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养成教育中激励性策略的有效实践

2019-11-08 01:39明瑞玲
求知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幼儿园

摘 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而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单靠个人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还需要一些激励措施来促进。本文主要对亲子养成教育有效实施过程中的激励性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养成教育;激励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94-02

引    言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变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变成稳定的习惯[1]。幼儿园在开展亲子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在培养幼儿一个习惯时,虽然在每天亲子互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做了创新,但时间一长,无论家长和幼儿都很容易产生疲倦心理,从而影响亲子互动的质量,最终影响养成教育的培养效果。所以,让家长和幼儿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激励性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将亲子养成教育有效实施的激励性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积极向上的互学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提高群体内的心理相融程度,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为了激发幼儿和家长积极参加亲子互动,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我们在实施亲子养成教育时,将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家长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课题组家长群,每天在群里发布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语句或者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鼓励家长拍下幼儿每天完成的自理小任务的照片,并分享在群里,让其他家长和幼儿也能了解其他同伴每天的进步,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适宜的物质激励

物质奖励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奖励,也是一种最基础的激励措施[2]。在幼儿园,对幼儿来说,一张普通的贴纸都会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在物质奖励中,教师应把幼儿感兴趣的物质作为奖励,当幼儿能够达到既定目标或者已经完成既定目标时,就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幼儿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浓厚兴趣。当家长看到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时,家长也就更有信心配合幼儿完成亲子活动。这种物质奖励只是把幼儿引进亲子养成教育培养的大门,是一种外在的激励方式。在亲子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幼儿教师可以同时采用以下几种物质奖励机制来促进幼儿和家长坚持完成每天的亲子活动。

1.打卡积分,兑换奖品

在实施亲子养成教育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家长群,每天在群里统计家长完成亲子任务的打卡情况,并将统计结果公布在群里,家长如果当天完成打卡则可以得到1个积分,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公布一次打卡积分情况,让家长和幼儿清晰地知道自己完成亲子互动的情况。打卡积分累加到一定的数目则可以兑换一张奖状,兑换一定数量的奖状后则可以兑换一些小奖品。所有家长在一个大群里打卡,能起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兑换的物质奖励也是激励幼儿和家长继续坚持的动力。

2.亲子记录卡

教师可以给每个家庭印制一份亲子活动完成情况记录卡,配套发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各种形象的贴纸,如果幼儿和家长都能按要求完成当天的亲子活动,则幼儿可以在当天的记录卡上给自己和爸爸妈妈贴上贴纸,这种纪录卡的形式让家长和幼儿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自己每天的任务完成情况。这样一来,家长和幼儿之间就变成了一种同伴关系,既可以相互监督和提醒,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语言激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歌德说:“人生而就是有价值的。”只要相信自己,价值总会体现出来。“相信自己”具有神奇的力量,就算不会做的事情,只要相信自己可以,经过反复的练习就一定能做得很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过大,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幼儿,甚至于有些家长抱着一种“树大自然直”的心理,大事小事都代替幼儿做,剥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还会让幼儿产生一种“我现在还小,我不会做”的不自信心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就要给幼儿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多给幼儿肯定和鼓励。在培养幼儿自理习惯时,利用肯定语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例如,家长可以对幼儿每天的练习技能给予一个肯定语,穿脱衣服的肯定语:我有一双小巧手,穿脱衣服我拿手;针对刷牙的肯定语:我爱刷牙,刷的细菌全跑掉,刷的牙齿白花花,耶!……家长通过不断地重复这些简单的朗朗上口的肯定语,让幼儿从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的积极暗示,从而建立一种“我可以,我能行,我会做”的信念,以此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达到让幼儿愿意积极进行生活自我服务的目标。

四、家长的鼓励是幼儿前进的加油站

在幼兒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最依赖、最信任的亲人,父母的鼓励对幼儿来说,不仅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努力的一种推动力。父母给予的鼓励越多,幼儿就会成长得越好。例如,在培养幼儿自理习惯时,在幼儿每学会一项生活技能或者主动完成一项自我服务时,家长都必须给幼儿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拥抱、一个爱的亲亲、一次默契击掌……对幼儿出现的小失误也要以鼓励为主,这些小小的肢体接触和鼓励既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能够给幼儿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心理满足感,从而让幼儿更愿意积极大胆去尝试,在不断地尝试中提高自理技能。

五、教师的引领和鼓励是家长观念转变的关键

幼儿需要鼓励,家长同样也需要。对于家长来说,最开心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和成长。所以,在进行亲子养成教育的培养计划时,教师应经常鼓励家长把幼儿的成长变化用照片或者文字记录下来,定期将家长的记录收集起来进行一次展示,对记录完整的家长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家长也会更有动力。家长在记录的时候就是一次用心的感受、一次美好的发现。同时,教师也应每天在群里分享若干个幼儿的成长变化,分享一些教育小故事、先进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教育小建议等,通过这些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理念的转变可以让家长更认同、更重视养成教育的培养意义,同时,幼儿可视化的成长变化会让家长更有动力配合幼儿园进行亲子养成教育的培养。

结    语

总之,亲子养成教育能够有效实施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性策略。物质激励可以激发参与兴趣,但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激励,其能让家长和幼儿从内心深处感受养成教育带来的好处,从内在体验成功、愉悦、满足的感觉,从而更坚定地将亲子养成教育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沈会花.浅谈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A2):173.

刘宇玉.浅谈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好家长,2017(58):247.

作者简介:明瑞玲(1985.10—),女,湖北郧西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亲子养成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