新发展理念;针对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全部教材和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都向印厂提供安全可靠的印刷用PDF文件,推动CTP技术在中国教材印刷领域全面取代传统 胶片。
经过数年的发展,绿色印刷理念已在全行业生根发芽。据介绍,如今,全国约50%的印刷企业制定了环保制度、采取了环保节能措施;采用绿色印刷的出版物涉及全国40%的出版社;近年来质检部门对绿色印刷图书质量进行抽查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绿色产品离不开绿色包装
北京印刷协会专家任玉成认为,仅仅实现了产品绿色化,并不等于印刷生产全过程都实现了绿色化;印刷业绿色化发展关键是要从源头做起,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化无缝对接。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以及电子商务蓬勃兴起,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持续且快速增长态势。由于产品包装呈现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使得一次性包装用品使用量大幅度增加,推行绿色环保包装势在 必行。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围绕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及围绕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形成覆盖包装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体系。尤其是当前在物流快递行业高速发展推动下,大量使用一次性快递包装及不可降解的封箱胶带,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据统计,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包装快递所用胶带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但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数据显示,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这一数字也达到了85%~90%。
专家认为,当前围绕减量、回收、循环等绿色包装核心要素,积极采用材料节约、易于回收、科学合理的适度包装解决方案,是当下包装用户和包装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快递盒为例,目前裕同科技创新研发出的新型无胶带环保防盗包装纸盒,不仅无须胶带封箱,且只需10秒就能轻松打包,全封闭的箱体设计使其承压力增加5倍,能有效减少运输途中对物品的损毁。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要实现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新材料研发与创新,增强包装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是重中之重。以裕同科技为例,公司在环保包装方面已拥有保鲜包装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成熟的生产技术。自主研发的生物降解快递塑料袋在废弃后6个月内能完全自行降解,能广泛用于餐具、购物袋、快递包装袋等多种类型产品,部分包装产品已在生鲜原产地、生鲜电商、物流电商中广泛 应用。
事实上,随着政府、企业、个人对环保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解决包装污染问题,各大电商与快递企业目前正纷纷试水绿色包装。目前,邮政企业在30个省份完成了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菜鸟网络、顺丰也在研发使用生物基材料包装袋、无胶带纸箱等;京东则在生鲜业务中全面推广可生物降解包装袋;百世快递在江苏、浙江、安徽试用环保袋,占其塑料袋用量的30%;中通速递与第三方合作,生产氧化和微生物双降解的绿色包装袋;申通快递准备将可循环使用50~60次的环保文件封套投入使用,并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合作研发可降解塑料袋。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为推进全产业链印刷绿色化、包装环保化,国家新闻出版和市场質检部门不断强化出版和印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建设,在出版社、印刷厂、原料供应商、设备生产商等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绿色环保印刷包装已成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薛金萍 xjp@c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