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摘要: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声乐实训课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应用实践水平的专项拓展课程,其考核标准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和声乐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这一课程考评方式的设置,显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当形成多元化的横纵交叉分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鼓励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时评价来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结业评价同样应采取多重角色的考核认定,形成对实训成果和学生能力的综合认知,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完成职业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声乐实训课 考核方式 过程评价 结论评价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98-02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有着特殊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教学方向以及就业需求等方面均有着自身的规律,作为教学主体和教育者,所需要思考的重点自然也落到了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代差。同样是应对声乐教学,高职院校的特色如何体现,如何给予学生更多应对日后竞争的本领筹码,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特色体系构成,声乐实训课显然具有鲜明的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教学完成之后如何精确量化,合理考评,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提出的检验标准,也是对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评判,更是对这一课程开展水平和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检阅尺度。为此,应认真思考考评系统的布局规划,体现其價值意义。
一、高职院校声乐实训课开设的背景因素
声乐实训课是在基础声乐教学达到一定程度水平时,将基本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相互结合的一种课程体系,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模拟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就是以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为设定标准,传授学生具体操作与驾驭应用的能力,提示学生所要面临的工作重点与难点,考验学生独立面对困境与解决难题的应变能力、统筹能力、专业能力。声乐实训课作为一门历史时间长、内容丰富、课程弹性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领域起到了“守关人”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开设声乐实训课的背景因素在于:
其一,高职院校的教学地位与本质功能决定了声乐实训课存在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是学生未来的就业以及社会职业发展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于高等综合类院校或音乐学院在声乐教学方面的专业性与纵深性,这两类教学系统的标准显然是大相径庭的。前者旨在做好校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力求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大众对声乐文化的需求,掌握这一领域的全面本领与素质,将声乐艺术向社会基层进行推广,并在此过程中成就学生自身的职业身份。而后者更为侧重培养声乐艺术层面的精英人才,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发展。两者培养的人才方向不同,所注重的教学内容自然也有巨大差别。
其二,从生源水平来看,高职院校的声乐实训课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否认,高职院校所引入的生源较之本科院校有着不小的差别。整体来讲,生源底子差,专业技能欠佳,质量参差不齐,综合文化水平不足。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些差距,并形成专业技能领域质的飞跃,除了严格的管理与教学,更重要的是以“实战”来锻炼,促使学生在一个训练时间与空间中得到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声乐实训课开辟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训练的一个全新途径,以阶段性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汇报水平作为评测教学进程的标准,使其形成快速的水平增长,并与本科院校学生之间形成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体现自身优势。
二、过程性考评的多重实现方式
对于声乐实训课的考评,并非是在终端所进行的一次性考评,而是需要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考评与教学融为一体,形成常态化。过程性考评是对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的量化对比,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成果的阶段性检测。声乐教学绝非是单纯的唱好一首歌,表演好一段作品,掌握某一个音的发声方式。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而言,它所重视的是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活学活用能力,考虑的是学生如何能够驾驭各种与声乐有关的实践场景,将自身所学向社会传播。因此,过程性的考评应通过多重方式实现:
其一,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声乐实训课是在每一节课的积累与总结中逐渐完成整体素质搭建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出勤率、作业完成度、汇报满意度不仅决定着自身学习成果,还严重影响到身边人及整个集体的学习质量。因此,对于每一次课堂情况和作业情况的量化评价是一切教学开展的基础,应得到重视与严格约束。
其二,对于学生课堂表现需形成多方面观察与评价标准。高职院校的声乐“实训”,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声乐技巧,还包括舞台表现力、舞台驾驭力、教学传播能力、综合调控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即便在教学过程中的评判,也不能以歌唱行为为唯一参照对象。声乐专业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较为宽阔的范畴,应着眼于多方面的教学标准,启发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培养某一微观领域的兴趣点,并以此来评判其进步程度的标准,这显然更为科学合理。
其三,声乐实训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需得到重点关注和加分。长久以来,声乐教学领域重技术轻理论的情况始终萦绕于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大课或小课教学过程,学生将声乐艺术狭隘地理解为歌唱的发声、共鸣、气息等元素。声乐实训课就是通过综合的方式,用艺术化的语言将声乐技巧转化成能力。当然,这其中所实现的途径是具有多种方式的。除了教师按照既定教学内容的规划布置,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并认可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对于声乐表达方式的创意,并鼓励和提倡拥有全新地思维意识,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需要主动适应并给予的,也是教学过程中评估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性考评的方式与价值思考
对于高职院校声乐实训课程的结论性考评方式,并没有某一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能够应对全面的评判标准。而综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与人才培养初衷,实训课的结论性“守关”角色应重点体现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应当由多样性的主体所构成:
其一,教师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对其声乐实际应用能力所给予的基础成绩。这不仅包括学生在这一课程内的所有表现,还包括学生自身对声乐艺术的驾驭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出学生基本功的方方面面。而作为评价主体,应当有任课老师和声乐技巧教师汇总评判。
其二,艺术实践活动与考试评价。这主要是通过在学制结束之后对于学生舞台表现力、艺术功力、应变能力、审美感知力等方面的评判。通过一台汇报演出或是一場毕业考试的方式,充分体现出实训的效果,给予学生舞台发挥的空间,也是学生有机会发挥所长。作为舞台下的评判者,教师应从各个层面观察学生的表现,以成熟、稳定、充分等作为评判标准。
其三,学生之间的互评。这一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相互之间的优缺点,查找自身不足,思考日后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学生互评的过程意义大于结果,作为第三人称角色得到良好的观察学习机会,这也是声乐实训课所给予的特殊实践平台。
其四,社会评价。是指学生在实习阶段社会所给予的评语,声乐实训课不仅体现在内部课堂,更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社会评价往往是客观中肯的,是对学生乃至教育主体的一次深度检阅。因此,这一评价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也是声乐实训课效果的一种重要信息反馈元素。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声乐实训课的考评方式是由教学侧重与学生培养目标所综合设定的。这一考核过程伴随着实训课的开展和结束,也关注着学生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考评方式的多元化与丰富性是教育主体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更是对教育过程审慎的把控。公正、客观、全面、创新的考评方式是高职院校声乐实训课纵深开展的基础,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贾红月.浅谈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J].大众文艺,2016,(09).
[2]吉钰梅.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刍议——兼谈构建中国声乐学派[J].歌唱艺术,2013,(11).
[3]柯冬娜.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探讨[J].北方音乐,2015,(11).
[4]李海洋.浅谈中国声乐跨界演唱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7,(15).
[5]戴新.中国声乐作品中美声唱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