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清
近年来,宁陕县教体科技局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聚焦立德树人,坚持把强势推进中小学特色建设作为拓展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积极寻找教育创新发展新的增长点,激发办学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立足县情实际,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抓手,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点,青少年科技创新为动力,与学科课程相衔接,不断探索“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倾力打造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品牌,特色办学成效日益彰显。
通过持续努力,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体验教育为根本途径,宁陕县构建起“一校一品”综合实践活动管理长效机制,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逐步提升,涌现出一批理念先进、管理规范、办学品位较高的典型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学校,11所中小学创建成安康市美丽新校园,宁陕小学、城关初中获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宁陕中学获全国首批“文明校园”称号,3所中小学被授予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累计获全国奖101项、省级奖288项、市级奖980项、国家专利11项,建成县级科普教育特色学校5所,宁陕中学获评安康市“科普教育示范校”、陕西省“研究性学习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组织高中学生参加青少年机器人比赛,4次荣获全国冠军,3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3月,宁陕县教体局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 科学谋划,建立特色发展推进机制
聚焦立德树人,坚持系统思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造就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创新人才,推进特色办学,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该县将中小学特色建设纳入县域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总体工作安排,同步组织实施,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办法,夯实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重点任务,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育、艺术、校外教育、薄弱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五项基本训练的《实施意见》或《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措施,从组织管理、目标引导、措施落实、考核评价上构建起常态化推进机制。
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创新创优。充分利用交流研讨会,各种新媒体广泛宣传推进特色发展的成功经验,举办校园开放日,展示特色辦学成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特色办学的浓厚氛围。鼓励中小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传承素质教育新理念,立足自身办学条件、管理基础、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优势,挖掘利用学校、社区教育资源,围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深入研究思考,系统规划,选准突破口。做到“三个统一”,即:特色学校建设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相统一;特色育人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统一;个性化办学与规范化管理相统一。自主设计,研究制订3~5年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打造本校特色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长期坚持,抓出成效。教育部门重点在政策引导、顶层设计、设施改善、资金扶持、师资配备、业务指导、培育先进典型上给予大力支持,搭建学校发展、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平台,推动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提升,促进个性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稳步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精神,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科学规范,统筹协调,激励创新”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谋发展,修订完善了《宁陕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管理监测评估办法》《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构建起覆盖中小学各学段、所有学科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社会实践、兴趣特长培养、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为重点,将特色建设纳入教育质量综合检测评估、教师业绩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教师、学生创新创优,形成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格局。评价实行局、校分工负责,自评与他评、日常督导检查与集中评估相结合,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所在学校组织实施,每学期评价一次,以分数评价、等级呈现,学年汇总,健全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表彰、奖励、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县级评估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年组织一次全科学业水平测查,基本技能现场测试主要包括体育、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通过学生的现场演示和项目参与,考察运动、实践操作和创作能力,评估结束后,统计汇总相关信息、数据,印发通报。建立每年百万教育振兴基金,每年表彰奖励一批教育教学、特色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学生,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特色建设的热情。综合评价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发挥了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作用,促进了县域整体办学水平的逐步提升。
· 夯实基础,聚集特色建设内生动力
建好活动阵地。宁陕县教体科技局成立了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协会,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业务股室,全面负责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均建有科普活动室、劳技室,配备相应设施、设备,整合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社区资源,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纪念碑,柴家关林口子烈士墓、秦岭峡谷渠流、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大鲵养殖园区、朱鹮野化放飞基地、乡镇敬老院等开辟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组建了14个校外教育辅导站,把青少年综合实践延伸到社区、农村,拓展了活动空间。宁陕中学整合部室资源,先后建成了品位较高的标本制作室、科技活动室、机器人和航模活动室、科学微电影制作室、生化及物理探究室、通用技术教室,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建强师资队伍。着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聘请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县域内其他行业技术人员、当地“土专家”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员,建立名师工作室,明确班主任、学科教师、辅导员承担的岗位职责,纳入绩效考核。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将综合实践活动业务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同步推进,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课题确定、研究方法、成果申报、鉴定与评价等开展系统培训,邀请域外专家、科技工作者、校外辅导员举行报告会、专题讲座,现场实地指导,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科技创新培训,让广大教师在培训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实践的指导能力。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制定研究方案,一起参与研究,实现了师生动手实践能力与教师指导水平的同步提高。
打造特色课程。以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为目标,将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作为推进特色建设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鼓励引导中小学校对当地人文、社区、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不断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近几年,各中小学立足校情、学情,开发编写了研究性学习操作指南、动植物标本、根雕采集制作、小导游、感恩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明礼仪、环保教育、乡村地理、人文景观、手工编织、兰花栽培、石头彩绘、硬笔书法等30余种乡土教材,丰富了特色建设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
· 抓住关键领域,破解德育工作难题
