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思路解读
从一题三“态”说开去
◇张 炼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其实一道好的作文题也一样,它里面应该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燃烧理想的激情,饱含诗意的目光。随着2019年中考硝烟的日渐退散,我们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回头审视2019年中考作文题。2019年宜昌市中考作文试题如下:
人生的起点都有“水”的三态,但人生的终点却未必都是“猪油”的三“太”。风华正茂的年代,为自己预定一个目标,设计一种形象,憧憬一种未来,都是莘莘学子应有的情怀。或如春花,绚丽多姿;或如翠竹,劲节凌云;或如飞鸟,自由翱翔……请以“我向往____________一样的人生”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充一个恰当的事物名称。2.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一、命题思路:“一枝一叶总关情”
和往年宜昌中考语文卷一样,本次作文命题的灵感源自试卷最后一篇阅读文段《似水流年》。文中通过花季少女“归昀”和姑姑的一次看似随意的谈话,透露的其实是两代人思想的碰撞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这也是当下社会最真实的现状。漫漫人生其实也是一次远足,既有无数因缘际会,更有多次价值蝶变。父母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而花样少年的人生,则过于天真与浪漫,从他们的角度看,一切干预他们自由的言行都成了“父母的必然之罪”。“人生”这个词在两代人心中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追求。
如果不看试卷阅读材料,单看作文题是不能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的,这就像很多不明就里的读者,惊诧执拗于“猪油”的三“太”一样。从题干中明显能够看出“态”与“太”的不同,“猪油”的三“太”是中年人生的自我调侃:“太油滑”“太多余”“太无益”,也是姑姑眼中现实无奈、充满生活琐碎的人生;而归昀眼中水一样的人生是朦胧的、缥缈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这都不是理想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过上理想的人生呢?即将从人生起点出发的学生,将如何面对今天,又如何眺望未来?如何审视自己,又如何应对他人?从小立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本次命题的初衷和用意。我们的孩子们也许在为学业而痛苦,为自由而烦恼,为人生而迷茫,但我们希望能借此写作引导他们与生活和解,对未来微笑,做一个风华正茂的追梦少年。
《似水流年》中说水有“三态”,而这篇作文题目的类型也有三态:从命题思路上来看,它延续了最后一篇文章的内容,属于材料作文。由于在文章中,归昀和姑姑两代人的人生观并没有达成共识,价值观也没有形成定论,有剖析、思考的必要和价值,所以又是话题作文,即围绕“人生”“理想”这样的关键词展开讨论。从形式上说,它又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我向往————一样的人生”,审题的第一个关键是要将横线补充完整。通过提示语不难看出,这里必须要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填写,诸如:花、草、树、木等。要对事物本身的“态”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与所向往的人生相互联系,找准其相似点,表现其关联性,再着眼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来畅想未来。
审题的第二个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向往”的含义——向往的内容往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它可能是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或者是暂时还无法实现的一种状态。这要求考生尽可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立足现实,抒写理想。
“一题三态,一题三考”,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考查学生的象征或比喻的写作技法,考查学生传情达意的诗意表达。“一枝一叶总关情”,唯有青春的梦想最有光彩,唯有真实的情愫最为动人。我们倡导在写作中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通过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二、命题特点:“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改卷的过程和大数据的结果来看,这次的命题是成功的。命题的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材生活,打破文体界限。
近观宜昌市近五年中考,大多数的作文都要求寫记叙文,导致有一种比较功利的教育思想,只要教给初中生写好记叙文的技巧和套路,无论何种文题都往熟知的套路上靠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偏颇的。就统编教材本身而言,初中阶段有专门的议论文文体,更有辩论、演讲的综合性学习。这次中考作文没有文体的“歧视”,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这就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特别是擅长说理,逻辑思维严密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旁征博引,荡气回肠的议论文。题干中采用命题和提示语结合的形式,直接消除了学生对作文命题的思考难度,又限定了学生的写作范畴,所命制的题目,不设审题障碍,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景可赏,有情可抒,注重人生体验和社会反响,引导他们去发现自我,亲近自然,观察生活,思考未来。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虫鸟蚁兽都能挖掘其本质,成为作文的素材,从而善意解读生活,诗意看待人生。
还有不少的学生用散文的笔法来写,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有的叙述事件的发展,有的托物抒情,有的发表议论,且作者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自由调整、随意 变化。
2.重在意境,选拔功能明显。
这篇作文,从内容上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写它的特征,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并不是很难,它容易引导考生写出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然而好的作文需要意境深邃,优秀考生能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写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这样作为有选拔目的的中考,除了对教学有着潜在的不可抑制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将作文结果梯度呈现。平时阅读积累多,胸中有丘壑的学生往往在考场上有比较出色的表现。这类学生能活用平时练笔中的素材,选材比较新颖,有一定的文学积累,行文曲折有致,文笔细腻流畅,点题巧妙,不仅很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比喻义,并且还能巧妙地将所选事物和人生的相似点联系在一起。考试的选拔功能比较明显。
3.勾连教材,传递正能量。
这次作文的主题和理想人生有关,而这个话题与考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大多学生拿到這样的话题感觉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所以整体上都能做到主题鲜明,围绕人生来写,大多都能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叙事有条理,详略得当。这种借事物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其实在教材里反复出现过,比如《紫藤萝瀑布》《秋天的怀念》《白杨礼赞》等等,采用比喻或者象征的写作手法来写,学生应该感觉不是特别陌生。人生的话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大的话题。“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所求遂所愿。”这是丰子恺的散文《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扉页上的话。当下父母和孩子两代人思想上的分歧,认识上的矛盾,就像2019年中考最后一个文段《似水流年》中的姑姑对归昀一样,作为一个过来人,她既想与后辈分享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又不希望她丢失年轻人的纯真与梦想。所以,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是严慈相济,恩威并重。作文题看似贴近生活,浅白易懂,意义其实很深远。我们希望孩子能透过这样的作文题,向往一种真善美的未来,以赤子之心抒写自己理想的人生,那种和中年人一样消极的人生,至少在少年时期是我们刻意回避给孩子们的。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不仅脚踏眼前的现实,心中更有诗和远方。命题者把这样的话语权、选择权交到了孩子们手中,实际上是对未来青年的深切的祝福。
一个好的作文题只是语文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命题者们总是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来展示更宽广的语文维度,追求更理想的人格高度,并希望这种努力能够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和认同。但愿这份有温度的试卷,也能带给孩子们一份前行的力量,带给所有的孩子一份成长中的温馨的 回忆。
(湖北省宜昌市第四中学;443000)
下水示范
我向往板栗花一样的人生
◇吴海宁
“看,板栗树开花了!”友人提醒我。
“哪儿?”我满脸疑惑,“这儿根本就没有花呀!”
