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就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和沟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实施策略
1.积极参与策略。
(1)全员参与。 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老师可根据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通过个体学习形成全员的参与,进行师生、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人人参与、互动交往的生动局面。
(2)主动参与。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在学习北师大版Unit 5 Rhythm 后,我安排了一个Party, 在其期间,我播放了不同的Rhythm 的音乐,同学们可和着 rhythm 唱歌、跳舞, 兴趣盎然,体验喜悦,既能让他们熟悉不同的 rhythm,又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3)差异参与。课堂上,我们可把学生分成4至6人的小组,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组成组内同质的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人际合作策略。
(1)语言合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口语化,尽量运用表达技巧、肢体语言和適当的表情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OK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抓住每个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我也行”的信心。
(2)环境合作。老师可根据需要设置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老师之间多交流、多探究。例如在学习Christmas 一课时,课前可摆放好 a big Christmas tree,并装饰不同颜色的 balloons, 准备红色的 stockings ,一个白纸做的snowman,教室里放着Christmas Carol and Jingle Bell. 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学生们既学习了文中相关的Key Words,也感受到了Christmas 的氛围,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3)个群合作。如对话朗读可让partners 来完成,课文中的问题、身边发生的热点话题可安排先组内讨论选出一个代表,后组间交流,以此来促进个群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情感交融策略。
(1)师生互爱。课堂气氛的好坏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尤其是对一些基础弱的学生,老师可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
(2)人格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确保学生的主体性,遵循“人格平等”的原则是打开学生心结的钥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建立信任的基石。要时常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勇敢地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
(3)发扬民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的最佳舞台,鼓励学生用“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阅读课文Sea Stories 一文后,我就用 Flash slide 呈现: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on a boat going towards a big whirlpool? 等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实用性的自救知识。
4.互动评价策略 要建立能够评价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的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老师既注重整体性,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比如:课堂上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等都要作为评价的依据。平时课上的问题回答、讨论、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检测、期末考试都要纳入评价之中。
二、 注重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不仅要求老师的理念要更新,老师的角色也要转变。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在学习Marco Polo 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指导他们按时间顺序了解Marco Polo 的经历,学习Marco Polo : clever, hard-working, curious, love his motherland 等优良品质。
2.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老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和帮助,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发挥最佳的潜能。比如在教学 Unit 6 The Art of Paper 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剪贴文化后,我拿出相关的材料让他们上台展示他们的才能,像剪贴画、泥塑等。
3.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语言、投影、板书、实物、多媒体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也可组织辩论、有奖比赛、演小品、小主持人现场采访等给学生创设更多想象的空间和表 达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互动式的多人参与的自由而宽松的学习知 识、探究真理的环境,形成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学教学参考[M].广西教育学院出版,2016(12).
[3]安徽教育.2017(7).
【作者简介】蔡桂萍,合肥市肥东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