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果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在形式表征和主题内涵的呈现上有了阶段性的进展和变化。以《天书奇谭》为例,影片充分吸收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并对作品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在叙事和结构上传统意趣与现代审美并置、造型设计上古典意味与现实气息交融、音乐道具的运用上既包含民族性传统又充分融合现代元素,使得整部作品极具特色和韵味。
关键词:动画电影 民族性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66-03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动画创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优秀电影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作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作品,无疑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作品,在当时政治文化背景下具有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也只有以史为鉴,才能为我国将来的动画发展提供有益借鉴。①而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不仅在技术表现上有所开拓,更重要的是能够更为巧妙和多元化地对中国各门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整合与吸收,并结合现实生活与广大观众的审美变化对原著进行适当的改编,从而使作品整体更具有趣味性、幽默感和平民化的特征,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业界的认可。
一、情节和结构:传统意趣与现代审美并置
《天书奇谭》故事原型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平妖传》,原著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后经明末作家冯梦龙修改和完善流传至今。为了使作品更易于通过银幕的手段呈现,增添剧作的吸引力和观赏性,编剧包蕾和王树忱又对《平妖传》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在保留许多富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情节的基础之上,增添了富有现实性的角色和情节,使得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具有观赏趣味和审美趣味。
《平妖传》中的主人公本是寺院内的蛋子和尚,为了使剧情更加曲折离奇,同时为了更加符合儿童动画电影的定位,两位编剧巧妙地将其设计为一个亦人亦神的小男童。同时,编剧将原著中的越王也设计成一个顽劣、任性的孩童形象,消解了原著成人世界中王的昏庸无度、好色多疑,使之性格特征更清晰鲜明,也更加适宜儿童群体理解和观赏。狐妖这一形象的设计也颇具意味,在中国古典神怪小说中《广异志》《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作品中都不乏狐妖这一经典形象,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金猴降妖》等作品中,导演和编剧以及绘师也都花大量的精力和功夫对狐妖形象进行刻画,在这些作品中狐妖往往心肠恶毒,借助仙法化为美丽的女子,诱惑异性,害人无数。在《天书奇谭》中,三只狐妖也是作为正义的对立面——坑蒙拐骗、盗取天书,迷惑众人,三只性格迥异的狐妖——老狐妖的老练和毒辣、媚狐妖的妖媚、仆人男狐妖的呆傻愚钝为整部作品的情节增添了复杂性和趣味性,也使得作品情节的发展更为离奇和具有吸引力。在剧作场景的设计上,烟雾缭绕、高山流水、山峦重叠的自然景观独具中国山水风光的典型特色,古刹老庙,市井街道也极具中国地方风味,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中国式的古色古香。同时编剧巧妙地将情节进行改写,加入了蝗灾的情节,很恰当地影射了现实,更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结构的设计上,《天书奇谭》整部作品严谨地遵循中国传统故事发展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开端”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袁公因盗取天书而被严惩下凡,并将仙鹤蛋放入炼丹炉中;“发展”阶段由于正邪势力的对立而不断产生各种矛盾冲突,三只狐狸偷吃炼丹炉中的仙药幻化成人,偷走了仙鹤蛋后坑蒙拐骗,利用蝗灾和村民的疾病获取不义之财。蛋生从仙鶴蛋中孵出,并拜入袁公门下修炼天书,蛋生消灭了蝗灾并拆穿狐妖的鬼计,却被狐妖设计陷害盗走天书。“高潮”展现了主要矛盾正邪力量的正面的对抗和激烈冲突。狐狸精得到天书后大闹官府,三闹皇宫,脱险后的蛋生闯入皇宫与狐狸精斗智斗勇抢夺天书。“结尾”部分巧妙“收煞”,交代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并升华主题情感。袁公及时赶到夺回天书并推到云梦山压死三只狐妖。玉帝下令捉拿袁公,袁公让蛋生熟记天书后将其销毁,并随天兵天将前往天庭受罚,此后蛋生在人间捉拿妖魔鬼怪,造福百姓。
整部作品情节曲折跌宕、循序渐进,通过发展和冲突的巧妙设计不断地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特别是蛋生的出世居然是狐妖的偷盗行为所导致的,而被扔下井的蛋生却凑巧救下了同是被狐妖扔入井底的小和尚,故事的发展逻辑紧密并且经得起推敲,结局时袁公的出现收服三只妖孽也设计地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特别是影片带有悲壮色彩的大团圆结局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和价值观,因而《天书奇谭》一经播出便十分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角色和造型:古典意味与现实气息交融
影片中的角色设计和服装造型也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小说、戏曲中的形象,并且导演也巧妙地将民俗文化融入作品之中,使得剧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姿。既有赋予传统气质和造型的仙人、又有贴切生活富有现实气息的蛋生,还有从头到脚散发着阴险狡诈气息的狐妖、县令和太监形象。
玉帝、雷神、风神,以及作为看管天书的白云洞君——袁公,都是中国传统神话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角色和人物,其职能、官位和性格特征都在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中有迹可循。在反面角色的设计上,导演和形象设计巧妙地借助和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中“丑”角和“白脸”形象,县令、府尹、结巴太监是中国戏曲中的文丑形象,这几个人物形象的设计都十分夸张且变形,呈现出一幅丑陋、阴险狡诈的模样,很好地暗示了其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而断腿狐、老和尚、小和尚则是武丑的形象,其中,老和尚和小和尚面部变形程度较弱,也暗示了其内心并非十恶不赦,只不过偶尔因为诱惑和误导而心生歹念。老妖狐是借鉴的彩旦,而媚妖狐貌则酷似中国戏曲中的花旦,白色变形夸张的面部特征也显示出了老狐妖的奸诈,而大面积白色和桃红的胭脂则凸显了媚狐妖的妖艳。人物造型设计和具体的角色的性格特征相呼应而使得作品不仅更加通俗易懂,增添了喜剧效果,同时也更好地彰显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