“那儿,看那儿,那就是板栗树的花!”她一个劲儿地指着路边的那棵板栗树,“看,那 就是!”
我努力睁大眼睛,试图从那绿绿的叶丛中找到灿烂的花朵来,但一无所获。“别蒙我了,根本就没有花。”我再次用我那双看过无数种花的眼睛,把板栗树上下瞧了个遍,确信地对她说。
“看,那些长条!绿叶中的长条,那就是板栗树的花!”友人的手指向那板栗树的嫩叶当中,“那叶中的长条,像蚯蚓似的,就是板栗树的花!”
“什么?”我诧异了,“这些长条?——板栗树的花?”她不解了:“是呀,那就是板栗树的花!怎么?”“我——没,没什么。”由经验引导的思维定式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眼前的花让它无地自容,但它却不愿放弃自己原本占有的领地。“这个样子,是花?”板栗树的花,不是如桃树、梨树的花一样的吗?它应该有鲜艳的色彩,有奇异的芳香,有怒放的舞姿……如果不同于桃树、梨树,它也应该如橘树,有厚实的花瓣、翘首招摇的花蕊才对呀!我心里一直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这些长条,那如蚯蚓般的、随意散乱在绿叶中的、灰白毛毛虫般的东西,居然是板栗树的花?!
友人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她笑呵呵地问我:“见过板栗树开花没有?”我摇了摇头:“没有。”“可以理解。”她接着说,“大自然的花,并不 是每一种都那么争奇斗艳;并不是每一棵果树都会开有花瓣的花。”
“可是,它至少应该有个花的样子呀!”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样子,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是要看,花是不是在开自己的花。”友人解释道。
开自己的花,好固执的板栗树!开自己的花的固执板栗树!友人的话如一声醒世钟,猛地敲醒了我:开自己的花,哪管别人如何如何!为了迎合别人而开的花,不是为自己而开的花!
板栗树,以它的花姿向我展示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姿态。不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纠结,不被他人的光鲜耀眼所打动,不被外面的精彩纷呈所诱惑,开自己的花,结努力的果,过一种属于自己的朴实的生活。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如板栗花这般的朴实人生吗?
突然,近几个月来,压抑在我心头的疑团,被这棵怒放着蚯蚓般长条花的板栗树解开了!我心情轻松地,在友人不明就里的疑惑中,信步向前 走去!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443000)
我向往高山一样的人生
◇金 宇
从小生长在平原的我,看久了一马平川,在一次登山旅途中领略了高山的巍峨壮丽后,便开始了对高山的迷之向往。
那日,简单打点好行装后,我们来到了以险著称的西岳华山的脚下。只见一座座巨石笔直地矗立着,那直指云霄的姿态让人望而生畏。白云雨雾缭绕其间,大块裸露着的山的肌骨,那样醒目,而山却毫无愧色地高昂着头颅,“欲与天公试比高”。俯仰之间,心被深深震撼。
一路上,“百尺峡”“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景点险象环生,甚至是惊心动魄,伴随着的却是各种花草树木孕育其间,虫鱼鸟兽自在徜徉,这一切竟是那般和谐,极富生机。当我用酸到发抖的双手拉着铁索,咬牙挥汗翻越了坡度达70°,被誉为“华山第一险”的“千尺幢”时,眼前出现的茂密绿荫,山花烂漫,云飞雾绕,顿时让我热泪盈眶,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向往,山的高峻!
自古以来,历尽艰辛后的胜景最是难忘,也因此引发了无数迁客骚人的才思。“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是王摩诘对终南山的感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东坡游历庐山的哲思;“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是毛泽东对昆仑山的喟叹。此时此刻,我身在“华夏之根”,心中翻滚着无尽的感慨——我向往,山的 博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经一整天的登山劳累后,当我立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南峰顶时,宋代名相寇准的那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满眼的云雾间,我看到了山脚下那些做出一副狂傲态势的山峰,此时都只剩个小山尖匍匐在我的脚下。原来,真正的高峰在山脚下是望不到的,也别太高估一开始的“拦路虎”,我在心中呐喊——我向往,山的智慧!
当我被眼前的迷雾遮挡了双眼,迷惘失意充斥心间;当我被一时的受挫捆缚了双脚,踌躇不前畏首畏尾;当我被短暂的欢愉冲昏了头脑,得意忘形不思进取;当这样的我立于高峻的山巅,人之渺小,人生之短暂的思绪让我清醒,催我振奋。人生应该有这样的高度!
眼中有高山,胸中有丘壑,人生便有了期盼与憧憬。山之高峻、博大和智慧,让我向往着像高山一样的人生!
(湖北省宜昌市天问国际初中;443000)