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古典叙事诗,其语言优美绮丽,向来为人所称道。基于《长恨歌》的诗歌内容,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共有十个章节。本文选入第二个章节《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内容作为分析重点,同时分析《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及其蕴含的文学性、民族性。
清唱剧最早诞生于欧洲中世纪,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明珠。《长恨歌》作为我国第一部清唱剧,由黄自创作、韦瀚章填词。全剧围绕着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黄自有着十分大胆的创新,他运用娴熟的作曲法,使表达丰富细腻,给作品注入了很高的艺术性,对音乐合唱事业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清唱剧的由来与黄自清唱剧
清唱剧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清唱剧是中世纪的音乐与宗教文化结合的产物,从教堂祈祷产生。在16世纪末的罗马,清唱剧已经开始形成了,那时候清唱剧主要以圣经为主要内容,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圣剧”,也正因为此,它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清唱剧”的名称最初由黄自先生翻译并传到中国。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清唱剧也来自黄自的创作,即《长恨歌》。这部作品是他短暂人生中唯一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是合唱作品的代表,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荣耀。黄自曾在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任教。任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反战歌曲。黄自的创作具有民族音乐的风格,情感表达丰富细腻。
二、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黄自曾经在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导主任时,与他的朋友韦瀚章两个人联手完成了清唱剧《长恨歌》。《长恨歌》的创作计划是十个乐章。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合力完成了过半的作品,剩下的第七章、第四章和第九章这三个乐章,由于当时战乱等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在黄自先生早逝后,这也成为了韦瀚章的遗憾。四十年后,林声翕作为黄自的入室弟子,继承了先师的事业,将剩下的三个乐章在香港补充完成。
黄自和韦瀚章联手创作过14部作品,包括各种的歌曲、清唱剧等,在众多作品中,最具规模的当属《长恨歌》。清唱剧《长恨歌》最开始创作于1932年夏天,当时国家处于危机之下,连年不断的战争也使得百姓生活得很是艰难。“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三省回落,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清唱剧《长恨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这部作品的创作有其历史性,整体脉胳清晰,塑造人物鲜活,风格热情奔放,十分富有感染力。
三、《七月七日长生殿》内容分析
《七月七日长生殿》是清唱剧《长恨歌》中的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是根据原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来取名标题的,描述的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爱情誓言。学者张译戈提到,“女声三部合唱和女高音、男中音二重唱的演唱形式,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包括宫女、杨玉环和唐明皇李隆基,与剧情十分吻合。”对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描写,黄自采用了抒情的歌唱性旋律来表达,表现了鸾凤和鸣、比翼双飞的主题。接下来,描绘出了深宫暗淡的秋色。在这样的秋色下,远方的宫女们传来合唱,声音婉转,与宁静的背景相衬。再接就是歌唱爱情的画面,女声慢慢地结束,插曲缓缓响起。男女和声唱着节奏强烈的曲调,表现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誓言中火一样的爱。最后,乐曲慢慢地变回清淡如水的小调,让人从心里感觉到了宁静。在本章的音乐中,黄自使用分解歌曲的方法,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突出作品的戏剧性效果。
四、清唱剧《长恨歌》的文学性、民族性
《长恨歌》主要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为主线,其中的每一个乐章都用《长恨歌》中的诗句作标题。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分不开的,这一点也使得《长恨歌》具有更深的文学性。黄自清唱剧《长恨歌》最开始也是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内容为主的,在语言表达上,白居易的《长恨歌》绚丽绝伦,素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故事十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也具有悲剧主义色彩,是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深厚的文学性。《长恨歌》这首诗是在唐宪宗时期创作的,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清唱剧《长恨歌》第一章主要表现唐朝歌舞升平的景象;第二乐章主要描写杨玉环与李隆基之间的定情;第三章剧情进入安史之乱,矛盾爆发;第五章剧情进入对唐明皇不抵抗的讽刺阶段;第六章杨玉环被赐死;第八章交待杨玉环死后之处;第十章则描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清唱剧《长恨歌》本身就是以白居易的诗题来命名的,在保持原本情调的基础上,黄自和韦翰章的创作改编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动了不少的词句,比如只爱美人、美酒不爱江山等,使更具有古典文学美感,并在黄自的作曲之下演绎得楚楚动人。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传统文学慢慢脱节于这个时代,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文学就此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黄自用西方的清唱剧形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编创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的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创作清唱剧的过程中,黄自坚持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除了歌词,在旋律上尤为彰显。在第八章中,黃自把音乐小调改成了古曲清平调,使原本的合唱更具有民族风味,给人清新之感。黄自清唱剧《长恨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学性质,还在于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五、结语
《长恨歌》是黄自唯一一套大型声乐套曲,也是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体裁的作品。这部套曲以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为蓝本,通过韦瀚章编写的秀丽优美的歌词和黄自独特的创新作曲,将李隆基和杨玉环流传千载的爱情故事,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它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同时有着现实主义色彩,二者在婉转悠扬的旋律中相互融合,在大型的声乐表演中,让沉重的历史事实充满了时代气息。在大型音乐创作领域,当时我国还是一片空白,《长恨歌》标志着我国声乐开始走向戏剧性,并且完美地将中国古代的历史题材与西方的创作技法进行了融合展示。也正因为这样,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我国音乐西方化尝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在音乐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作者简介:徐贺(1998-),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