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
谢炎廷,兰州市人,自幼脑瘫,面部、双手、双腿、双脚严重畸形,无法清晰说话,无法正常握笔,甚至吃一碗饭都要40分钟,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生活的磨难与苦痛,没有限制他的梦想和脚步,这个曾被医生诊断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正一路走来。
徐守军,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课、带学生、搞科研……从清晨5点多起床有时一直忙到深夜,中间只有两顿饭的歇息时间。
2011年9月至今,谢炎廷作为一名不拿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编外生,从本科课程到博士课程的学习,一直都是徐守军的学生。关爱和求知,成就了两人8年未曾间断的师生情。
命运坎坷,不幸孩子的幸福家庭
1992年9月29日,谢炎廷出生了,是个早产儿,比预产期提前50天,体重只有5斤2两。谢炎廷11个月大时,因发烧被送进医院,被确诊为脑瘫。别的孩子开始走路了,他还无法站立。
再怎么难,日子还要过,病还得治,一家人开始了长达12年漫长的求医之路。北京、石家庄、成都、西安……谢炎廷的妈妈已经记不清去过多少地方。这12年的时间里,只要有好心人推荐,或媒体广告推荐的大小医院都走遍了,但谢炎廷的病情一直不见明显好转。
谢炎廷6岁时才学会蹒跚走路,堪称奇迹。妈妈看在眼里,又心疼又惊喜。她抹着眼泪说道:“这些年,没找到一家合适的康复训练机构,也不知道怎样帮孩子康复,家里所有人都横下一条心,就从帮助他学习走路开始。起初,孩子没走几步就双腿跪地,两个膝盖被磕碰得鲜血淋漓……一直是这样鼓励、坚持和不放弃。”
谢炎廷7岁,到了入学年龄,却没法和正常孩子一样到校上学,爸爸妈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谢炎廷在家上学。买课本、备课、列课程表、上课,在家办起了学堂,谢炎廷的爷爷曾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3人轮流教他读书,学习所有课程。
谢炎廷和普通孩子一样,也喜欢玩电脑。有一次,妈妈看到他在学习时间玩纸牌游戏,心里一机灵,问孩子:“炎廷,你是先玩再学,还是先学再玩?如果玩游戏你可以玩一会儿,如果学习就专心致志地学习,你自己選择。”自此后,妈妈再也没看到谢炎廷在做功课时玩游戏,谢炎廷也逐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
进大学遇恩师,成就8年师生情
2011年6月,谢炎廷即将年满18周岁,这时他不仅完成了高中学业,还继续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为检测这些年来的学习成果,谢炎廷只好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毅然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因为无法握笔写字,高考试题只能回答选择题部分。
高考成绩很快有了结果,谢炎廷的理科试卷选择题总分为280分,他考了262分,其中数学科目的选择题得了满分。然而高考成绩仅得262分,什么样的大学会录取他呢?
为实现孩子的大学梦,谢炎廷的妈妈来到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找到张和平院长,并表达了谢炎廷想旁听大学课程的愿望。张院长听到谢妈妈的讲述后非常感动,动情地说:“这么一个孩子,自学成才,不可多得。”当即表示同意谢炎廷到校旁听。就这样,谢炎廷如愿以偿地成为兰州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不过将物理专业改选为数学专业。
徐守军,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数学系博士生导师,初次见面,谢炎廷就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2011级的新生课堂上,徐教授给军训后的大一新生上第一堂课,步上讲台的那一刻,目光一下子被教室最后靠近门边的谢炎廷所吸引。只见座位上坐着一个不太安稳的学生,摇头晃脑,表情像是在做鬼脸,不做笔记,眼睛却一直盯着黑板。
课后,徐守军教授才知道,跟着2011级本科生一起学习的旁听生名叫谢炎廷,手脚畸形,讲话吃力,没有办法握笔,只能靠耳朵听,靠脑子记忆和思考。可以想象,谢炎廷要比常人面临更多的学习困难,因为他甚至无法独自上厕所,以至于在学校期间连一口水都不敢喝。
接下来,徐守军教授每次上课,总会有意识地将目光投向谢炎廷。他深为感动地说:“这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就观察一下他的接受情况,看他点点头就知道他明白了,看他皱着眉头,那肯定是有疑惑,有疑惑的地方我就重新再讲一遍。”
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徐守军教授通过眼神跟谢炎廷交流,给他传递鼓励。课间休息时,徐教授作为授课者,则主动走到谢炎廷身旁,蹲下来与他说话。刚开始时,徐教授完全听不懂谢炎廷在说什么,只好猜测他想表达的意思,再写在纸上,让他确认,然后再进一步深入探讨。
