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民 助力扶贫攻坚

2019-11-07 05:45:52于步亮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技攻坚培育

于步亮/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实施1000亩“稻鸭共作”项目成效好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围绕盐城市“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的发展目标和“开发沿海、对接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发展新路径,积极探索助力扶贫攻坚的切入点,把培育培训农业农村人才作为助力扶贫攻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调研,明确目标,培育农村致富人才

围绕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一大批“爱农业、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目标,大力培育农业农村人才,是农职院校发挥优势、培育农业农村人才、助力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能。盐城是农业大市,目前全市有2100多个村(居委会),村“两委”成员14000多人,110万农村劳动力,1089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858个家庭农场,这些基层组织和从业人员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通过调研,我们确立了开展四种类型的人才培育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计划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履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农技推广职能的能力和水平,让每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成为精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于产业扶贫攻坚的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培育。根据当前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对新型职业农民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类型分类培训,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业园区、农业基地、农业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人员开展培训培育,提高其创新创业技能,以创业带动、帮扶贫困农户,推进产业扶贫攻坚。

新农民综合素质提升。选择产业专业特色明显的村组,采取“送教下乡”“半农半读”的形式,对农民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实现农民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双提升。

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群体技能培训。采取有效措施,使参训学员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和中等职业学历文凭,促进参训学员在农村实现创业就业。

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开展产业调研,确定人才培训内容和目标。对盐城市九个县区的农业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目标进行调研,确立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设施高效农业技术普及的培训内容;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调研,了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组织、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经验模式和经营方式,确立了以普及农业企业(组织)经营管理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深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农民社区等群体,了解他们的期盼和需求,确立了以农业基本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内容。通过调研,学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

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效能。充分发挥学校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培训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培训效能。做好“校政联合、校企联合、校地联合”,把培训目标与政府、企业和地方各类部门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共同谋划确定培训的时间、对象、内容、方式等,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组建培训讲师团。挖掘人才资源,做到“校内与校外结合、专家教授与种养能手结合、行政与企业结合”。严格培训管理。建立培训班班主任和班委会制度,实施学员分组管理、定位就坐、考勤通报、考核考试的培训管理措施。做好后勤服务,为学员安心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吸引力。创新农技基层推广人才培训方式。农技推广人才是基层推广体系的主力军,承载着扶贫攻坚的重要责任。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现场观摩、讨论交流、实践指导的培训方式,在“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方式”的“新”字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培育方式。对他们实施了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生产实践、技能鉴定和跟踪指导的培训程序,重点加强创业理念、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培训。创新新农民培训方式。采取“送教下乡”的培训方式,送教到田头、送教到农户家门口,根据农时农情,发放农业技术“明白纸”,开展乡村文化、安全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新农民综合素质。创新返乡农民工和退役士兵培训方式。按照“基本知识适用够用,强化创业技能训练,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合理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把集中培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网络远程培训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考证,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就业创业能力。

树立典型,帮带结合扩大辐射带动效果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实施各类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8年1月,学校主持申报的《“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获得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稳定培训规模。学校每年在校内举办各类农业农村人才培训班50期以上,培训人数年均5000人以上;在校外先后设立60多个培训教学点,开展送教送技活动,年均培训5000人次以上,另外还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等培训,年均800多人。

树立成功典型。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有机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经过培训和指导,带领合作社成员,创建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注册了“三虹”牌商标,采取标准化生产、稻鸭共作的生产模式,生产有机稻米,产销两旺,其产品在中国优质稻米交易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核心生产区面积已经2000多亩。东台籍退役士兵学员陈中元,退役后参加西瓜种植营销技术培训,回去后开展了西瓜种植和营销的创业实践。他带领三个邻居先后在盐都、阜宁等地承包土地,种植西瓜,还当起了西瓜营销经纪人,将西瓜销到上海、无锡等市,实现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

猜你喜欢
农技攻坚培育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6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04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0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