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涛
写这篇专栏的时候,正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之时。大街上、楼宇间,带有赛会标志、吉祥物的招贴、旗帜和花坛,五彩缤纷中透着喜气,展示着这项全球军人最高水平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大赛在江城驻足的印记。暑热已消,寒意未至,在武汉最舒适的季节去看几场军运会比赛,该是相当惬意。尤其,军运会上有几项一般大赛无缘得见的军体项目:跳伞、定向越野、军事五项、空军五项等等,对于无比熟悉奥运会、亚运会的人们来说,会有全新的观赛体验。
时间倒回几十年,军事体育项目在中国曾经相当普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城市都有射击、跳伞、定向越野、滑翔、航模、划船、负重越野等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甚众。许多机关、企业、学校普遍开展这类运动的培训和比赛。直到八十年代初,不少学校的运动会上,仍可見手榴弹投掷、爬绳、障碍赛跑等项目的比拼。当年,这些项目拥有同一个名字——国防体育。
那是一个已成过往的年代,不过,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后来人可以从历史读物上或多或少知晓一些当年共和国面对的凶险。1950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成立仅一年的新中国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当中;抗美援朝取胜不久,台海形势又剑拔弩张;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共和国同时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虎视眈眈:南部,美国挑起越南战争;北部,苏联在我边境不断增兵并建起导弹基地;1962年打响对印度的自卫还击战,1969年在珍宝岛与苏联兵戎相见……对无数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连续遭受军事威胁的时代,那是一个一边建设国家一边要随时准备保卫家园的时代。
孱弱必会被欺,强国必须强民。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的屈辱惨痛与巨大代价在前,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共和国建立之初,便发力推动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为了国民健康,为了国家建设,也为了国防。
1952年,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成立,隶属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它的职能便是组织开展各类国防体育活动,指导各大城市建立国防体育的单项俱乐部。那些运动本身各具魅力,负载“国防”内涵,再加培训与推广助力,短短几年之间,众多国防体育俱乐部就在不同城市生根开花。射击、航模、海模、划船、摩托车、跳伞、定向越野、等等都需依托器材,缺钱少装备,往往只能因陋就简,常常还得多人共用,但毫不妨碍青春热血参与踊跃。每当举行表演活动,现场观众总是成千上万,加油喝彩,仿如节日。大量人员拥有这些运动所给予的技能,可快速转化为战时的力量。
1959和1965年的前两届全运会,比赛大项中都有近三分之一为国防体育。首届全运会,曾是部队护士的陈蓉刷新了女子自选小口径步枪50米和100米各30发卧射世界纪录,那是全运会历史上的第一项世界纪录。前两届全运会诞生的13项世界纪录中,近一半来自射击、跳伞、航模这几个国防项目。
70年代,改变悄然发生。1971年春天,“乒乓外交”帮助中美关系破冰,随即,以乒乓为主的多项目体育外交向更多国家延伸。同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环境大大改善,为中国竞技体育突破国际体育霸权封锁提供了条件。1973年,中国进入亚运联合会,转年便首次登上了亚运赛场。曾经的关隘一道接一道被破除,水到渠成。曾经的浓浓战云渐渐退出天际,中国体育闯开封锁,冲向亚洲、走向世界,融入国际体坛主流赛事竞争,彰显中国力量已成清晰路径。
当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举行时,正式项目除棋类之外,其余都与亚运接轨,航模、海模、跳伞、摩托车等国防体育项目被归入表演之列。各地的国防体育俱乐部逐渐减少,体校陆续停止招生。随国力渐强,已无需“寓兵于民”。
几十年时过境迁,不少项目今日犹在,虽不再以“国防”的名义,但因独特魅力,令许多人因喜爱而来,那是它们如今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