“教之道,德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如何突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鲜明特征,增强影响力、感染力,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推进特色化建设的重点任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举措,按照德育内容主题化、活动系列化、实施课程化的工作思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培养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为重点,以“德育+心育”为突破口,通过环境熏陶、舆论引导、活动体验、心理游戏、感恩主题班会、团(队)会、户外拓展、班级宣誓等活动不断拓展德育领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全县每所中小学都建起了“心语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落实专人负责学生心理疏导。筹措专项资金30余万元,建成宁陕中学“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后培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活动拓展师各1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0余名,通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心理拓展体验、专场汇报展演,举办“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辅导等主题活动,及时帮助学生化解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学生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能力。据调查统计,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占比由2012年的13.3%下降到现在的2.7%,打架斗殴、精神行为异常、违规违纪学生明显减少,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凸显了“心育伴成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宁陕中学多次受外县中学邀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辅导,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水平,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该县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北京阳光易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于2018年12月,选派3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心理大数据服务”管理普测暨心理骨干教师专业认证培训,以心理大数据、云平台为核心,对全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持续进行跟踪监测,对存在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群体及时进行风险预判、自动报警并智能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科学指导决策依据,有效破解学生教育难题。
· 创新管理,着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丰富载体,拓展实施路径。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要求,校内外结合,学科渗透,相互衔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跨学科实践为主要路径,活动搭台,引领学生特长发展。各中小学因地因校制宜,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个课外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其中标本制作、环保小实验、机器人、小论文、考察报告等科技类小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一校一品”,强化活动实效。坚持把活动推动作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加强引导,找准结合点,常规活动抓普及,骨干引领抓示范,特色活动抓提升,着力打造新亮点。在活动课程管理中,要求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教育、社会资源,选择安全有保障、师生热情高、社会反映好的实践活动作为传统项目长期坚持,深入探索,不断拓展,创出实践品牌,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宁陕中学依托秦岭腹地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常年组织学生开展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活动,师生自己动手建成了4个规格较高的动植物标本馆,展出标本10000余件,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有效整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园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形成常态化、系列化、制度化,人人参与,个个争先,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先后有10名学生被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经过多年历练,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机器人竞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独树一帜;蒲河九年制学校整合学林基地资源,把森林生态文化与劳动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指导,不断丰富实践载体,建成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城关初中的感恩教育、根雕制作,宁陕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小交警”安全教育、江口中学革命传统教育、旬阳坝小学蝴蝶文化、江口小学环境保护教育、龙王小学等学校的爱老敬老实践活动长期坚持,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品位较高,品牌学校成为引领全县学校发展的榜样。
抓住重点,深化主题实践活动。紧扣“全面发展,实践育人,促进创新,提升素养”工作主题,坚持尊重个性的教育观,针对不同学生的潜能、兴趣爱好、天资禀赋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小发现、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小种植、小养殖“六小”活动为载体,抓住每年的“科技之春” “科普宣传周”、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华经典诵读”“童心向党”歌咏传唱、“法在我心中”读书征文、艺术展演、校园足球活动,组织师生走进农田、社区,参与双创、义务管护一条街、感恩与扶贫助残、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基本技能训练活动,即:练就一手漂亮的汉字、培养一种艺术爱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完成一项科技创意、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基本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具体任务,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完成,适时组织展评,体验“做中学”的快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中小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科技体育艺术节,全员参与,层层推荐评选,县教体局、县科协每年联合举办一届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征集、评选、表彰一批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科幻绘画、发明创造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14届。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断经受锻炼和洗礼,培养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奋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升了人文、科学素养。
整合资源,延展教育链条。有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着力在“建、管、用”,特别是在管、用结合上下功夫,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信息素养,影评征文、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脑动画、微电影、微视频等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宁陕中学投入16万元,购买了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激光雕刻机等硬件,成立了“创客空间”,与“机器人工作室”紧密结合开展社团活动,在创客智造、创意设计方面已初具规模,2019年4月,组织学生参加第15届中青少年创造发明大赛展,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创造力先锋奖和最佳创造力奖,宁陕小学、城关初级中学组织开展的“爱挑战”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参加省、市组织的“爱挑战”竞赛活动,有21名学生获奖。与此同时,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作为延伸教育链条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印发了《宁陕县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纳入年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课程统筹考虑,逐步建立起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县情为主,高中阶段以国情、省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其中,宁陕中学、城关初中、江口中学、宁陕小学四所规模学校率先组织开展的研学主题实践活动取得较好效果。宁陕中学还充分利用学农学林基地,开展苗禾栽培、嫁接、扦插、科学管护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爱生活、爱劳动并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提高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