2014年秋季开学,谢炎廷在读大三,也已旁听了3年的数学专业课程。徐守军教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关“组合数学”的课题,引起了谢炎廷的浓厚兴趣。放学后,谢炎廷非常急切地查阅大量资料,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思路,在上第二节课时,他主动请求与徐教授进行深入交流。看到谢炎廷的兴致很高,徐教授当即定下题目,要求谢炎廷以这个课题作为论文选题,尝试着写一篇论文。
正值夏末秋初,依然酷暑流火,为完成这篇论文,谢炎廷在纸上反复画图,常常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有了新的思路,再找徐守军教授沟通修改。徐教授一有空,就会给谢炎廷打电话,约时间面谈。通常情况下,徐守军教授会带女儿去大学图书馆看书,这时他便主动约谢炎廷和他的妈妈到图书馆见面。
谢炎廷的妈妈不只一次地看到,师生二人就坐在桌子前讨论,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物我两忘,大汗淋漓,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可想而知,谢炎廷说话非常缓慢,也很难握笔写字。两人在讨论中,徐守军教授都会记录要点,再要求谢炎廷回到住处,用电脑敲打出来。这还不算,很多时候,徐教授还会在课后就同一个问题,发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微信语音给谢炎廷,谢炎廷则打字回复。
在此后数年的时间里,教授和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两人为了一个未解的科学问题反复讨论,终于拿出了原创性的解决方法。谢炎廷用他的一根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写成了学术论文。
2015年的夏天,謝炎廷紧跟同班同学,完成了数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所有课程,且高质量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就此停歇,师生情谊依然在延续和加深。
2015年9月,谢炎廷在继续深造的愿望下,主动请求跟随徐守军教授攻读硕士课程,徐教授欣然答应,并接收其成为自己的编外硕士研究生,正式加入他的课题组。
2018年6月2日,谢炎廷作为编外的硕士研究生,与其他同级硕士生毕业生一样,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没有因为谢炎廷的诸多不便而降低标准和要求,采用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步骤。答辩结束后,徐教授从几个答辩委员会专家那里私下得知,他们一致认为谢炎廷在同级硕士研究生中达到了中上水平。
编外博士生,学术研究再获新成果
2011年至今,在过去8年的时间里,徐守军教授和谢炎廷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谢炎廷也在生活难以自理的情况下,学术研究初获成果,论文得以发表,这些都是与徐教授长时间的坚持和鼓励分不开的。
2018年8月,谢炎廷受邀参加第8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他本有资格上台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但因语言表达不便,就没有申请。徐教授作为他的导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学无止境,学术无止境,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学术交流机会。”
一个月后,谢炎廷在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业后不久,又顺理成章地成为徐守军教授的2018级编外博士研究生。这个当年曾被医生确诊为脑瘫、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才真正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生涯。
2019年5月伊始,28岁的谢炎廷在读博将近一年之后,再传捷报,他的另一篇关于“数学图论”的学术论文,被SCI国际期刊接受并发表。谢炎廷的妈妈听到这个好消息,既感激又伤情地说:“谢炎廷没有学籍,徐老师带他也得不到任何经费,孩子参加的一些研讨会花的住宿费、车费等,却都是徐老师义务出钱的,真的很感谢。”
更为可贵的是,从本科生到博士生,谢炎廷居然是徐守军教授指导时间最长的一名学生。长达8年的坚守和培养,到底是为什么?徐教授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感触很深,他非常欣慰地说:“在我这儿,我不会让谢炎廷停留,通过连续多年的培养,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士毕业生,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真正独立起来,让他不仅现在有所学,还要将来有所为,对谢炎廷的未来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