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新陈代谢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高速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罗家寨城中村改造的必然性,充分考虑周围村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出发展创意艺术展馆的可行性方案。着力发展西安文化事业,建立适应居民文化需求的文化艺术馆势在必行。
城中村改造成为西安高速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千面一城”改造方式弊端的显现,如何重塑人文记忆,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罗家寨城中村位于西安美术学院附近,因其地理优势,从原本的乡野小村蜕变成艺术产业聚集地,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众多艺术人才汇聚于此,在其周围建立艺术展馆和艺术街区,拉动了周边地区乃至西安市的经济效益。
一、罗家寨改造的必然性
如今大量城中村面临拆迁改造的问题,据调查,西安目前有187个城中村,其中雁塔区的居多。罗家寨位于雁塔区陵园路南段东侧,西安美术学院对面,有“画家村”的美誉。
(一)罗家寨目前问题分析
在发展的过程中,罗家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对于这个独特的区域也做了相关指示,在西安雁塔区官方网站上,明确提出了对罗家寨片区进行拆改的前期论证报告。
羅家寨目前居住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居住建筑多在原建筑基础上加盖,结构质量差,采光、通风差,建筑密度高,90%的建筑间距仅有2~3米;水电系统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缺少绿化;道路狭窄无法满足人流、物流的基本要求,路面不平,雨天易形成积水,排水设施不合理;户外电线随意拉扯,线路老化,居民垃圾随意乱放,消防隐患严重。
罗家寨人口构成复杂,村内既有农村人口,也有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受罗家寨区位因素的影响,艺术从业者占很大部分,还有一些毕业学生,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房租。少数村民经营商店、台球馆、麻将馆、网吧等,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老年人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成年人闲散无事可做,少年儿童缺乏健康成长环境,社会问题较多。
(二)罗家寨优势分析
罗家寨承载着西安艺术家们重要的记忆,因其自身地理因素成为西安独具特色的画家村,为该地区打造艺术馆提供可能。罗家寨与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隔街相望,这里聚集大量的美术培训机构和绘画艺术人才,形成了很好的艺术市场,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周围的社区商业、大型超市等也为该地区人群提供了消费服务,政府利用区域优势将艺术与商业结合,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效益与文化发展。
(三)罗家寨建立艺术展馆的意义
人的活动需要特定的场地,场所包括了特定的场地。场所精神是人在场所中长期、反复活动中产生,并在具体空间中保留下来的痕迹,在这一空间中表现出积极的意义。并非只有年代久远的建筑才具有文化价值,罗家寨中的建筑虽然因年旧失修问题突出,但在时间的长河中,己然成为原住居民乃至周边片区居民对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具有场所精神。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忽略场所精神的营造,虽然居住品质得到提高,但同时失去了地域文化的归属感,使得整个区域的场所精神消失殆尽。罗家寨艺术馆的设计应该不仅仅是对该区域的改造更新,更应考虑周边环境和场所精神的营造,多方位解读该区域的人文精神,让这个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村落仍然充满艺术生机。
二、建筑衍生
好的建筑作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即实用功能,二是文化层面,这与建筑所处的地域文化有关。罗家寨作为西安雁塔区重要的村落,多年以来,与周边的学校、商区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联系,特别是与周边西安美术学院之间建立了学商结合的运行模式,具有场所识别性。因此,在艺术馆设计上,要注重地域环境下的建筑、材料特征、结构形式以及陕西关中地区的要素与现代建筑造型的融合。在建筑造型上,“以基本的几何形体求统一”为设计原则,进行二维空间的几何平面组织和三维空间的几何形体构建,依据“黄金螺旋”的原型重新组织修改建筑体块关系,同时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虚实关系,构建虚空间。虚空间有两种内在含义,一是人面对天地的一个场所,二个是景观联结的空间,通过体块之间的移动、变形、交错让这个建筑更富有层次变化感。
展馆的屋顶可沿用陕西关中地区特色房屋类型“夏子房“的造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房子半边盖”,取肥水不外流之意。这种屋顶设计有其来源:屋顶从侧面看正好是人字的一半,水顺着走势直接滴进自家院落,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再者由于关中地区常年刮西北风,通常夏子房朝东、南设置窗户,解决日照和光线问题;雨水顺着倾斜的屋顶顺势而下,直接流入虚空间中的水池之中,顺着建筑动线直通广场,建筑形体适应地形紧紧地与基地环境贴合在一起,构造一个具有连续性、延续性的建筑关系。
三、建筑材质
罗家寨改造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房屋建筑被拆迁,房屋拆迁中产生的碎砖瓦废弃物不但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而且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面对这样的状况,将碎砖瓦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处理成为“再生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解决碎砖废弃处理的困难,同时对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可选用砖这一传统建筑材料与钢材、玻璃等结合的方法,进行艺术馆的装饰构建,使砖墙与钢材在玻璃中共同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在感官上达成较强的互补性。砖块交错的拼接方式让建筑显得轻盈,同时增加自然光照射,使空间更为通透,仿佛可以呼吸一般的立面组件,使得建筑被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
建筑本身是艺术与建造技术的完美结合,建筑艺术表现在形态造型和建筑质感上。在西安这座文化都市中,取材当地村落常见的红砖、旧砖瓦和石材运用在当代建筑中,是表达建筑地域性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帮助参观者更好地和场所记忆融合在一起。
材料的处理工艺采用粗做工法,无论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能突出真实、质朴的感受,粗犷中透露着率真,率真中又穿插着规律的拼贴,建筑材质的肌理能够很好传递浓厚的地域特色。
四、使用功能
罗家寨有着生活多年的原住民、充满朝气的青年筑梦者,当地应本着场所精神原则,打造适宜生活、学习、休闲的艺术综合展馆,发挥区域优势,完成展示艺术文化、营造独特氛围的艺术教育任务。
艺术馆可分为四大功能板块。一是以“忆”为主的展厅,讲述画家村从形成至今二十年余年历史。二是“看”,罗家寨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周围的居民、学者、商家提供交流、学习、合作的艺术场所。对此,可设置永久性展览和临时展览两个部分,建立艺术气息浓厚的展区,带动经济、文化的增长。还可在该区域设计绘画临摹区,使更好地融入民众,增加艺术馆的使用率。三是以体验为主的“感”,参观者现场观看艺术家创作过程,体验创作的魅力,与艺术家互动。四是“学”,设置艺术阅览空间,专设艺术书籍以供学习。
五、结语
在建筑整体上,罗家寨艺术展馆可以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保留场所精神;在建筑材质上,选用环保、简约的材质体现现代建筑的气质;在功能定位上,以满足居民艺术需求为主,为人们提供愉悦、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情感体验。城中村改造要延续当地文化发展的脉络,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以唤起人们对回忆和历史的精神追求,增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西安外事学院)
作者简介:魏倩岚(199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